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探析
来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更新时间:2012-04-15

摘 要:分析了广州大学城内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现状,提出了广州大学城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措施,探讨了广州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模式。关键词:广州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图书馆;
大学的办学水平是国家综合实力、科技教育实力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形象、文化与文明的象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的进程,现代大学正日益由象牙塔转变为城市的知识经济中心,由与产业的联结走向产业中心。建设大学城是提升国家、地区的层次与水平,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挑战,使大学走向国际化的一项重大举措。大学城内图书馆应充分发挥文献信息资源效益,通过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以产生最佳服务效益,有效地提高大学城自身的文献保障率和城内读者的文献获取能力,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1 广州大学城图书馆文献资源现状广州大学城规划用地面积43.3 km2,学生规模14万人,首批入选的10所高校都是拥有优质教育资源,且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本科院校。大学城的整体功能设计体现以资源的分级共享为原则,坚持立足区域,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汇聚优势,讲求规模效益,以建设一个以高等教育为主体,融教育、科研、休闲、旅游为一体,具有主体开放性、资源共享性、功能多重性为指导思想。大学城是没有围墙的知识圣殿,资源共享是大学城以“城”概念进行建设的核心理念,不仅是图书馆、体育馆这些基础设施没有“围墙”,从规划、设计到今后的管理各个环节,大学城里都将推倒“围墙”,10所高校“争奇斗艳”,亮点迭现,这是原有单个高校无法相比的。所有已乔迁的或明年入住的大学图书馆,有两个显著的共同点:一是清一色的新馆。除建筑风格、建筑用材差别较大外,在办馆条件上,无论从个别到整体都不同程度地得到改善和提高,在原来的规模上也都上了一个台阶,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物质基础。二是大学城各高校图书馆馆藏量多的不足百万册,少的仅二三十万册。从目前已招生的10所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使用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突出的矛盾是这些图书馆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藏书量少的问题,不能充分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引起了在校师生的不满。尤其是各校增容扩招后,学生数激剧增加,文献信息数一朝一夕难以改观,以致出现比例失调,供需矛盾突出,文献信息资源的短缺已成不争的事实。除此之外,各馆文献信息经费的捉襟见肘,专业人才的匮乏等现实问题,需引起高校图书馆重视和思考。

2 广州大学城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措施2.1 政策与制度保障政策和制度在大学城各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中主要起指导、调节、干预、规范作用。通过政策建立一种利益平衡机制,以促进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开展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必须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和领导班子,可由省教育厅和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及广州大学城各高校组成统一的组织机构和领导班子,组织并协调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制定一系列统一的可操作的规范并部署实施。同时,各高校图书馆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领导班子,负责各高校内部共建共享的具体实施。既让各高校图书馆从中受益,又要尽自己的义务,为共建共享作贡献。2.2 建立相应的共建共享法规在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程中,诸如整体性、长远性原则,经济性原则,互惠互利性原则,只有建立相应的共建共享法规,才能使共建和共享有一个可靠的依据和制度的保证,否则,其运作只能处于一种无序、混乱的无政府状态,随意性较大。在目前图书馆尚未立法的情况下,又鉴于大学城内图书馆共建共享的特殊条件,由省教育厅制定出相关的具有行政权威的制度、法规和条文细则,使各馆有章可循,按制度办事是十分必要的。2.3 合理布局与协调采访有了制度保障和政策保障,接下来便是合理布局,协调采访,这是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关键。如果大学城社区内的图书馆还不能克服本位主义和自给自足的藏书观念,追求一校一馆、分散发展、自我保障的发展模式的话,不但违背了发展大学城的初衷,而且还有可能失去其自身发展的空间和存在的价值。由于大学城集中在一个相对狭窄的地域范围内,读者集中,因此应尽量避免文献订购的重复和空白。通过协调采访,节省资金,有效地利用资金,尽可能扩大文献的覆盖面。例如引进国外数据库,特别是全文数据库,大大扩充了大学城内高校图书馆国外最新文献的收藏。以UnCover为例,就可检索到18 000种国外现期期刊文献的线索,进而可索取到原文。2.4 利用CALLS联机合作编制联合目录CALLS联合目录数据库是指建立具有统一标准的书刊联合目录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实现联机共享编目,即任一授权成员馆对入馆新书(刊)编目上传以后,其他馆就可从网上查询并下载,从而大大减少书刊编目工作中的重复劳动,提高编目数据质量,实现书目资源的共享。到2002年10月为止,广州大学城联合目录数据库已经积累了160余万条书目记录,馆藏信息达300余万条。目录数据库涵盖印刷型图书和连续出版物、电子期刊和古籍等多种文献类型;覆盖中文、西文和日文等语种。广州大学城图书馆普遍面临着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充实馆藏的艰巨任务,但由于建馆时间短,人力资源普遍有限,很容易造成新书堆积无法及时上架流通的局面,加入CALLS联机编目中心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查询并下载CALIS高质量的书目数据,根据以套录为主,原编及简编为辅的原则,建设本馆的书目数据库,不但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提高编目工作效率,保证书目数据质量,使编目格式和编目流程规范化、标准化,促进书目记录之间的交换,还能加快新书上架流通的速度,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另外,编制联合目录也是协调采访的要求,如果没有联合目录,就达不到协调采访与合理布局的目的。2.5 馆藏资源的整合为体现出大学城资源共享的优越性,建设大学城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体系,需要转变指导思想,从“拥有”的观念转变到“存取”的观念上来。事实上,“拥有”意义上的图书馆,就其所拥有的文献而言,是直接满足用户各种文献需求的最佳保障。但面对日益增多的用户需求,仅靠本馆“拥有”是难以实现图书馆目标的。因而要重视对其他图书馆和外部信息资源的存取能力,重整“大学城”各馆电子文献,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在收藏类型和结构上,要构成印刷型、视听型、机读型、网络型各类文献并存的多元化信息资源整体,必须科学地处理各类型资源的关系,制定各类出版物的协调采访策略,如一般性阅读以印刷型文献为主,而检索性需求可采用电子版、网络版资源。此外还应承担网络信息整序的工作,针对学校专业特点、发展规划、教学科研计划和其他信息需求,对网络环境中有关的数据库、文献、事实与信息按照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方法进行整序,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开发。

