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急剧变革的背景出发,着重对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和网络环境下服务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论述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对策。 关键词:图书馆;网络环境;服务模式;变革趋向;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
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门槛,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急剧变革,全球各个角落的人们都强烈地感受到新时代的冲击与震撼。知识经济时代和网络时代的一些特征,已经深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我国在迈向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进程中,提出迎接知识经济到来的挑战,建设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对信息化、网络化浪潮的冲击更为敏感。图书馆作为社会重要的信息资源基地,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应成为国家创新信息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因而所面临的现实是,在信息资源采集、组织加工、信息服务、管理模式等诸方面都将发生更深刻的变革。这也给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
1 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规律和特点 传统图书馆主要限于以纸张为载体的信息传输,它的服务必然围绕着纸张文献和图书馆馆舍而展开。中国图书馆由于受封建时期皇家图书馆、古代藏书楼的影响,图书馆服务面相当狭窄,只是为少数人服务。“重藏轻用”“重管轻用”的办馆思想,往往把读者放在次要位置。因此,在服务模式、服务观念、服务结构、服务组织、服务重点等方面有着自身特有的规律和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封闭的建设模式 由于受不同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制约,传统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与社会的接触受到限制,形成“小而全”“大而全”“备而不用”“画地为牢”的自我封闭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图书馆之间为条块分割,都试图建立自己的比较完善的独立体系,既浪费资金,馆藏利用率又极低,不能充分发挥文献信息的作用。 1.2 公益性服务手段 我国图书馆的公益性最显明的特点是,所有经费由国家提供,图书馆完全是公益性的。这种做法为我国的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同时也带来任何业务的开展都向国家要投资的弊病,加之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问题,远不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图书馆的需求。 1.3 被动型服务方式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基本是以图书馆为中心。图书馆满足于书刊的借借还还、取取归归的服务方式。由于机制、经费、人员、设备的限制,服务工作有许多局限性,同时也束缚了服务人员的思想,缺乏主动服务的精神。 1.4 服务对象单纯 传统图书馆服务对象集中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国家机关。由于图书馆服务模式,培养了传统图书馆的用户,他们获得信息的方式和渠道比较单一,许多图书馆对书刊的利用率、读者借阅的满足率、服务效果从不过问,把图书馆办得像行政办事机构。 1.5 浅层次文献型服务 传统图书馆以收藏、加工、保存图书、期刊、资料等纸张为载体的文献信息为主,向读者提供原始文献的流通方式是一本图书、一种期刊、一份报纸;为读者提供馆藏专题文献又是以一次文献、二次文献的信息单元为主。对文献信息的深层次加工做得很少,一切业务工作都是围绕文献开展的。 1.6 劳动密集型文献管理 图书馆工作人员对文献的加工是“粗加工”。工作人员书刊的采、编、加工、入库、管理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工作繁琐,劳动强度较大。而衡量一个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效果,往往是以图书的流通量作为唯一的标准,同时以收藏和占有文献的数量作为图书馆级别的标准。 1.7 僵化的机关型结构 图书馆隶属于不同的行政机关,图书馆的办馆方向、业务发展、采编方针、读者对象、人员和经费均由上级机关确定,图书馆必须对上级机关负责。因此,图书馆办成了行政办事机关,往往与社会的需求、政治经济的发展相脱节。
2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化 信息高速公路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出现,给图书馆的发展空间带来了新的契机。图书馆服务工作从“田园式”满足书刊借阅的文献需求为主转向网络环境下以满足知识信息需求为主、以知识开发服务为主要功能的模式,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2.1 开放型的服务模式 图书馆开始摆脱了传统文献处理的限制,面向网络环境,以新的方式组织、控制、选择、传播信息,建立了辐射型的开放服务系统。如通过在电子阅览室开展各项网络信息服务,让读者上网浏览图书,吸引了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 2.2 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并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在完成公益性服务的同时,开展各种类型的有偿信息服务。不仅可以弥补国家投资的不足,也可以促使图书馆有自我生存的自身发展能力。李岚清同志在视察国家图书馆时曾指示:“图书馆主要是公益事业,但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当的产业化经营不但是允许的,也是必要的。” 2.3 主动型的信息服务 面对社会的信息需求,图书馆的服务已经开始走出图书馆,面向社会、面向需求、上门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信息服务质量。 2.4 针对型的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建立,图书馆开始冲破传统服务模式,尽力适应社会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不断提高读者的满意率。