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网站与搜索引擎之间合作是靠流量
来源:彗聪网 更新时间:2007-06-28

2007年6月,中国第一门户网站新浪网与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Google(谷歌),正式宣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消息一出,立刻受到了各大媒体、研究机构的高度关注。

“大象共舞”形象地反映了两家公司在各自领域中的市场地位,以及,它们的合作可能带来的行业影响力。

分久必合

几乎没有人怀疑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在人们获取信息资讯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它们各自的发展都与互联网的整体演进紧密相关。

门户网站的崛起,得益于互联网早期内容资源的匮乏和人们资讯获取渠道的闭塞。这种以“大媒体”为特征的互联网经营模式,尽管仍沿用了传统媒体的经营手段,但它的确适应了当时的互联网环境。

但时至今日,在互联网信息量呈指数级增长的背景下,以Google为代表的搜索引擎已经成为人们通过互联网获取资讯的“过滤器”。根据艾瑞的用户行为监测系统iUserTracker2007年5月的数据显示,网页搜索的月度覆盖人数比例达到93.14%,超过了诞生更早的互联网服务——电子邮件。

当Google、百度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门户似乎日渐式微的时候,人们不禁开始提出疑问,这两类互联网运营模式的关系将会怎样变化?竞争还是合作?抉择已经摆在它们面前。

而在此之前,竞争是门户网站与搜索引擎之间战略关系的主要基调。

从美国市场来看,这场竞争从当年Yahoo与Google的分道扬镳就已经初见端倪。只是,当时谁也不会想到,短短的几年,两家公司的市场地位竟然完全颠倒,并且差距越来越大。

在中国市场,随着Google的进入,百度的崛起,国内的门户网站也对搜索引擎的挑战做出了正面的回应:2004年8月,搜狐推出了具有独立域名的搜索引擎——搜狗;2005年6月,国内最大的新闻资讯门户新浪推出“爱问”;而早已将主营业务调整为网络游戏的网易,也于2006年推出“有道”搜索的测试版。

在新浪和Google牵手之前,门户网站们一度摆出与Google、百度等来一场搜索决战的姿态。在早期的市场运作中,“自主研发”始终是三大门户网站宣传自有搜索引擎时使用的核心词汇。

各取所需

回到新浪与Google的合作上,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分析认为,新浪独有的"内容优势"是促成合作的主要因素之一。

当我们看到,拥有内容资源的新浪,最终的选择是Google而不是百度时,有必要对它们之间的竞争关系,乃至整个互联网信息产业链进行一下剖析。

新浪的优势有哪些?全球访问量最大的中文资讯网站,在中国网民中的品牌影响力等,这些已是搜狐、网易、TOM等早期门户所不能及的。

但新浪曾力推的“爱问”却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不适应性。尤其是,当越来越多的UGC(用户产生内容)类网站出现时,“爱问”并没有给新浪带来更多的搜索流量。而这正是Google的强项。

况且,除了拥有强大的搜索引擎技术、全球品牌影响力,Google对中文环境也日渐熟悉。因此,新浪与Google合作,将“爱问”放至幕后,或另做打算,则便成了大势所趋。

除了搜索技术,Google“为广告主带来更为精准的客户”的广告解决方案,将有力拉动新浪的广告增长。随着合作的推进,Google的AdSense将会出现在新浪注册用户达到千万级的博客服务中。

而双方在内容上的合作,将在未来体现出更大的价值。

当国内互联网的新闻资讯越来越多的“被转载”时,搜索市场上的竞争者将会意识到,拥有“自己的内容”是何等重要。百度已经先行一步。这个本土搜索巨头已经获得了自己的新闻牌照,拥有了自己的新闻创作团队。

而在主要对手进入内容生产时,李开复率领的Google中国团队却一度倾力于将Google美国的产品中文化,以及,推出热榜、导航、输入法等“非内容资讯产品”。结果,其更多的遭遇了国内互联网业界的质疑。

我们大致可以判断,今天,Google中国在内容上是何等稀缺和渴望。但Google中国至今尚未获得自己的内容牌照,这也是很多国外互联网公司始终无法适应中国市场的重要原因。

以百度为参照,Google选择新浪,无疑是顺理成章的。

流量为本

Google曾是全球少有的几家不依赖自己提供的内容而获得成功的网络公司之一。但这样的情况,在最近一两年已经发生了改变。事实上,以Google于2006年10月以16.5亿美元收购著名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为标志,Google已经进入内容供应市场。

搜索引擎开始进入内容供应,无疑将引发这一领域未来的无限遐想。

如果搜索引擎能够更快、更及时、更系统地为网民带来更专业、更有趣的内容,那么,它不仅将为广告主带来更多、更精准的访问流量,同时,作为"内容供应商",也可以获得大量的收入和关注度。

Google们正在变身内容的生产者或整合者。我们甚至可以想象,未来,Youtube上的视频可以在新浪播客频道播放。

而搜索引擎与门户的合作(内容与搜索的融合),最终将推进了一种现实的可能性:门户网站不再是用户登录互联网的首选,人们更多地通过搜索引擎获得及时的新闻资讯。

不过,虽然所谓“商业模式”品类繁多,但网络流量始终是各种商业模式的基础。

新浪与Google的合作,只是给双方在内容、广告收入共享方面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但其基本的“流量模式”并没有发生变化。

在没有改变内容生产机制、发布机制的前提下,不论门户网站与搜索引擎之间是合作,还是合并,都不会根本改变现有的“基于流量,进而带来广告收入”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