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应运而生的南京市江宁区规划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南京市规划局的指导帮助下,成立4年,成绩令人刮目:实现总规全区全覆盖,控制性详规与专项规划重大突破;被评为“南京市信访文明接待室”;规划档案工作从“无级”一举晋升为江苏省一级;2005年8月,在全国规划管理部门中罕见地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6年,被市行评办评为首批“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全区行风评议中,连续4年获得一等奖;4次被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联名评为“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先进集体”……
如何使城市规划真正指导城市建设,并最终按照规划的要求落实?如何处理好不同利益体之间的关系?这些摆在基层规划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道难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求解。4年来,江宁区规划局坚定不移地践行规划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学习创新,虽饱经艰辛,却喜获成果。
务实规划:不过于超前,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空间
常言“科学规划”,什么是科学规划?他们的体会是,规划必须成为“务实规划”。规划过于超前,就会“不切实际”。我们无法对未来若干年的发展做出具体而准确的预测,世界经济一体化在加快,社会经济结构、人口发展趋势变幻莫测。一个项目落地甚至可以影响整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因此规划过于“超前”必然导致浪费,与其超前,不如考虑预留,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空间。
务实的规划,必须有对规划实施起直接指导作用的详规做支撑。否则,容易引起业主调整经济技术指标的幻想,诱发社会矛盾。
2000年以前,江宁的规划编制较为薄弱,详规和城市设计是空白。江宁区规划局成立伊始,就牢牢抓住规划编制这个纲。本着务实的原则,不仅完成了《东山城市总体规划(2003-2010)》调整、《江宁近期建设规划(2004-2007)》,还编制了东山新市区老城区、百家湖、九龙湖、教育功能区、岔路口、东善桥-秣陵等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人防、商业网点等一批专项规划,江宁规划的编制体系得到根本性的调整与完善。
2006年以来,根据省、市统一部署,该局进一步提高控规覆盖率,完成了上坊、麒麟、淳化、秣陵、滨江中部组团、江宁组团等一批控规编制工作,江宁区城市化地区控制性详规覆盖率已超过85%。
实践必须有理论的指导。江宁区规划局以规划理论的创新为规划实践的创新引路,先后开展了全区重要节点、重要路段城市设计理论研究,组织召开了各种论坛、专家座谈会、理论研讨会。其中,参与编制的《沧东地区战略规划研究》提出了“精明增长”理念,为该地区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得到社会各界赞同。2006年12月,该局承办了“快速城市化地区规划管理实践创新”江宁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京周边新市区和部分全国十强县(市)规划管理部门负责人以及国家部委、高等院校、管理界专家学者齐集江宁,对我国快速城市化地区规划管理进行研讨,形成了“江宁共识”,在规划界产生了积极影响。
现在,江宁的规划编制已从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的“任务完成型”,向引领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内涵和彰显城市特色“务实引领型”转变。规划编制由宏观转为微观、由全面铺开转为突出重点、由控规全覆盖转为彰显城市特色、由传统规划转为课题研究,并加强地上精品塑造和地下空间利用、加强城市形态和城市标识系统的研究。
阳光行政,维护规划权威性的最有力武器
他们认为,规划管理作为一种公共权力,体现公众的权益,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有效行使权力的途径,一是有效制约权力的方式。及时通过审批的规划,为依法行政提供了法律保障。通过强化公开公正,阳光行政,从而成为维护规划权威性的最有力武器。
“今年我局年初与区政府签订的7项规划目标任务已全部启动:杨家圩控制性详规完成了前期研究;东山老城区控规调整的需求材料整理完毕;东山新市区中心区城市设计和金箔路城市设计的现状调研已经完成……”4月28日,在江宁区规划局会议室里,杨永清局长向来自人大、政协、纪检、镇街等全区各界37名行风监督员通报今年以来江宁规划工作情况。
此次座谈会上,根据监督员提出的建议,江宁区规划局明确3条:一是畅通座谈渠道,行风监督员座谈会由不定期召开改为每季度召开一次;二是畅通监督渠道,邀请监督员旁听重大规划审批活动、参观“民心工程”规划建设现场;三是畅通联络渠道,通过发送问询短信、定期走访等,与监督员保持不间断联络。
将定期出版的《江宁区重点项目规划服务动态》改为报纸版,发放范围扩大到街镇、社区,是落实“三畅通”的措施之一。《动态》公布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重大项目,如“江宁体育公园”、“南京天印广场”的规划内容,还公布一系列重点产业投资项目、经营性项目和社会事业类项目规划工作推进情况。《动态》犹如X光机,江宁区规划局工作任百姓透视。
