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化热潮,是虚?是实?
来源:计世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计世网 独家(记者何源陈淑娟)连续三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都就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观背景下,农村信息化备受瞩目

  。

  本报也连续三年持续密切关注热火朝天的农村信息化。[被屏蔽广告]
 
[被屏蔽广告]
 
经过多年的引导与培育,当前,农村信息化正在产业化的道路上摸索前行。

  基于对政府、企业、农民等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全面调查采访,本报记者深入剖析了农村信息化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并提出了问题与隐忧。从政府投资运行,到产业化运作,迅速升温的农村信息化如何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市场化运作为何被寄予重托?它又将遭遇哪些暗礁?

  在近一个月的实地采访过程中,本报记者也目睹和归纳了如下隐忧。

  信息服务站为何“退烧”?

  “其实,轰轰烈烈建立起来的信息服务站最少在目前并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一位在农村深耕多年的政府官员这样对记者说。

  从去年开始,上到政府下到企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信息服务站也作为打通“最后一公里”的载体而被各地普遍采用:从县到镇、再到村,电脑浩浩荡荡地铺到村委会。

  信息服务站作为“火种”将信息化延伸到了农村,然而,它是不是一个屡试不爽的制胜法宝呢?经过近一个月的深入调查,记者发现,各地的信息服务站普遍比较冷清,电脑空置率较高。有的信息服务站配备了近十台电脑,但是每天来上网的人不过十来人。很多站长也表示,摆放的电脑很少有被人全部占满的情况。

  记者还发现,从县到镇、再到村,电脑空置程度也不一样。县信息服务站人员相对较多,再加上县服务站多半承担着人员培训的职能,因此利用率较高。而越往基层,信息服务站越冷清。在村一级,越穷的村子电脑空置率越高,有的电脑被锁在村委会,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

  电脑刚刚进村的时候,都是被好奇的农民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为什么新鲜过后,信息服务站的热度就“退烧”了呢?

  首先,为什么农民对信息服务站的态度由“热”转“冷”?“这取决于两个问题,一是有没有激活农民应用信息化的意识;二是有没有为农民提供真正有效的信息。”广东省新兴县信息中心主任伍绍雄一针见血地指出。

  伍绍雄将农村信息化分为蔓延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他认为,尽管农村信息化近两年来蓬勃发展,但是农民的信息化意识还比较薄弱,仍处于蔓延期。“对农民要有一点耐心,对我们自己的工作也要有一点耐心。”伍绍雄说。

  那么,信息服务站有没有为农民提供有效信息、启蒙农民需求意识呢?本报记者在连续三年的深度采访中发现,信息服务站发挥的作用还是相当明显的,它开启了农民的信息化意识,为农民提供了有效的市场信息、种植信息,甚至改变了传统的村务管理。然而,随着农村信息化的向前推进,信息服务站不能仅仅停留在“启蒙”阶段,还必须发挥更大的价值。

  “现阶段农民对信息化的应用还处于模仿阶段,没有进入理性阶段,需求不明确。我们应该更深层次地挖掘农村消费需求,找准应用结合点,从而激发出农民应用电脑的渴望。”TCL的李华这样说。

  由此可见,农民对信息化的应用需求没有进一步被激发出来,是信息服务站遭遇尴尬的首要原因。那么,服务站用不用一下子摆这么多台电脑?用不用搞“一刀切”的形式,每个地区平均分配呢?

  在采访中,许多企业表示,农村信息化的形式过于单一,这也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政企互动的发展空间,局限了市场化的运作模式。随着通信运营商、硬件厂商的加入,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也趋于全方位,信息服务站应该尝试突破老一套的电脑查询,进而开拓多种服务功能。

  当然,记者也发现,今年的农村信息化建设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在趋于多元化,譬如“信息化大篷车”这种流动培训教室的新形式。

  “信息服务站要对症下药,不能搞平均主义,应该从应用最为迫切的地方做起。”一位信息化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说。

  “并不是所有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信息化的迫切需要。”襄樊市信息产业局局长喻奎说。在农村,只要有一两个人会上网,了解市场、价格信息后,其他人马上就知道了。所以,信息服务要从需求最为迫切的地方做起,这也是襄樊试点决定优先选择在经济基础比较好的乡镇以及种植、养殖大户家中设立信息站的原因。在广东,这种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记者在所到访的清新、德庆、新兴三个县,都看到了信息服务站与当地与农民协会、龙头企业捆绑在一起的例子。

  信息服务站会“变味”吗?

  在某地,记者在一家开在电脑专卖店里的信息服务站看到这样的情形: 专卖店的二楼是专门用来让村民查询信息,并进行信息培训服务的,政府还为此配备了6台电脑。让人奇怪的

  是,楼上的信息服务站冷冷清清,楼下的门店却挤了不少人,店员忙于应付前来咨询买电脑的顾客,没有人把村民往楼上引。

  店主向记者坦承,迫于生存和竞争的压力,他必须考虑销售量。为了节省成本,承办信息服务站后,他都没有增加人手,店员也很少能有空闲帮农民上网。

  把信息服务站开在电脑专卖店,这本来是市场化运作的良好探索,可是,如果经销商只是利用信息服务站的人气来提高自己的销售量,而忽视了如何提高信息服务的水平,信息服务站就会失去原本服务农民的初衷,而成了一个空壳。

  抓住当地种植大户的示范效应,把信息服务站开在农业协会在全国也有多种探索。然而,记者在某地农业协会采访时却发现,政府调拨的3台电脑都成了协会的办公用品,锁在了办公室里。这样的信息服务站是不是已经“变味”了呢?

