目前,TD-SCDMA规模商用的测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3G在中国似乎渐行渐近,但是仍有某些专家对中国3G的前景表示质疑,北京邮电大学阚凯力教授便是其中一位。这位以“敢说”闻名的电信专家人称“阚大炮”,是业界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是一位满怀爱国主义情操与对通信行业忧患意识的资深专家,也有人说他是一位哗众取宠、沽名钓誉的“伪学者”。尽管经常处于舆论的中心,甚至一度被人质问与责难,但阚凯力一直不改“大嘴”本色。最近,他又抛出惊人言论:中国应该大力发展无线网络电话IP技术,建设“无线城市”,建议用WiFi和WiMAX技术来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还表示,电信行业应该成为政府第五公用事业,由政府建设无线网络公用设施供用户免费使用。“无线城市”在中国是否将成为现实?就此问题,本期“深度报道”栏目将展开深入讨论。
中国城市的“无线生活”之一
“无线城市”并非乌托邦
阚凯力教授一直以来非常推崇“无线城市”的概念,也就是采用WiMAX、Wi-Fi等成本很低的无线接入技术,结合Skype等VoIP技术来颠覆传统的电信运营模式。他预计,我国的主要城市大约需要5到10年实现无线宽带覆盖,如果在上面运行免费的Skype网络电话,将会对运营商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会给移动运营商带来“灭顶之灾”。且不论阚教授的论断是否精确,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无线城市”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被称为城市的“第五公用基础设施”。现在全世界有400多个城市已经实现或正在实现无线宽带覆盖,这大多是市政当局自己组织兴建的。
低成本将是“杀手锏”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在选择与众不同的定位,进而寻求新的经济活力和商机。如果某一个城市想表现卓越,令各个阶层都均衡地获得最大效益并享受优质的生活,该城市需要在基础设施、社会环境和商业环境方面具备综合实力。作为城市范围内的无线网络通信手段,无线宽带技术可以提供多种切实可行的应用。 很多发达国家的城市正在考虑部署全城范围的宽带无线接入的议题,而采用Wi-Fi和WiMAX网络覆盖整个城市正在成为最引人注目并且引发强烈反响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服务广大群众,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信息化的核心是如何将信息快速、多样、方便地传递给具体的对象,这个对象是个人、家庭、单位、企业或机关等。因此,连接服务对象的接入方式变得非常关键。其实早在几年前,重庆邮电大学教授陶洋就指出,WiMAX对技术、产品和应用的推进力度非常大且速度非常快,在我国城市信息化建设中将大有作为。WiMAX逐渐稳定的、基于标准的平台将激发网络各层次、网络管理、天线、设备等技术的创新及各种增值应用、应用软件等的开发,形成新的信息产业增长点,进而推动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当前,很多人都达成了一种共识,一个全城范围的Wi-Fi和WiMAX网络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技术、社会和经济价值。
为什么Wi-Fi和WiMAX会受到如此青睐?除了技术的先进,成本低廉也是不能忽视的因素。阚教授认为,低成本是因特网IP技术的本质所决定的。因特网的本质是“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一切由TCP/IP协议自行组织,没有电信运营商的位置,从根本上摒弃了原有的模式。因此,Wi-Fi和WiMAX只需要负责物理层和连接层,不需要上面直到应用层的各种管理和计费系统,这些功能都由因特网上各种各样的服务提供商自己负责。所以,Wi-Fi和WiMAX的低成本和带宽是移动运营商所采用的技术永远无法比拟的。“无线城市”的投资主要是集中在基础设施上,如果运作得当的话,将成为一项“投入少、风险小、收益高”的好买卖。
有潜力成为“摇钱树”
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经济和信息化无疑是城市发展的热点和关注的焦点。现有一些国际化大都市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均已趋于完善,家庭和个人的电脑和上网比率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再加上相关的各类信息化应用(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等)也已逐渐普及,就开展无线网络应用而言,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事实上,当“无线城市”建成的时候,人们就会发现,信息化的世界将会变得豁然开朗,现有的一些信息化发展瓶颈也会随之被突破。这些改变除了能够给城市增添良好的形象以外,更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无线城市”对城市未来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建设一个具备综合信息化支撑能力的“无线城市”,以高水平的信息基础设施构建优越的商务环境和优质的生活环境,将有效支撑卓越的城市创新理念。“无线城市,无限精彩”将成为一张美丽的城市名片,给城市的商务旅游、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活学习和休闲娱乐等带来卓越的效益。从经济效益来看,“无线城市”也有成为“摇钱树”的潜力。相比较政府初期投入的成本而言,总收益将达到投资总额的数倍甚至数十倍,但这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真正的收益则是蕴含在无线网络应用和服务中的各种商机和潜力,其价值是难以估量的。据有关方面预测,政府将在这方面受益颇丰。别的不说,仅各项无线网络服务功能正式开通后,城市的商业服务环境和居民的生活环境都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与改善,并有效带动相关产业的增值潜力。此外,围绕无线网络的各类应用服务的层出不穷,将会给企业(尤其是相关信息服务型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税收的增加。
努力建成民心工程
建设“无线城市”的目的是进一步完善公共安全、应急联动和智能交通网络,逐步引导公众依托于“无线城市”更高效地工作、高质量地健康生活,同时利用“无线城市”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发展,吸引投资和扩展贸易经济。从这个角度来看,“无线城市”将成为民心所向的“实事”工程。对此,专家建议,在规划和建设“无线城市”时要注意把握信息化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切忌贪大求全、好高骛远。在推广相关应用服务时,则应以满足现有的市民和企业基本需求为重点,鼓励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来促进应用。
建设“无线城市”是一个系统工程,对此,专家表示,可采用分区域建设或者全区域分期建设两种方式,分区域建设遵循着分片规划、分片勘测和分片实施的原则;分期建设采用部署热点由疏到密的原则,从市中心等业务量需求较大区域开始,从以专网建设为主的前期逐步过渡到为企业、商户和市民提供接入服务的公共网络建设,逐步实现对整个城市的无线覆盖。在建设初期,可以在市政办公楼、繁华街道、广场公园、高新园区等地点先期进行无线网络的建设,提供电子政务服务及信息查询亭等便民服务。运营商还可以为用户提供无线局域网及无线局域语音通信服务。
此外,专家建议,要搭建一个信息平台作为“无线城市”的支撑,同时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制以防止无线网络被滥用;构建“无线城市”也需要常规“有线”信息平台的技术支持;可以从商业应用领域开发其自身基于无线环境所产生的新的应用点,先以“无线”网络实现“有限”目标使之初步定位于提升普通市民信息应用的能力。专家还表示,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政府引导下的市场机制来开展项目建设,无论是在基础设施,还是在相关应用服务领域的建设中,都应该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下的市场机制来鼓励相关企业参与投资,一方面是为了减少政府的投资压力,另一方面主要是为了形成有效的社会分工、发挥联动互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