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手段在现今的农业产销中的作用
来源:中国计算机用户 更新时间:2012-04-15

在偏远农村,大喇叭仍是农民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 树枝无法相依/而是 相互了望的星星/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 星星之间的轨迹/而是 纵然轨迹交汇/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即使信息沟通如何便捷,没有了信息源,没有了传播渠道,终是枉然。

别让一公里的距离阻断了农民对于播种的希望……

我们被卡在哪里?

一位家住烟台的徐先生告诉记者,今年,他家乡的樱桃价格一路下降,都快掉到“白菜价”了。记者了解到,6月初,烟台市樱桃的零售价已经从上市之初的每斤上百元降至2元钱左右的惊人低价。

《汉书.食货志上》曰,“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其中所反映出的“谷贱伤农”问题虽然从经济学的角度不难理解,可是它所折射出的信息沟通存有障碍问题也是显而易见。

烟台市果树工作站研究员、副站长王忠和就认为,烟台市大多数种植樱桃的果农还都是被动等待收购者上门,或者在烟台至青岛的公路两侧招揽顾客,还没有走出去。

而与烟台市“白菜价”的樱桃相比,今年的肉蛋油的价格却是一路看涨,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牛市”。

涨价背后有玄机

受近日猪肉价格一路飙升的影响,位于三环新城的老字号庆丰包子铺的猪肉大葱馅包子从每两2元涨到2.5元,同一地区的另外一家包子铺蒸功夫的猪肉大葱馅包子也从原来的5角钱一个涨到了现在的6角钱。

家住三环新城的小李每天早上都会在庆丰包子铺吃早餐,虽然价格涨了一些,小李也表示对包子铺的这种做法表示理解。“现在猪肉涨的比包子还厉害呢。”

这家庆丰包子铺的工作人员刘先生也表示说,最近两年,包子铺的价格一直没有调整,可是,这段时间原材料一直在上涨,猪肉价格几乎达到了去年同期的一倍,因此,企业也不得不选择小幅提价。

日前,好伦哥在公司网站上也公布了《关于好伦哥自助就餐价格及自助优惠政策调整的通知》,宣布“自2007年6月1日起,北京地区好伦哥餐厅自助就餐价格变更为43元/位。通知中解释涨价是因“近年来,原材料及其他成本大幅上涨,使好伦哥承受了巨大的成本压力。”

在诸多饭馆抱怨的同时,农村的养猪专业户们却是喜笑颜开。据河北省安平县信息化办公室主任王立军介绍,最近一段时间,全国猪肉价格的不断上涨,让县里养殖大户们的热情空前高涨,他们也从中尝到了甜头。安平县堤涡村村民赵树整拥有一座占地20多亩的现代化高标准养猪场,今年猪肉的价格不断上涨让他变得异常忙碌,每天到他的养猪场询问价格的客户络绎不绝。

在河北省安平县,生猪业是这个县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全县拥有年出栏商品猪10万头以上规模猪场1个,万头以上规模猪场16个,养猪专业村80多个,养殖小区34个。

王立军说,猪肉价格的提高,极大地增强了农民牧业养殖的信心,农民补栏积极性较高,规模养殖户也大幅增加。尽管如此,他也告诉记者,今年的行情虽然要比去年好了很多,但是,养殖成本也增加不少,由于饲料的上涨,每头生猪的养殖成本要增加150元左右。一位饲料厂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从去年十月份开始,玉米价格一直在上涨,一吨玉米的涨幅在500元左右。同时他也认为,猪肉的涨价将会给饲料企业的发展带来机会。

“一公里”的信息鸿沟

如果说把烟台樱桃的降价归结为“没有走出去”,把猪肉价格的上涨归结为人们没有意识到饲料涨价带来的影响,那么我国南方香蕉价格的大幅跳水则显得有些冤枉。

今年3月初以来,“蕉癌”流言一波未平,“香蕉含类似SARS病毒”谣传一波又起,市场持续供过于求,使香蕉产业雪上加霜。

在蕉农们希望政府尽快澄清谣言的同时,他们希望政府有关部门不但要引导蕉农科学种植香蕉,而且要保持销售渠道信息的畅通。同时尽快建立香蕉水果预警机制,采集信息,及时预警。