  信息化项目为什么会在市场化运作中“变味”?这是由于政府和企业双方的目的不能统一。伍绍雄认为,政府的目的是最大程度上让农民享受信息化带来的好处,而企业参与农村信息化过程中难免带上商业色彩。如果双方利益不能很好地协调,完全的市场化运作就会遭遇挑战。

  正如广东省清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张清波所说: “政府给养始终有断奶的那一天,只有走向市场化运作,农村信息化才有新的生命力。”市场化运作是农村信息化不可回避的一道坎,那么,如何能保证信息化项目沿着既定的轨道健康发展下去呢?

  首先,政府必须担负起监管的角色,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机制。信息服务站不是交给企业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企业怎么办、办多久、如何考核,都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在考核上,一方面要从人流量考核,规定服务的人数; 更重要的是考核效果,对农民进行抽样调查,从而判断信息服务站究竟有没有起到作用。做好信息服务站是企业的使命,只有做好了信息服务,树立好了品牌,才能形成企业的良性循环。

  其次,企业必须在这种市场化合作中摆正心态。企业有生存的压力,而农村信息化对于IT产业,尤其是PC市场来说还是未开发的处女地,特别需要企业能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心态。英特尔的周力认为,“企业想要短期内在农村信息化上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是很困难的,作为英特尔来说,今年的投入不一定马上能看到效果,最重要的是探索成功的信息化推广的商业模式; 在成功模式的基础上,才会有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

  最后,找到恰当的盈利机制。政府承担起监管任务,企业摆正了心态,这还不够。目前,政企合作多半是依靠企业投入,企业在别的地方赚钱来填补信息服务的成本,一旦企业亏损,势必要影响服务站的正常运转。

  这样看来,只有盈利才是吸引企业继续参与的良药。如何能让信息服务自身实现“造血”,这不仅关系着信息服务的性质,也将影响信息服务的长远发展。

 市场化运作能走多远?

  现任TCL电脑科技有限公司华南大区行业经理的李华原来曾在七僖电脑负责农村信息化。2003年,广东省开启山区信息化时,七僖和方正电脑都有介入,方正负责粤西

  ,七僖负责粤北,TCL电脑则负责粤东。后来,迫于巨大的成本投入压力,方正和七僖先后退出。“农村项目不仅要调动外部资源,还需要公司内各部门协调。要各部门为不能立马见到销量的农村项目亮绿灯,还是很困难的。” 七僖退出后,李华就作为山区信息化的行业经理进入了TCL,最后,只有TCL坚持了下来。

  李华坦言,TCL的坚持一方面源于对农村市场的看重,另一方面也看到了政府山区信息化每年3500万元投资中数百万元的PC采购大单。尽管是公开招标,TCL也希望能由于对山区信息化的支持而在采购中酌情加分。可是,从2003年到2006年,TCL在连续四年的政府采购中均落马,“这不能不说是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挫败感。”李华说。

  在错综复杂的利益背后,如何确保市场化运作的可持续性成为农村信息化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难题。政府和企业要界定好各自的角色,政府是农村信息化的引导者,扮演着引导和资源整合的角色。一方面协调各部门农业信息资源,把有用的信息提供给农民,整合“第一公里”; 另一方面,则是与企业共同探索产业链合作机制。

  企业也一定要摆正心态,在双方目标一致的前提下探索共赢机制,让企业投身公益事业同时也有利益回馈。

  广东清新县山区信息化体验中心开进了TCL的专卖店。

  在2006年本报进行的农村信息化大型调查中,“第一公里”缺位成为突出问题,各涉农部门缺乏协调,导致信息资源重复浪费。今年,“第一公里”的整合在很多地方都有了实质性进展。2月,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和省委农办、省农业厅等14个涉农部门联合发文,共同推进农村信息化。在广东新兴县图书馆,山区信息化与文化共享工程整合在一起,农民们在电子阅览室既能查询到相关农业信息,也能阅读多部电子图书。

  如何建立起一套各方共赢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则需要包括政府、企业在内的整个产业链联动。“农村信息化不是一两个政府部门、一两家企业就能办成的事,需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形成产业链合作,才能探索出有效的市场化机制。”张清波这样说道。

  “网络是农村信息化的眼睛,现在大部分农村都实现了宽带,如果依托网络整合各大IT企业,开发增值服务,并实现这些服务的自身造血功能,市场化整体运作就指日可待了。”李华分析道。然而,各大IT企业愿意整合吗?谁出面整合?这种整合是市场的选择吗?又如何开发可实现市场化的增值服务?这些仍是横亘在农村市场化面前的一道道障碍,未来漫长而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