对江宁区规划局来说,阳光行政绝不是花架子,来自群众的意见,件件有着落。去年该局主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6件,全部落实到位。比如吸纳了“东山城区合理配置建设停车场”的建议,《东山新市区总体规划》中确定,近期停车场(库)用地12处,远景用地18处,共占地60多公顷;吸纳“环百家湖地区控制建筑物高度”的建议,规划规定,维持并加强百家湖地区岸线的连续与统一,湖区内建筑高度控制在24米以下。
群众反映少数房地产项目影响了城市景观,该局随即组织人员进行规划审批“回头看”,对所有房地产在建项目跟踪检查,延伸管理,对照审批方案,查看色彩、造型、绿化等是否符合要求。先后组织23家房地产单位赴成都、重庆参观考察,召开项目负责人和房地产设计单位座谈会,指出项目在方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促使8家房产企业优化设计方案。此举深得民心。
无缝对接,规划工作服务到位
他们认为,所有规划和设计,都是为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是为了给城市中生存的人群提供最好的居住、生活、工作环境。由政府本位转变为社会本位,实现与企业、与百姓无缝对接,规划工作才能真正服务到位。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龙头,我们将实行无缝对接服务,以最快速度帮助你们办结规划审批手续”。3月17日,面对园区、镇街有关负责人及17个重点产业项目投资企业的代表,江宁区规划局郑重承诺。当天,5名局领导带领分管科室工作人员,现场受理申请,解决影响项目落户、开工的23个疑难问题。
由此,规划局一系列无缝对接服务活动正式启动:服务方式“零距离”,定期深入镇街、园区,专题召开重点产业项目规划服务对接会;服务岗位“零缺位”,在全局实行“AB角”制度,每个岗位设置两名经办人,工作日内顶岗或互为备岗,工作中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补位;规划宣传“零延迟”,对涉及规划政策法规以及近期重点工作等,通过新闻媒体、内部刊物、发放材料、局内大厅宣传屏等多种形式,扩大规划工作知晓度。
更为新鲜的是,该局建立起“重点项目督查QQ群”。不仅每天定时汇集项目推进情况,即时更新信息,为加快项目审批、跟踪服务提供便捷的信息支撑,而且将涉及规划审批的项目单位经办人员纳入“QQ群”,建立密切的沟通渠道。下一步还将通过“QQ群”,整合各种公开规划信息后向社会公布,并结合电子政务建设和局档案创建省特一级标准工作,加强与区内有关职能部门的互动,真正做到规划信息资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式的共享。
其实,在此之前,江宁区规划局已有一系列为企业称道的服务创新之举。其中最受企业欢迎的,除了改项目规划“串联”式审批为“并联”式审批外,就是对建设周期长、开工任务紧、环境复杂的项目,采取拆分审批程序。一是分片审批,对较大规模项目的不同建筑群体分区域审批;二是分段审批,对建设周期较长的单体工程,基础和上层分别审批,兼顾了效率与公平,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为了让群众真正受益,江宁区规划局的各项规划与民生无缝对接。比如,在新批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过程中,对地下通讯管网一次性预留,有效改变了“马路拉链”现象,此举在全市得到了推广。针对群众普遍反映的阳光权和配套问题,订立刚性标准,做到“四个不谈”:突破容积率不谈;侵犯他人阳光权不谈;小区配套(尤其是停车、幼儿园、物管用房等)不足不谈;退让道路红线不够不谈,有效化解了矛盾。
学习机会,提供给员工的最大福利
作为一支平均年龄33岁的年轻队伍,尽快提升人员的业务素质,是适应城市规划与管理的需要。学习是人性的要求。他们提出:给员工提供学习机会,是最大的福利。
2005年4月,东南大学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江宁区规划局与之联合举办的江宁首届规划研究生班开学,该局管理一线的24名年轻人,将用2年时间,集中利用休息日进行继续再教育。目前,在符合报考工程硕士条件的7人中,已有4人通过全国工程硕士考试,进入学位教育阶段。区规划局在ISO9001体系中建立起“人力资源控制程序”,实行“学习费用报销制度”,有组织推进全体干部员工的学历、职称教育。由此,全局上下形成了努力学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同样在2005年的4月,该局发起并组建的江宁规划研究联合会,集聚了一大批国内著名专家和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等大专院校和学术研究机构,采用论坛、座谈会、专家研讨会等多种形式为江宁发展献计献策,进一步提高江宁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联合会自成立以来,主办或承办了“中国城市空间发展论坛”、“全国城市广场专家研讨”、“东山新市区中心区专家研讨”等,为东山新市区和南京天印广场的规划设计提供了大量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开拓了江宁规划人的视野和思路,确保了规划设计方案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江宁规划局给员工提供的学习机会是多样的,“走出去,请进来”是常规学习模式之一。“走出去”,利用项目论证考察、项目整改等机会,与发达地区规划管理部门、项目建设单位进行沟通交流。这种基于问题解决型教育培训方式,对解决具体实际问题非常经济有效。 “请进来”,邀请专家学者有针对性的开展讲座。4年来,该局共开展各类讲座30余起,不仅包括政治理论、廉政教育、专业知识,还包括社交礼仪、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的知识,极大丰富了干部员工的知识体系,提升了队伍的整体素质。
敢于争先是一种锐气,也是一种魄力。杨永清局长说:“我们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靠的就是敢于创新、敢于争先、敢于创优的一股子气、一股子劲。热爱江宁,奉献江宁,规划建设好小康江宁,任重道远。我们将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