也就是说,即便香蕉不受谣言的影响,如果信息不畅通,“蕉贱伤农”的情形依然会再次上演。相对低迷的香蕉市场而言,目前猪肉市场似乎是牛气冲天,可是今天的“牛市”并不能掩盖昨日的“熊市”。

有统计数据表明,在2005年至2006年,猪肉价格就曾遭遇低谷,许多养殖大户因此大量减少生猪存栏数量。而近一年来,玉米等原材料的价格不断上涨也在某种程度上为猪肉市场敲响了警钟。

可是,这些信息并不是那些普通养殖户所能够掌握的。在河北省安平县,通过安平县对生猪产业的调查表明,企业对市场信息的需求非常迫切。生猪受市场的影响较大,企业希望能够及时得到生猪价格、饲料价格、市场预测和动植物防疫等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农业部日前指出,要加强行业信息引导。以生猪主产区和主销区为重点,加强信息发布和预警分析,指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适度扩大养殖规模,规避市场风险。

当记者采访王立军时,他也表示,虽然目前猪肉价格较高,养殖户的积极性也很高,但他们同时也在积极加强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即时的市场信息,以防日后猪肉价格跳水给养殖户造成损失。

从樱桃、香蕉等的价格下跌中不难看出,信息化建设中的“第一公里”仍旧缺位。我国权威部门对于相关信息的反应还比较迟钝,更不必说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通过采集信息,及时向人们预警。

而肉蛋油等农副产品的价格上涨也表明,信息化中的“最后一公里”同样存在问题。即使有关部门掌握了商品价格变动及原材料价格变动等情况,可是这些有用的信息却没有传达到普通农民手里,更没有给农民的生产起到指导作用。

 

“第一公里”谁在做?

北京通州区马驹桥镇钱沿上村农民张彪承包了一百多亩地,主要经营一些林业和林果,像杨树、桃树等。今年,张彪还计划种一些樱桃,可是他并不了解种植樱桃的技术,而如今北京地区樱桃的价格信息他也不清楚。

张彪认为,相对而言,种植技术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现在了解技术的渠道有买书、咨询专家、上网查资料等多种方式,可是市场信息却不那么容易了解到。“现在能够从互联网上获得的市场信息比较少,而且也不权威。”张彪有些无奈地说。因此,张彪不得不经常满世界地跑,以了解他需要的市场信息。

从张彪无奈的表情中可以看出,如果那些他需要的信息能够通过其他更加便捷的途径得到,他也不想这样天天在外面跑。事实上,像张彪这样满世界跑着找信息的农民并不多见,要不然,那些烟台的果农们也不会为卖不出去的樱桃而发愁。

因此,对于那些大多数处在信息真空状态的农民,为他们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

辟谣呼唤权威信息

3月13日,广东某媒体报道的“香蕉患癌”的说法立即在海南引起轩然大波。3月20日之后,在海南省,原本1.5元一斤的香蕉连一毛钱一斤都无人收购。

继而,一条关于“海南香蕉有SARS病毒”的短信又在迅速流传,给人们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恐慌,更使海南香蕉雪上加霜。有报道称,目前,海南全省直接损失已经在5000万元以上。

澄迈县福山香蕉合作社穆毛伟说,福山地区原来每天有100车(每车22吨)香蕉销往岛外,现在每天只能卖出10车,按每斤香蕉降价1元多计,一天就损失400多万元,整个琼北地区每天至少损失1700万元。与海南香蕉的命运相似,广东徐闻县的香蕉更是跌到了每公斤6分钱的历史最低价。

无独有偶,近两年来,“西瓜注射红色素”、“香蕉乙烯催熟有毒”等谣言也多次造成农产品的严重滞销。在“毒香蕉”谣言满天飞时,海南省待到事情严重后才紧张召开新闻发布会辟谣,许多人认为这是政府“公共危机处理能力”缺乏的表现。

