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顾问:2006电力信息化回顾与展望
来源:赛迪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电力企业尤其是电网企业对信息化发展给予了超过以往任何时候的重视,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及其所属网省公司,各发电集团公司相继自上而下的制定“十一五”信息化规划,为电力企业未来5年的信息化工作设定了目标、制定了战略、理清了思路。

一、2006年回顾:以规划带动新一轮信息化建设

1、“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是“主旋律”

电力体制改革后,电力信息化经历了调整到加速的阶段,2006年正是由调整到加速的时期。在“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为了适应电力信息化加速发展的需要,电力企业普遍开展了“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

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十一五”规划,依据电力体制改革后企业管理和经营实际情况,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和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改变,抓住当前电力信息化存在的主要矛盾,在新的环境和新的高度上规划电力企业信息化。例如:国家电网公司在《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了“一强三优”的发展战略,将实施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和精细化管理,积极推进数字化电网和信息化企业建设。国家电网迫切的发展需求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十一五”期间的信息化建设,国家电网公司制定了整体性和统一性的信息化规划,规划以实现电力集团企业的统一信息系统平台为目标,强调建立企业的信息基础平台和架构,整合企业信息资源和应用,加强企业操作层的应用系统的系统性、管理层的集约性、决策的可控性。2006年,开始开展信息化建设的“SG186”工程,“SG186”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信息发展规划的核心提炼与实施细化,是全面推进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工作的战略定位及工作方向。“SG186”工程将构筑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建设8大业务应用系统和建立健全6个保障体系。在整个“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建设将围绕“SG186”工程展开。

发电集团为适应发电侧市场化的推进和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需要,也普遍以信息化规划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全面推进。

2、应用系统建设形成规模,协同化水平有待提高

2006年是电力企业信息化加速发展的一年。改革后的电力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参与市场交易与竞争,对各电力企业来说在其资产与组织范围内加强集团化管理、整合企业资源、形成规模化经营优势、打造企业整体的综合竞争力是新的经营发展环境下的重点任务。

为了适应改革后的发展要求,电力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各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工作。

生产方面,电力企业均衡推进生产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加强对生产运行过程的管理与监控。对于电网企业,重点加强了营销管理系统的建设,部分地区级电网企业已经实现了营销数据的集中核算,能够支持与银行系统的实时联网缴费。在客户服务方面,大力推进电力呼叫中心的建设和应用,支持大客户关系管理。除主营业务系统的建设外,管理信息化在企业其他层面的应用也有所突破,如南方电网公司在06年重点推广资产管理和电费管理核心业务模块的实施,开展预算管理和工程管理模块的试点,全面加强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设。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各专业系统之间仍旧无法实现互联互通,协同化运作水平较低,“信息孤岛”成为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亟待突破的瓶颈。

3、树立信息化标杆企业,促进行业信息化水平提升

标杆管理能够分析同行业先进企业的经验和模式,找出自身差距和改善点,通过标杆学习和自身改进能够很快赶上同行先进企业,并达到超越标杆的目标。电力企业信息化标杆管理就是依据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评选出在不同领域的优秀企业,以他们为标杆进行学习和改进,从而提高电力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水平。

在信息产业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支持下,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服务中心和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主办,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06年中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高层论坛”暨“电力信息化标杆企业系列评选”活动在2006年6月成功举行,经过企业申报材料收集、初评审核、现场调研、专家咨询、专家评审等环节的工作,历时4个月,最终评选出2006年电力信息化标杆企业。评选活动促进了电力企业信息化工作的交流与经验分享,通过树立标杆,促进行业信息化的理性发展。

 

二、2007年展望:理性推进、深化应用

1、应用系统水平全面提升,实现深层次应用

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进,要求建立公平有序的电力市场竞争环境,发电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态势,发电企业对内要降低生产运营成本,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在成本领先的战略基础上进行竞争。发电企业必须引入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全面提升发电企业的资产管理系统水平。从单纯地管理资产发展到管理资产所应提供的服务,以及它们对企业业务的战略贡献;从设备单纯的在役期管理发展到全寿期管理,将多种战略性资产的管理集成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

电网侧,营销管理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设仍旧是重点。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营销管理系统的稽查和监管能力,并支持需求侧分析和经营管理决策分析;实现客户关系管理,大幅提升客户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生产管理系统要实现实时数据的获取和分析,支持生产运行过程监控实时化。为了配合企业资源整合、优化配置,降低管理成本的经营思路,企业将逐步采用企业资源计划(ERP)的思想建设信息系统,实现财务、物资和工程管理等系统的联动。此外,未来,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展,覆盖到企业日常综合管理的大部分业务,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

2、信息安全建设是持续关注的焦点

2006年各省电力公司相继开展了信息安全建设工作,部分企业在信息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容灾备份体系的建设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电力企业“十一五”信息化规划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列入六大保障体系之一,信息安全将成为持续关注的焦点。

电力企业将全面优化信息安全运维流程、规范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硬件安全、软件安全、数据与文档安全、安全运行管理多方面建设全公司范围内的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建设和完善企业信息网络出口和接入安全检测体系,提高网络监控能力;采用电子签名、灾难备份技术加强企业数据安全;对数据中心、软、硬件系统实施运行安全监控;建设部署较为完善的IT系统管理平台,保证高稳定、高可靠和快速的故障诊断、排除;确保企业信息资源不受侵害,信息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3、加快信息资源整合的步伐

电力行业在大集团为主体的格局下,各集团作为一个市场主体,更加强调集团化运作。为了提高集团的整体竞争能力,加强集团的管理能力,各大集团在业务、管理上都实行了集团化的整合与变革,更加强化集团的集中管控和宏观协调。集团化运营为IT应用带来了新的要求,要求构建基于全集团的IT基础架构与应用平台,要求打破原来各业务纵向条块分割的状态。集团化运营要求加强企业内部的业务协作,由职能分割型管理向流程协同化管理转变。即集团化运营要求整合化的IT应用的支持。

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应用架构正在由分散应用向整合应用转变,即从部门级单项应用到企业级涵盖生产、营销及财务、人事、设备等环节的整体应用。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SG186工程”中的“1”即要构筑由信息网络、数据交换、数据中心、应用集成和企业门户组成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

企业级信息集成将从信息化基础入手,规范统一企业信息化分类和编码,健全信息化标准体系。在统一规范的基础上,逐步完成界面、数据和业务集成的“三部曲”。数据中心和企业级门户的建设将成为2007年建设的重点,它将推进电力企业资源整合和企业应用系统的整合,是实现电力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系统对企业决策支持的重大步骤。企业门户的建设将实现企业信息的集中展现,支持界面统一访问。企业级数据中心的建设,将使得电力企业生产和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得到有效整合和综合利用。为“十一五”期间最终实现企业业务集成,打破部门间、系统间的沟通壁垒,打造新的业务协同环境,提高跨应用系统业务处理能力夯实基础。

4、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保障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随着电力行业信息化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成规模,应用系统有效地支撑了企业业务的发展和壮大,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重点由“重建设”向“重管理”转变;管理思想从“管理IT基础设施”向“提供IT服务”转变;管理模式从“面向职能管理”向“面向流程管理”转变;运作模式从“被动式服务”向“主动式服务”转变;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重视绩效水平的提高。

信息化管理应本着以支撑业务为核心,以提高效率为目标,努力提高企业的IT治理水平、IT运维管理水平和IT绩效管理水平,使IT充分发挥其价值。规范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将从人才队伍、资金投入、管理组织等方面为IT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长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