如图书馆针对本地的经济发展,主动为企业提供专题服务,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2.5 多样型服务 现代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用户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摆脱传统的服务方式,摒弃单个、重复、被动、琐碎的手工服务。把服务模式从“单纯服务型”转变为“服务经营型”,把服务推向市场,开展信息的深加工,如代查、代检索、代翻译、代人办手续、代复制、联机检索、光盘检索、联机目录查询、开展网上专题信息服务等,使提供信息资源的范围和载体更加广泛。 2.6 知识密集型劳动 信息社会需要信息的深层次加工,图书馆开始从以文献单元为主的加工,转向以知识单元为主的加工和多层次信息咨询服务,有更多的工作人员从事信息的组织,直接参与市场,产生了新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被称为“网上信息员”“网上导航员”“网上冲浪员”,信息服务人员已经从简单的劳动转向智力型劳动。 2.7 产业型服务机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公共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等机构从单纯公益型向以公益型为主、经营型为辅的服务机构转变,新型的信息服务机构,以生产和经营信息产品为主,社会的需求促使信息机构的总体发展趋势向信息增值型、信息产业化、信息服务化、精密化发展。
3 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发展方向 (1)利用图书馆的整体化优势进行图书馆网络的优化组织与协调,使因特网的信息服务功能在图书馆网络化服务中充分实现。促使因特网上的电子信息资源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 (2)国家逐步从宏观上有计划、有组织地协调我国图书馆网络与科技、教育、经济等专网及其网络的关系,在国内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3)强化网络条件下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实现网络资源配置的优化,网络信息资源的二次开发与综合信息服务。有计划、分期分批建立不同类型的数字图书馆,促使更多的有中国特色的数据库在网上服务。 (4)实现图书馆网络化和知识信息的社会化管理,建立网络化信息保证组织和体系,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信息法、数据库法,确保网上信息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5)图书馆利用自身“社会大学”“没有围墙的大学”的特殊环境,有意识地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提高中国读者的信息素质、信息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6)加强与世界各国图书馆网络服务的国际合作,学习先进国家的信息技术,熟悉和掌握各国的信息资源的特点,加快中国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向全世界展示中文信息。把世界上更多更好的信息介绍进来,更好地为我国读者服务。
4 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对策 4.1 树立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观念 在网络环境下,我国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由于原有格局分布是多中心、多系统、多层次、多类型的,因此更要强调分工协作,资源共享,避免各自为政。如在书目数据库建设中,已经存在重复建库,国家有关部门要宏观干预,分工合作,促进资源共享。 4.2 强化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增值服务 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就要提高信息本身的价值,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结合,提高服务质量,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图书馆要利用自己占有的信息资源,利用网络环境,对电子资源进行深度分析与重组,提供信息增值服务。图书馆服务人员要掌握信息资源,了解信息资源和信息网络的分布状况,熟悉网上信息机构,更好地组织网上信息,为读者服务。 4.3 探索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新模式 网络环境为图书馆的服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良好机会,图书馆应抓住这个机会,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整理、服务赋予新的内容和方式。图书馆的整体组织、人员安排、业务流程都要不断适应网络环境的要求。传统的服务方式也可以利用网络环境来发挥新的效益。如图书馆内部信息资源采集,不仅仅是采访部门的事,参考咨询人员也要参与信息资源的收集,原来意义的图书馆分工被打破。图书馆“网上信息冲浪员”“网上信息标引员”“网上信息导航员”将会成为新型的图书馆服务人员。 4.4 培养网络环境下的新型图书馆服务人才 网络环境下对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高水平、高质量的要求,必然对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现代图书馆必须有适合网络环境的专业人才,这是关系到提高整体服务水平的关键。组织、设备、资金、机构的落实可以说是硬件,在短时间可以达到,但人才问题就是“百年树人”的问题。因此,国家要在宏观计划中,注意人才的培养。图书馆在人员的使用中,要注意发挥专业特长,采取多种途径,尽快培养出一批新型的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其敏,邢宝风,李秋实.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3(3):37-38. [2] 陈跃.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模式[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3(3):63-65. 第一作者简介:周爱萍,女,1964年生,1997年毕业于山西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馆员,左权县图书馆,山西省左权县,03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