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琪:在应用与服务中创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更新时间:2012-04-14

  
  大连报道 本报记者 顾建兵

  张琪自称是信息产业的一名老兵。

  从1998年至2006年,她一直担任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的司长,直接参与制定了国务院《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18号文件)、《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2002-2005年)》(简称47号文件)等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是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推动者之一。2006年10月,她出任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委副主任和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会长等职。

  在中国国际软件与信息服务交易会与本报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软件自主创新论坛暨《2007中国软件自主创新报告》发布会"上,张琪即席演讲引起强烈反响,并表示愿意参与明年"中国软件自主创新报告"的相关调研。会后,张琪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初创阶段的应对

  《21世纪》:您目睹了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您认为什么原因促使软件产业快速发展?

  张琪:应该说,最近10年我国软件产业遇到了非常好的发展机会。首先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其标志是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一系列支持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大家都已知道的18号文件和47号文件,为软件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

  其次,政府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支持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如:九部委联合制定了《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支持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变成全党、全军、全民的共同意志;

  第三,信息技术具有最广泛的渗透性和增值效益。当今软件和信息技术已在各行各业和社会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应用与市场的无限需求是软件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和不竭之源。我们说软件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并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21世纪》:我们听说您曾为软件产业伤感,是否意味着软件产业的发展还有很多不足?

  张琪:说伤感不够确切,应该说我从大学毕业至今,近40年的职业生涯都投身于信息产业的发展,对这摊事业我充满了感情,难以割舍。即使在退休后,一年多来我只是换了个位置,现在正从一个民间社团、行业组织的角度,为中国信息产业商会的千名会员企业做好服务,继续我的"公众服务型"角色,义务奉献。我多次谈过,即使IT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我看到的始终是差距和压力,是一种必须加快发展的紧迫感!

  我认为我国软件业目前仍处于初创阶段,相对于硬件产业而言,我国软件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国产软件占整个国内市场的份额长期徘徊在30%-35%之间,软件的销售额仅占全行业销售总额的10%左右,出口仅占总额的1-2%,比例还很低,投入不足与核心技术缺乏,使国内软件还不能完全满足市场与应用的需求。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一个如此重要、又尚处初创阶段的软件产业,我认为国家和社会各界仍然需要更多地给予支持,要放水养鱼,这是一本万利之策。正因为此,两年前我们就提出"18号文件法制化"的问题。建议并积极拟定相关政策法规,希望早日出台软件发展促进条例,以及今后的软件促进法等。

  自主创新是灵魂

  《21世纪》: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政策,对于软件行业来说,自主创新是不是更为重要?

  张琪:创新是多方面的: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创新;观念的转变、发展模式与营利模式的转变也是创新。我认为市场的开拓与应用的引导同样是创新。创新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无论是信息技术应用,还是国家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建设,都不能靠从国外花钱买来,谁也满足不了13亿人口的庞大需求。我国拥有庞大的、自主可控的市场,我们的选择对全球都有重要影响,因此我们没必要什么都跟踪国外,要更多提倡"以我为主"的创新、全方位的创新。

  《21世纪》:我们采访过企业,他们希望国家能够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这样才能推动创新发展。

  张琪:我认为各相关部委都非常重视自主创新工作。比如:信息产业部近10年来,在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中做了大量工作,也通过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了许多企事业单位的自主创新。比如:基于开源软件的LINUX自主研发,中科红旗、中标软件在近年组织的软件正版化工作,都取得很好成绩,打破了国外对OS操作系统的垄断,占领了约30%的市场份额;在电子政务、办公软件方面,支持了永中Office和中文2000等,占领了约70%的市场份额;国内自主研发的安全软件占90%以上的份额。

  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我们组织实施了"中国芯工程",成绩显著。中科院研制的龙芯CPU很成功。中星微电子研制的"星光系列"芯片和上海展讯的3G TD核心芯片,连续两年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我国自主研制的3G TD-SCDMA标准、AVS数字视频标准,以及闪联、无线局域网及智能IC卡等标准,都取得极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看准了就快投,要加快资金的到位。

  《21世纪》:您长期作为行业的一个主管者,您认为企业在自主创新的过程应注意什么。

张琪:我国的信息市场是自主可控的、非常庞大的,我们自己可以说了算,这点非常重要。一方面用户部门要支持国内产业发展,使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和信息化建设都能植根于自己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上,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支持本土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的IT企业要努力提高服务意识。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自主创新,眼睛一定要盯着市场、盯着用户;要根据用户需要去研制我们的产品。

  我国的信息产业正是通过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在努力提高产业对国家与社会发展的信息支撑能力与服务能力、提高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的同时,始终坚持"产用结合"和"以用立业",才使IT产业得到蓬勃发展。

  我们为满足金卡工程IC卡应用的巨大需求,自主创建了中国的智能卡产业,如今已有2800多个企业,从业人员十多万;从满足移动通信高速发展的实际出发,1998年我们通过组织"移动通信产品研发专项",成功创建了中国的移动通信制造业。用不到10年的时间,从2G的贴牌,到2.5G的积极跟进,直到3G的自主研发,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高速发展,自主研制的TD-SCDMA标准、产业及应用,已取得了全线突破。最近两年,我们又会同20多个部委共同开展RFID标准制定、电子标签产品研发和应用试点等开拓工作,已有明显进展。这一切都证明了,我国软件与信息产业的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国家在新时期的总体发展目标,努力提高综合实力,做好技术支撑与服务。

  《21世纪》:有人认为,提倡自主创新就是要大力发展自己的标准体系,您怎么看?

  张琪:我很同意,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必须建立自主的标准体系,否则就意味着交纳巨额费用,这对中国IT产业来讲至关重要。

  民族化同国际化是统一的整体,密不可分。只有民族的,才是国际的,我赞成这句话。我们绝对不是搞过去那种闭关自守,发展与外界不通的窄轨小铁路,我国的标准应该与国际兼容,实现互通与资源共享,又要以我为主,要有自己的标准。

  总的来讲,无论是中国的信息产业还是软件产业,都要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找准定位,必须服务于新的历史时期国家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要为我国现代化与信息化建设做好技术支撑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