相比之下,农业部的及时反应驳斥了外界关于猪蓝耳病引发猪肉涨价的说法则像是一场“及时雨”。

近来,我国猪肉价格整体上涨,一些媒体纷纷把这一问题归咎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认为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造成了猪肉价格的上涨,这一说法引发了社会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恐慌,加剧了猪肉市场价格的波动。

6月11日,从农业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传来消息,“引起猪肉涨价的主要原因是去年生猪价格达到低谷,饲料价格大幅上涨,两者相叠加造成母猪存栏数一定程度下降,使今年猪肉价格发生波动。”而并非人们传言的猪蓝耳病。

商务也有“天气预报”

广东省徐闻县委副书记侯德耀认为,“蕉癌”也罢,“香蕉含类似SARS病毒”等谣言也罢,这些都不是左右香蕉价格波动的最主要原因。香蕉价格最终由市场说话,市场供过于求是价格大跌的主因。

徐闻县下桥镇农民黄家均此前以专业种植香蕉致富远近闻名,今年,他种了2000亩香蕉,本应是个丰收年,没想到损失了30多万元。他说:“紧跟市场真的比埋头种植更重要。”

就在6月5日,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2007乙醇燃料高峰会议上,索罗斯告诉大家,生物燃料很有前景。与索罗斯的想法不谋而和的是,美国著名投资大师巴菲特、罗杰斯也开始介入农产品和相关的市场。

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些大师的投资行为,也可能会影响中国农民的收入。其实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由于玉米、糖、小麦等农产品是乙醇汽油等生物能源的原料,所以农产品价格将在油价上涨的推动下获得大幅提升。

在这些情况下,成立一个类似气象台的机构,整理加工和中国市场相关的全球农产品市场信息,为农民提供一种全球商务天气预报显得十分必要。

3月12日,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农民要增收,不仅要让他把地种好,还要让他把货卖好。否则在流通领域里,农民辛辛苦苦种的那点东西,在很大程度上都要损失掉,特别是鲜活农产品。

接着,薄熙来又向记者推销起了“商务天气预报”。薄熙来介绍说,商务活动和天气一样,是天天变化的,而且也关系着千家万户,所以商务部搞了一个“商务天气预报”。现在,家家户户都关心身边农产品、工业品的价格,“商务天气预报”里一应俱全,包括鸡肉、牛肉、鸡蛋的价格,甚至猪肉不同部位的价格都有。

薄熙来认为,“商务天气预报”的推出,同时也能让农民天天通过网上信息,了解他们的供销情况、产销情况,使他们生产出来的东西能够及时地找到好的买家。

特色网站不断涌现

“本公司供应优质阿胶枣,水晶蜜枣……”这是河北沧县崔尔庄红枣开发区的程树全发在中国枣网上的一则信息,信息后面还留有公司的电话:0317-4994***。像这样的供求信息,每天都会有10条左右在中国枣网发布。

2000年1月创办的中国枣网,创建以来,已解答枣民疑难问题17574件,促成网上贸易额12.9亿元。2006年总访问量已突破288.9万人次。加盟中国枣网企业库的枣企业、枣科研机构、枣保鲜包装、枣种植基地等会员单位已达1500家。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各类涉农网站已超过8000个。可是记者浏览一些小的涉农网站发现,网站内容的更新每天仅有几条关于农业的新闻,而能够提供给农民的价格等信息也多是转载而来,信息的可靠性存在一定问题,更不用说利用网站进行网上交易。

说起中国枣网的发展历程,总经理刘玉峰介绍说,在网站创办之初,所有信息都是免费为广大农民提供,网站也是公益性质的。不过,网站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首先保证信息的权威性。他认为,要提高网站的权威性,聘用专家是打造权威网站最快捷的途径。

几年来,中国枣网先后聘用了以中国枣研究中心刘孟军、毛永民教授为代表的全国68名枣网专家为技术后盾,不仅在网上详细介绍了专家所关注的领域,甚至还在网站上公布了专家的联系方式,便于人们直接向专家咨询。

可是,农业信息服务既具有明显的公益性特征,又需要具备一定的商业化运作空间。河北省信息产业厅信息化推进处胡克处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好的农业信息服务,单靠政府难以完成,必须要走政府支持、商业化发展的路子。

