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提升财政效能 促进跨越发展
来源:安徽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省委、省政府提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奋力崛起,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此背景下,省财政厅新一届党组,围绕着如何在支持和调控我省经济发展中,做大经济和财政“蛋糕”,更好地改善民生,提高财政部门的效能和整体形象,积极调整理财思路,提出建设发展的财政、效能的财政、和谐的财政,并以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岗位大练兵活动为抓手,力求开创求真、务实、为民、清廉、高效的新局面,为促进安徽奋力崛起、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做好五篇“文章”实现跨越式发展

  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先森围绕崛起做支持发展文章

  财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改革、发展、稳定都离不开强大的财力支撑。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把目光仅仅停留在财政收支管理上,要把视野扩大到支持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方针,主动入局,自觉谋局,千方百计做大经济“蛋糕”。现在,实现跨越式发展、奋力崛起已成为安徽的最强音,在中部六省争先崛起的大背景下,安徽怎么办?安徽财政怎么办?需要认真思索、精心谋划。当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围绕安徽奋力崛起,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利用财税政策,大力支持“861”行动计划,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加快推进东向发展、中心城市发展、皖北地区发展等战略,支持和调控全省经济发展,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把经济“蛋糕”做好、做大,从而把财政“蛋糕”做的更大。

  围绕管理做规范理财文章

  安徽是一个经济社会刚刚走上平稳发展的省份,就像老百姓居家过日子“穷家难当”。如何把有限的资金花到该花的地方,花出去的钱是否掷地有声,就要靠完备的财政法规制度和监督惩戒机制、规范的理财程序和理财行为、高素质的财政干部队伍提供支撑。多年来,财政通过自身改革,越来越规范,但是,资金的安排、使用时时刻刻都在发生,有的时间很紧、要求很急,在这种情况下,能不能做到规范,特别是重要的环节能不能做到公平公正,这对财政规范管理提出了考验。我们要在建立监督惩戒机制和完善理财程序的同时,着重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提高财政干部的政策水平、理财能力,二是提升财政干部的思想境界和节俭意识。前者通过已开展的岗位大练兵活动来改善和提高,后者通过作风建设年活动来实现。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使大家明白,规范理财不能只规范别人、规范基层,更重要的是规范自己,提高能力,约束自身的权力。这样才能掌好权、管好钱,才能把规范理财的文章做好。

  围绕民生做惠民惠农文章

  2007年,党和政府对改善民生作出了一系列承诺,开出了巨大的“民生红包”。特别是在省委、政府决定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后,人大代表反响强烈,人民群众广泛拥护,普遍认为这是今年政府工作的最大亮点。现在看,各项政策的含金量都很高,且有具体的政策措施和资金投入保障,尤其是围绕老百姓“生活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各地能使的招,能拿的钱几乎都拿出来了,这充分反映了各级党和政府对解决民生问题的诚意和决心,也充分反映了以人为本的基本施政理念,也是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最好诠释。然而,随着文件的下发和责任状的签订,我们不得不思索,已定的政策到了基层能否得到贯彻落实,几十亿元资金能否保证落实到老百姓身上而不被挪用、截留、挤占。当前,担心执行力不够、政策打折扣或落实不到位,已成为政府之虑和普通百姓之惑。财政作为执行部门如何解政府之虑百姓之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为此,必须提高执行力,严格按政策办事;必须在落实上下真功夫,拿出实招、真招,切实将资金发放到老百姓手里,真正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惠民、惠农。民生工程是一项德政工程,都是解决弱势群体急办的事情,要通过我们的努力,把好事做好,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更好更快地传递给老百姓。

  围绕和谐做工作协调文章

  构建和谐社会应从创建和谐机关抓起,而要创建和谐机关必须从理顺关系、协调矛盾、提高服务质量破题,要围绕群众和部门所想、所愿、所难展开工作,力争做到政府满意、部门满意、基层满意、群众满意。财政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矛盾多,关注度高,在处理事务的过程中,沟通协调至关重要。我们要把握层次,分类对待。对上级要多请示多汇报,争取更大的支持。除了采取经常性的汇报沟通外,最重要的还是要把工作做好,要通过开创性的、富有成效的工作业绩赢得上级的支持。对部门要多沟通多交流,主动服务,获取谅解。各部门之间是平等合作的关系,都是财政部门的服务对象,要在坚持法规政策的前提下,平等地商量事项、解决问题,每出台一项政策或安排一笔资金,都要说清楚背景或分配原则及依据,做到公正、透明,这样才能获取部门的谅解和支持。对市县要多调查多了解,主动解困,赢得理解。要“沉下去”深入细致地了解市县实情,把困难找出来、把问题找出来、把好经验总结出来,对能够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解决,需要研究的问题要拿出方案,不能解决的问题要说清理由,要在帮助、指导中赢得理解。对群众来访要多倾听多解释,主动介绍政策,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好形象。群众来访大都反映的是政策落实问题,作为财政干部要把他们反映的问题了解透,要把政策讲解透,把应该解决的问题解决好,这样群众才能满意。众人拾柴火焰高,好的形象,好的反响,都是经过多方反映才形成的。应从身边事做起,从点滴事情做起,把各方关系处理好、协调好。

