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对接东盟特点 借地利推进广西信息化
来源:广西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今年3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指出:“要把广西的发展同区域合作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和推动广西自身的发展;要积极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多区域合作,特别是要发挥好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地带和桥头堡的作用,努力把广西建成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业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加快建设这“三个基地”和“一个中心”,业已成为我区积极参与构建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合作新格局和泛北部湾区域合作过程中大力实施的重要发展战略。“三个基地”和“一个中心”是相辅相成、良性互动的。充分发挥广西的地缘优势,构建“中国-东盟(广西)信息交流中心”,加强中国与东盟在信息通信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信息通信技术在本地区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加快中国与东盟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双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了准确解读“中国-东盟信息交流中心”的战略定位和精确内涵,加快广西的信息化,中国移动广西公司、新华社广西分社6月23日在南宁共同举办了“构建中国-东盟(广西)信息交流中心研讨会”,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潘琦出席会议并致辞,一批国内权威信息产业问题专家和全球品牌信息技术企业代表纷纷到会献计献策。

    广西构建区域信息 交流中心势所使然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潘琦指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不断增强,国内各行各业、中国与东盟的各种重大信息在广西的披露与交流也逐步增加,小至国内省区,大至全国乃至与东盟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教育等各类学术会议、论坛、展览会每年多达上百个,特别是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连续成功举办,使中国和东盟各种各类、多层面的信息不断汇集南宁,在客观上使得广西和南宁逐渐成为中国与东盟的信息高地,信息源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初步显现,引起全国、东盟乃至全球的关注,为把广西建成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延伸阅读>>

    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广西分社社长杜新认为,重大使命定位信息交流中心的重大功能。中国-东盟(广西)信息交流中心需要放到国家层面考量,而不仅仅是广西的信息交流中心,因为它源于中国-东盟博览会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担负着促进交流与合作的重大功能与重大使命,借助上述重大功能与重大使命,不仅凸显了国家层面的意义,而且充分体现了中国-东盟信息交流中心不可替代的价值。 延伸阅读>>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西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唯宁表示,广西独特的地缘优势和桥头堡作用决定了广西经济发展定位和模式,即要做好中国与东盟交流与合作这篇文章,而信息交流中心是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与中国-东盟交流合作必不可少的公共服务平台。延伸阅读>>

    构建信息交流中心 应突出对接东盟特点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吕廷杰建议,广西要把中国-东盟信息交流中心的建设作为国家战略,抢占高点,做好全方位、高层次、有远见的定位规划,使信息交流中心真正满足未来中国与东盟信息交流的需要。 延伸阅读>>

    杜新说,中国与东盟合作的特征决定了中国-东盟信息交流中心应注意规划辐射中国与东盟地区,服务两地的政府、企业和社会,以及推进信息开发等特点。还要注意突出建立多层次多区域的伙伴关系,突出加强与华南信息源、西南信息源的合作,突出与东盟信息源的合作,包括突出与国家层面信息源的合作。这种战略伙伴的关联不仅仅局限在中国、东盟的行业与政府之间,也需要拓展到行业内部以及世界其他区域。在规划上,突出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和信息产业三维架构,以及通过政务信息、公益信息、商务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特点。重中之重是中国-东盟数据库的建设。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娄鹏说,区域信息交流中心应定位于服务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特别是应当重点服务于区域性物流、商贸、加工制造“三个基地”的建设。“信息交流中心的建设应当成为广西信息化、乃至国家区域信息化建设的标杆和样板。” 延伸阅读>>

    吴唯宁认为,信息交流中心应面向东盟,辐射内地,发挥信息桥梁和窗口作用。目前,中国-东盟交流与合作逐步深化,双方已由最初的官方对话接触进入全面实质性合作阶段,而广西桥头堡的地位不断被世人所认识。广西独特的地缘优势和桥头堡作用决定了信息交流中心必须面向东盟,发挥和提升区域信息中心的影响力,以支撑服务中国-东盟的交流与合作。建议做好下述工作:一是定期举办中国东盟信息化合作和发展高峰论坛,促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信息产业合作;二是建设中国-东盟之间的互联网门户,搭建电子商务等平台,在广西设立中国东盟区域性的交换出入口局、区域性国际互联网网关;三是建立数据库和信息处理体系,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并高效传递。

    构建信息交流中心 需要发挥各方积极性

    娄鹏说,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营建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发挥社会各方资源的积极性将成为信息交流中心成功的关键。要建立管理和协调机制,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建立公共资源信息平台、信息交换和管理平台,促进信息共享;完善相应政策法规支撑及技术标准体系。电信运营商应提供完善的网络平台、应用平台、业务平台、运营支撑平台,建立良好的商业模式,合作各行各业,提供合适的专业信息。社会各行业应提供行业应用信息,公安、交通、物流、贸易等信息系统做到互通无碍,完善行业信息人才队伍及支持服务体系,再造和提升业务流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指出,“三路推进”加强物流、人流、资金流等方面的全面配套,有助于中国-东盟信息交流中心的建设。“三路推进”分别包括“中心”、“载体”和“环境”的建设,其中,“中心”的建设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平台与应用解决方案、数据管理及应用流程及规则;“载体”的建设包括文化等其他丰富和扩张业务流;“环境”的建设包括城市环境与服务,广泛参与与配合、良好的政策保障以及国内外沟通分工合作。 延伸阅读>>

    IBM中国有限公司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高级顾问徐启昌提出,国际信息交流中心建设涉及多方,管理体制机制复杂,建议结合推进理体制改革,在运营模式上采取“政府协调、企业运作”的方式和“政府牵头推进,政府指定部门牵头承建”的原则进行建设,组建多方出资的公司实体作为国际信息交流中心的运营实体,构建高效安全方便快捷的区域性电子商贸平台。 延伸阅读>>

    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副局长农融说,仅靠投入多少基础设施来量化信息交流中心是否建成是不够的,需要有大批具有处理创新信息的人才汇集南宁,这个信息交流中心才能称为真正的交流中心。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将积极利用每年在南宁举行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及商务与投资峰会的契机,以盛会的信息源作为核心资源,将社会各方面资源团结起来建设信息交流中心,为参与各方提供广泛的信息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服务,如此一来,就能拥有很大的业务流,是可持续的,自我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