3 广州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模式3.1 整体建设的理念把整个大学城的各高校图书馆看作是一个整体,每个图书馆在考虑问题、开展工作时,都必须从整个大学城群体图书馆的角度出发。例如将每个个体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融入大学城整体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规划之中;每个个体图书馆采取的标引、著录等标准必须统一;信息管理系统必须遵循各种国际通用的协议等等。把大学城图书馆建成一个开放性系统,例如,图书馆建筑的开放性、图书馆布局的开放性、服务的开放性、管理的开放性。通过大学城的光纤联网,对广大图书馆用户实现“一卡通”管理等,在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利用方面统一步调,保证各馆文献信息资源的特色与质量,避免重复浪费,真正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3.2 建立大学城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大学城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重点要立足于整体化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协调发展,资源共享”的建设方针,特色资源以本馆拥有为主,大型数据库、电子资源以虚拟中心馆获取为辅,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文献信息资源网络模式,并建立现实资源和虚拟馆藏、印刷型文献与各种文献载体相结合、文献检索和原始文献提供相结合的文献资源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系统。具体来说,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上,立足城区,辐射全省,统筹规划,传统文献学科资源分工收藏,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电子信息资源集中建设,联合保障;特色协调共建的学科门类相对完整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在网络化建设上,利用大学城内的电信基础设施,依托校园网,实现学校间计算机管理系统的互联,构建校内的信息资源子网,实现内外网络互通,建设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文献信息服务功能的开放式的现代化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为资源共享、协调发展提供先进的服务手段;在服务手段上,借助网络,通过公用的电脑硬件和软件平台,连接所有参与馆的信息,提供书目服务和电子文献服务,开展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诸方面,实现大学城内有效的信息存取和资源共享;在读者借阅制度上,实行“一卡通”服务,即读者凭一张借阅证可在大学城内任何图书馆借阅使用,克服各自为营的缺点,发挥整体优势。

3.3 建立大学城计算机管理互联系统在广州大学城建立起一个整体化、网络化、数字化、开放式的大学城网络图书馆必须要有一个计算机管理互联系统。大学城各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管理互联系统必须采用各种国际通用的协议,如遵守TCP/IP,Z 39.50,ISO 02709等协议及标准,建立能互联和互访的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为资源共建共享提供基本的基础条件。在此基础上,选择功能先进、可靠性高、价格适中的网络图书馆管理系统,整合各个高校图书馆的文献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库系统对接,共享各馆现有的文献信息资源;制定特定格式,保证各大学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图书、报刊及其他资源的编目、检索,建立机读编目档案,提供各校图书馆藏书联合目录。

3.4 建立大学城图书馆文献信息共建共享体系实现大学城高校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必须以校园网为依托,建设一个真正具有文献资源管理和协调机制、完善的馆际资源存取和传递功能、内外联通的文献资源共享系统,实现书刊通借通还和提供全天候网络信息检索服务。笔者认为各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技术部应联合起来,组建一个大学城图书馆网络中心。大学城图书馆网络中心的任务应包括以下几点。(1)提供快捷的链接,实现对分布式系统的统一查询,实现存储各馆资源,实施联合采购、联机编目、网上“通借通还”服务,共同开发馆藏资源和利用网上电子文献资源,使校区内读者能够进行实时检索各馆联机存储的信息。(2)对大学城图书馆内的文献信息进行整合、加工及协调,以虚拟中心馆为终点、各校馆为节点,实行计算机一条龙管理,使各馆之间的文献信息互通共用,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3)建立高质量的书目数据库,引进具有联机编目、书目全文检索、馆际互借等功能的计算机集成系统,实现跨校区管理业务;同时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各馆馆藏情况查询、外借请求、原文传递等,扩大馆藏利用率,提高文献共享效率和文献保障率。

4 结语广州大学城正在建设中,因此,在大学城建设过程中研究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具有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大学城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应吸取当今国内外图书馆先进的管理理念,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坚持立足城区,辐射全省,探索一种传统文献学科资源分工收藏,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电子信息资源集中建设,联合保障,特色资源协调发展的共建共享的运作模式,构建一个以城内高校图书馆为主体,与公共图书馆相互匹配的兼俱高校教学科研和社区文化休闲服务功能的现代化大学园区文献信息中心,为广州地区尤其是大学城内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信息支持和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1] 黄修龄.大学城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理念与实践模式[J].图书情报知识,2004(1):45-46.[2] 钟华.关于大学城内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构想[J].图书馆学刊,2002(5):33-34.[3] 吕雪.“大学城”图书馆资源共享研究[J].情报科学,2002(1):60-61;95.[4] 裴雪芬.“大学城”复合型图书馆建设探讨[J].情报杂志,2004(7):123-124.[5] 陈青.“大学城”图书馆建设新构想[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4(3):37-39.第一作者简介:董灵燕,女,1974年2月生,1999年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助理馆员,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广东省广州市东风东路729号,510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