而在中国枣网公益化、权威化的过程中,也在积极地进行市场化运作的探讨。比如中国枣网通过积极吸引枣企业、枣科研机构、枣种植基地等作为会员加盟,在收取会员费的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一个电子商务的平台。

对于普通的农民,他们即使没条件上网,也能享受到中国枣网的服务。2006年12月份,中国枣网与中国联通签署了一份协议,由网站编制供求信息、预测分析、招商引资、农业技术等信息,由联通公司以短信形式转发给广大农民,每月收取农民短信定制费2元。

如今,许多类似的涉农网站也开始走上市场化运作的路子,河北省鸡泽县的“中国辣椒网”最初只是为了服务于大型辣椒企业,后来,网站通过和政府联合,采取了对企业会员收费的方式,一方面,网站的权威性得到加强,另一方面,也开始实现网站的市场化运作。“目前我们的普通会员已有上万人,企业会员将近200个。”中国辣椒网的郝小旺介绍说。

内容开发崭露头角

正如刘玉峰所说,提供权威信息是网站生存的根本。在对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中,网络发达的地区自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了解相关信息,可是,目前互联网在我国农村的覆盖率,特别是利用率还很低。

有数据显示,城镇互联网的普及率为20%,而农村仅为3%,城镇是农村的6.5倍。在网民上网时间长短方面,城镇网民是18小时,而农村网民仅有13小时。在网民的职业分布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多,占三成,而农民最少,只占全部网民的0.4%,甚至低于无业人员的7.2%这一比例。

这些数据表明,广大农户在农业生产、销售过程中,依靠互联网获取信息进行决策的仍然较少,大多数还是凭借个人经验和来自邻居、集市上的信息来决定种什么、种多少和怎么种。

另外,对于不同的地区,由于水质、土壤等地理条件的差别,有的地区适合种水稻,有的适合种蔬菜等等,这些都需要当地部门开展相应的信息服务。

廊坊市林业专家杨福亨多年来一直从事林业技术的研究,虽然已经年过花甲,可是杨福亨却不服老,依然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考察。如今,通过将自己的知识转化成科技短片或科技文章,杨福亨所掌握的农业科技信息终于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这些“土专家”也成了农业信息最基本的来源,河北华夏神农公司就是一家将众多专家知识转化为农民实用信息的高科技企业。据公司总裁李建玲介绍,公司已经将许多专家的知识以及农产品的信息做成了一套软件,可以让农民很方便地在信息终端上查询。

在河北省藁城市农业局的一楼大厅里,记者在触摸屏电脑里亲身体验了一下这个软件系统的魅力。这里不仅介绍如何种植各种蔬菜和水果,还介绍了在种植过程中容易发生的病虫害以及防治办法,既有文字资料,也有视频短片。更让人欣喜的是,通过与互联网连接,记者还发现了当天北京地区各种农产品的价格信息及变化趋势。

藁城市农民李会军家,有一本《农业快易通智能热线号码簿》,一次,李会军在种植和管理小麦过程中,拿不定治蚜虫用啥药效果好,就按照手册上的编号打了个电话,这个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电话语音系统中的内容,就是华夏神农公司为了弥补互联网覆盖面窄的问题专门开发的。

从“商务天气预报”到特色网站,再到专家系统的开发,形形色色的信息整合方式和手段不断上演。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部委在努力;为了开拓企业的生存空间,运营商在努力;就连那些互联网公司和软件企业也开始在涉农领域不断开疆扩土。

可是,再权威的信息如果没有及时准确地传播到农民手中,信息的价值也就无从谈起。也就是说,要切实打通农村信息化的“最后一公里”才行。因此,如何将那些对农民有用的信息传播下去,成了我国目前许多地方探讨的热点和难点。

“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当“毒香蕉”谣言四处传播时,海南岛一些蕉农看着地里即将成熟上市的香蕉,还在憧憬着今年能有一个好收成;当猪肉价格节节攀升,许多安平县的养殖户们也正忙着抓紧补栏,期望这一批猪崽日后能卖个好价钱……