  围绕效能做作风建设文章

  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是财政发展的需要,是提高理财水平和能力的根本途径,也是做好新形势下财政工作的重要举措。提高效率、提升能力首先要抓好作风建设,使优良的作风变成自觉的行动,这样才能持久地保持高效能。当前,要改进五种作风,在五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改进思想作风,在求是创新上下功夫。进一步转变理财观念,理清新时期财政工作思路。二是改进学风,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四学习、四提高”的要求,提升岗位能力,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三是改进工作作风,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树立服务至上的理念,强化责任意识,以推进财政发展为己任,高效率、快节奏地抓好每项工作,并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四是改进领导作风,在优化服务上下功夫。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公仆意识,善于倾听民意,体察民情,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于为人民服务中去。五是改进生活作风,在艰苦奋斗上下功夫。牢记“两个务必”,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节俭高效地花好每一分钱,切实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确保民生工程稳步实施

  省财政厅民生工程工作办公室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省财政厅积极推进十二项民生工程的组织落实工作。

  健全机制。为了加强对民生工程的统筹协调,提高综合服务水平,5月初省财政厅抽调专人集中办公,专门成立了民生工程办公室,具体承办民生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同时,积极提升工作效能,健全推进机制,强化工作落实,确保民生工程有序稳步实施。

  强化监管。今年全省民生工程资金安排69亿元,计划争取中央财政资金29亿元,省级筹集资金29亿元,其中,省级财政安排了29亿元,已下拨市县资金24.3亿元,确保了农村低保、农村“五保户”供养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平稳实施。对于发放到户到人的资金,要求采取“一卡通”的做法。

  统筹调度。为协调市、县及省直有关部门工作,协调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对方向性、原则性的重大问题做出决策。省市县三级财政上下联动,与省直有关部门横向互动,合力攻坚,加强配合,努力推进民生工程取得预期成效。

  抓好督查。十二项民生工程惠及全省4000多万百姓群众,即要足额筹集资金,又要切实加强督查,确保政策到位、资金到位、工作到位,发挥最大效益,提高满意度。

  实施考核。研究制定《民生工程考核办法》,对照省政府与各市签定的责任状,严格目标考核,开展民主评议,并将考评结果与奖补挂钩。打造财政政务窗口“品牌”

  省财政厅机关效能建设办公室窗口工作情况直接折射机关整体形象,省财政厅将窗口效能建设纳入到全厅效能建设、作风建设年和岗位大练兵三项活动中去,全面提升窗口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致力将财政“窗口”打造成财政厅效能建设“品牌”工程。

  认真落实首席代表“1+1”制度。选派业务骨干或处级干部任首席代表,选派新招录公务员任首席代表助理。扩大首席代表授权范围,行使相应的审核备案、登记发证、决定受理、现场审批等权力。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梳理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项目,扩大纳入窗口办理事项。不断加大项目办理“进窗口”力度。

  实行“一站式”服务。凡进入窗口的审批、许可、登记、收费等项目,全部由窗口受理,业务处室一律不得直接受理,坚决杜绝“前店后坊”现象。

  狠抓财政窗口制度建设。一是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对于纳入窗口办理的事项,申报材料齐全,一律由窗口当场或当天办结或承诺时限内办结。二是建立办理工作绿色通道。建立“处室单位围绕窗口转,窗口围绕项目转”的运行机制,提高项目办理效率。三是提高窗口电子政务水平。积极探索推进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审批和远程核验证件等业务。

  推进窗口标准化建设。一是全面推行政务公开。简化办事程序,方便服务对象办事。二是加强窗口作风建设。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和督查督办制等规定。三是开展窗口工作绩效考核。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将绩效考核情况作为公务员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四是建立窗口社会评价机制。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开展效能“问责”,坚决纠正违规审批、越权审批、超期办结、态度蛮横等违规行为。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广德县财政局做强载体,形成拳头抓“源头”。近年来,广德县财政局先后统筹各类资金3.1亿元投入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区一期9.5平方公里已实现“七通一平”,总体规划近43平方公里的省级广德经济开发区正在建设。目前,开发区累计引进入园企业达152家,投资过亿的企业20家,形成7大产业集群,正日益成为全县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吸引外来投资的新平台。

  盘活资产,拓展平台巧融资。广德县经过不懈努力,争取了国家开发银行县城区路网建设资金1亿元;以省政府为信用平台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资金8000万元;配合做好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融资贷款第1期3000万元,并成为国家开发银行安徽省分行“六项覆盖、八项前移”试点县。

  改进体制,激励机制求发展。根据县情,广德县确定以“划分收支范围、确定收支基数、超收累进集中、短收定项核减”为主要内容的县乡财政管理办法。并对乡镇工业集中区实行三年内税收单列、属地税源超收返还、消化历年债务奖励等扶持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县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情系农民,统筹城乡共和谐。作为全省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2006年广德县共整合支农项目30个,整合支农资金12558万元,发挥项目集聚作用,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优化服务,规范管理显效能。面对所有预算单位、企业和农民,财政部门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并推出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和办事限时制等工作制度。

  随着财政收入的大幅增长,特别是近三年来增长速度均超过36%以上。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评中,连续三年综合实力和动态实力位于全省双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