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张家港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季芹芬是金港镇的一位普通农民。日前,她带着小孙子到医院看病。付费时,她拿出孙子的新型合作医疗IC卡往读卡机上一插, 一张医药费收据单就打印了出来。上面除了清楚地写着这次看病的费用外,还直接算出了合作医疗基金结付的费用。季阿婆告诉记者,和以前相比,现在结报医药费可真是省事多了。“原来参加医疗保险跑到村里、镇里去报销比较麻烦,跑来跑去。现在刷卡比较方便,用不着跑来跑去了。”
2006年1月1日,我市新型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系统正式开通运行。在这以前,我市的合作医疗一直以人工管理为主,存在手续繁琐、效率低下、群众结报不方便等问题。2005年,市委、市政府将新型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列为实事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各镇(管理区)卫管中心、34家医院、21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和33家医院门诊点近300个信息网点已正常运行,一个全面覆盖全市卫生管理区域范围的基础网络已基本建成。
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收集管理参保人员的家庭状况、健康档案、诊疗信息等,实现了对社区卫生的信息化管理,不仅建立起了社区居民的健康信息数据库,还实现了卫生信息资源共享。社区医生王红说:“现在所有的居民都建立了家庭健康档案。家庭成员,有什么疾病,都可以记录。如果这个家庭里面有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话,我们另外给他们再建立一个档案。对这些人进行随访,对他们的生活方式、饮食进行干预。”
新型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成,还推动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对参保人员的医药费实行实时结报,要求各定点医院必须实行信息化管理,从而加入该系统。而另一方面,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除了方便患者外,也使医院处于卫生部门的有效监管之中。香山医院院长陈国平分析说:“第一就是方便了病人,病人可以及时结报,费用清单可以及时打出来,这样病人消费得更明白。第二就是促进了医院医疗质量,可以从网上对我们医疗质量、费用情况可以直接监管,促进了医院医疗质量的改善,有利于医院建设。第三是整合现有卫生信息资源,主要包括疾病控制、社区服务的信息资源,市、镇两级按操作权限,对辖区内卫生信息进行查看、统计、分析,为开展本地的卫生工作提供相关决策依据,实现卫生信息资源共享。”
据了解,目前,我市卫生部门还在不断拓展和完善卫生信息化建设,力争通过卫生信息化,促进我市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实现新的提高,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