今天的盲目生产,给下一轮的价格疯长或跳水埋下了伏笔。即便国家相关机构和专家已经发出警告,可是这些权威的信息传到农民那里的时候,香蕉地里的香蕉早已烂掉,“今年香蕉价格这么低,不种了!”而补栏的猪崽也在一天天长大,“花了这么多钱买的猪崽,还是先养着吧。”

信息在传播到农民之前的最后一公里停止,让蕉农的憧憬落空的同时,也让养猪专业户们承担了巨大的风险。

可是2006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显示,目前全国97%的地市和80%的县级农业部门都设有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机构,农村信息员发展到18万人,全国31个省级农业部门、80%左右的地级和40%左右的县级农业部门建立了局域网和农业信息服务网站。全国41%的乡镇农村信息服务站有计算机,并可以上网。

但蕉贱伤农等现象的屡屡发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农村信息化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各有各的“三电一厅”

所谓“三电一厅”就是将电视、电话、电脑和科技服务厅进行“捆绑”,向农民提供农业科技、生产、市场等信息的全方位服务模式。

藁城市兴安镇葛庆堂站长在上世纪70年代就是这里的农业技术员,一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2004年5月,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葛庆堂建立起兴安镇农业快易通科技服务站。

在这个服务站,农民不仅可以买到质优价廉的农资,还能通过这里联网的电脑或电话查询和发布信息。在房屋的一角摆着一个大彩电,前面还有三排椅子,葛庆堂说,这里是专门给农民放映科教片的。在靠墙的位置,还有一个大书架,上面的种植、养殖的农业科技书籍更是一应俱全。

在葛庆堂的服务站,记者还发现一个小本子,上面写着:某月某日,小麦出现部分倒伏现象。说起这个小本子,葛庆堂解释说,这个工作日志不仅可以将问题的现象和诊断过程、诊断方法都记录了下来,还可以将问题发生的规律总结出来,这样更有利于及时的预防和治疗。

碰到一些葛庆堂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他不仅能打电话找专家咨询,还能上网查询。有一次,他碰到了一种从没见过的病害,问专家,专家也不清楚,他就上网查,后来他不仅在网上找到了相关的图片,还知道了用什么药来治。

在广东高要市,“农讯通”短信系统和“农业信息视频点播”如今已经成了农民了解信息的好帮手。“我的手机每天都能收到市信息产业中心传来的各类与农业有关的信息,有种植方面的、养殖方面的,还有天气预报和农谚。”在广东省高要市白土镇新村,今年已经60多岁的村民钟建文介绍说。

另外,据高要市信息中心主任廖坚介绍,该市的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率已经达到99%,通过开通农业科技信息点播频道,农民足不出户,依靠电话点播,便能获得农业市场信息和其他农业科技知识。而在高要市白土镇,每个村委会里都有一台电脑,一位村委会主任介绍说,他们在网上获得对农民有用的农业信息之后,就可以通过村里的喇叭向村民宣传。

在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忠山村,村委会主任邓庆华早在2002就组织成立了“忠山蔬菜基地产销协会”,负责蔬菜销售,他白天在村委会上网,晚上回家上网,主要查找蔬菜市场信息、种植信息等。当他发现适合忠山村村民的农业信息,如苦瓜价格、种植新技术等,就打印出来贴在村委会门口,供村民参考。同时,当地的969155农业服务热线电话和农业服务站还充分利用电话和电视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

用机顶盒“曲线”上网

“遵化市总共有600多个行政村,每个村建一个‘三电一厅’是不现实的!”河北遵化市农村经济局信息中心主任高进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高进勇之所以这么说,也有着他自己的考虑:“‘三电一厅’要想普及到村,政府投资太大,如果利用‘阳光宽带’,投资就小多了。”他所说的“阳光宽带”就是利用机顶盒,将电话线和电视机结合在一起,通过一种比较便捷的方式,以较低的成本使农民享受到互联网的信息服务。

他给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每个行政村的村委会都有电话、电视,而每个机顶盒只需要700元左右,其中政府补贴300元,村里再出300多元就可以了,每天的信息费也只有1元钱。这样一来,遵化市600多个行政村的农业信息服务只需要政府投入20万元左右。

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现在每到晚上6时到7时,牡丹江宁安市渤海镇上屯村的村民们都守在电视机前,吸引他们的不完全是娱乐节目,而是被村民们称为“致富宝典”的“村村通”信息接收系统。

“村村通”工程也是通过在电视上安装机顶盒,向农民传送涉农信息,包括市场供求信息和农作物种植知识。“村村通”工程经过四年多时间的实施,目前全市已经有672个村安装了信息接收机,覆盖地区行政村的89%。“村村通”开通以来共发布有关信息17000多条,接到农民各类信息反馈1600多人次。

2002年底,河南省郑州市也开始利用“宽带互联网+机顶盒+电视机”方式打通农村信息化的最后一公里。郑州市管城区柴郭村科技示范户张某安装上网后,通过网络发布食用菌有关信息,增强与客户的联系,2005年共培训周边县市学员100多人,发展种植户200多户。

南曹乡张华楼村通过网上找技术,与云南中科胚胎工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高产优质胚胎奶牛养殖场,养殖奶牛200头,预计年产高产奶牛80多头左右,年收入200多万元,二期工程计划养殖600头黄牛,年产值超千万元。

送电脑下乡

2006年6月28日上午,巩义市北山口镇北山口村村委广场人头攒动,100多名村民似乎都在翘首期盼着什么。随着一辆汽车缓缓驶来,村民们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来了,来了,电脑来了……”

这一天,巩义市北山口镇北山口村的100户村民如愿拿到了自己订购的电脑,并接通了宽带互联网。

在记者对农民直接购买电脑产生质疑时,巩义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于建设却解释说,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巩义市重点开展的是以“光纤到村、电脑入户、村民上网”为主要内容的“农民上网工程”。“对于有条件的村,我们引导农民购买电脑家庭上网,对于条件差的村,则是开展村级信息服务站的试点工作。”

目前,全市已有60多个村开展了“农民上网工程”,新增农民上网用户7500多户。北山口村是巩义市首个“宽带信息示范村”,对于愿意购买电脑的村民,每户将获得由镇政府补助的500元钱。不仅如此,四个月后,市、镇、村三级还对首批购置电脑用户的操作使用进行了考核,在经过联合验收合格后,每户村民还被奖励了300元的电脑奖补资金。

于建设认为,与其推行“三电一厅”模式,或者通过机顶盒+电视机曲线上网,还不如一步到位,直接让农民买电脑上网。更重要的是,富裕起来的北山口村村民已经不再满足于曲线上网,“网络反应速度太慢了,每一次切换节目都要等上几秒钟。”有村民抱怨道。

刘思伟是北山口村的一名养猪专业户,他通过网络学习养殖知识,获取供求信息,实现了规模发展。目前,他养了60多头母猪,年产仔猪1200头。他还开始向猪肉加工方向发展。同时,刘思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联系专家,掌握了猪粪制沼气技术,建成了一座300立方的沼气池,按表供应18户居民使用,并提供罐装气,每罐收入40元。

村民赵崇峰家里更是拥有两台“电脑”,“一台是电视机电脑,一台是互联网电脑。”赵崇峰解释说,“电视机电脑里有很多俺想看的电视片和农业知识,互联网电脑可以帮我了解市场行情。”

赵崇峰是做从事耐火材料生产的,原来,他为了了解市场信息,经常是人来车往、四处奔波,现在有了电脑,通过互联网,他不仅省下了外出的费用,还及时了解了耐火材料原材料及成品销售的市场行情。“现在比原来赚钱快多了。”赵崇峰的妻子尚青霞高兴地说。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这几种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方式之间的关系十分有趣:对于条件较差的地区,可以先推行“三电一厅”的模式,将信息送下去;而出于成本考虑,可以利用机顶盒让村民们“曲线”上网,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进村,还能入户;另外,对于那些条件较好的地区,直接将电脑推销给农民更是让农村信息化建设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