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税工程(三期)自从立项以后就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这个作为国家“金”字头的电子政务工程目标宏大,投资巨大。连续几年国家税收的高速增长和最近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变化等因素,也使得金税三期的复杂度和艰巨性在不断提升。相信所有对金税三期的美好憧憬,随着金税三期的即将启动,也伴随着国家税务总局谢旭人局长对税务部门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的要求和对纳税人服务提升的要求,使得原来很多被忽略的问题,在新系统开发运行的过程中,都如潮水般地涌现出来。而这对于金税工程目前建设的主要承担者——信息中心,也许是其无法承受之轻。
事实上,对于如此巨大的工程,在中国甚至全球范围内,几乎没有完全可以借鉴的经验。金税三期对于这个项目所有参与者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课题。税务信息化经历了金税一期和二期的成功,以及CTAIS软件统一版本在国税系统的推广运行,这些都为金税三期的实施奠定了好的基础。但作为税收业务中单项系统的推广,也许并不能代表整个金税工程(三期)项目的实质。可以预测,金税三期的实现也许会带来整个税务行业政府服务管理方式的革命性变化。
金税工程的目标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2006年,国家税务总局谢旭人局长在全国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上,有关税务信息化建设和金税工程三期建设的讲话。在谢局长的报告中,指出税务信息化要“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加大一体化建设管理和组织协调力度,完善信息化建设的决策机制和工作机制。”
谢局长在会上也进一步明确了金税三期的总体目标,即“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税收管理方式,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税收工作水平。”而金税三期的建设内容是:“要建立基于统一规范的应用系统平台,依托计算机网络,总局和省一级税务局集中处理信息,覆盖所有税种、税收工作重要环节、各级国税局地税局并与有关部门联网,包括征收管理、行政管理、外部信息、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齐全、协调高效、信息共享、监控严密、安全稳定、保障有力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
当然面对金税三期的这些目标和任务,谢局长同时强调了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合资源,讲究实效;加强管理,保证安全”。在这些原则之上,对于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谢局长也提到了要处理好五大关系:“统分关系;业务和技术的关系;内外关系;新旧关系和人机关系”。
那么,有了这样的目标,有了这些对关系问题处理的充分预见,金税三期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准备,是否已经有了对金税三期项目的组织、建设和问题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和相应的解决方案呢?
金税工程的挑战
最近,从国家税务总局,以及部分国地税了解到的现状来看,我们发现金税三期按照谢旭人局长在报告中所谈到的那些问题和关系,已经在税务信息化的实际建设中有了反应。
◆问题一:项目实施体制的建设
金税三期需要统筹规划和统一标准,虽然金税三期项目的负责人是谢旭人局长,但设计实施、管理这个复杂项目的管理组织架构、职能分配、项目协调沟通、项目建设、项目培训等方面的金税工程建设办公室,是否已经全面启动了?目前国税总局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总局信息中心,国税总局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总局信息化项目的决策,信息办负责协调。从信息化项目实施保障而言,信息化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不仅仅是信息化项目的决策,还需要安排确定项目的优先级,优先安排需求迫切、效果显著的项目,同时领导小组还需要监控有重大项目的进展。对于信息化建设办公室,需要收集和归纳业务对IT的需求,评估新的IT技术所带来的机遇,以及IT项目对各种资源的需求,并做出对资源调配的建议。
针对金税三期这样复杂的项目,而且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政府也在不断出台一些政策法规,总局信息办面临着是否需要将自身的职责进一步完善的任务?作为一个实施领导团队需要具备对税收业务深入的理解,同时也需要有丰富的IT技术知识。这个团队要负责去构架和管理整个金税三期发展的未来。这个实施领导团队需要非常清晰地理解金税三期的目标,并能制订出保证目标实现的管理流程和实施流程。当然,这个团队也直接对项目的成败负责。虽然金税三期的投入没有三峡工程来得巨大,但三峡工程的建设和实施是否可以对金税三期的建设和实施有管理方面的借鉴意义呢?
◆问题二:单项系统和集中的矛盾
这些年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迅速,2006年我国的入库税款达到37636亿元(不包括关税和耕地占用税、契税),增长21.9%。伴随着国家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税收政策也成为一种强有力的经济杠杆。从2006年以来,国家的税收政策和税种都做了不少调整。税务的业务部门为了配合这样的变化,也不断提出开发不同业务应用系统的需求。当这些应用系统开发完毕,并通过总局下发到各省国地税。这样在一个即将集中统一的平台上出现了很多烟囱式的应用系统,并且这些系统之间的很多数据存在交叉和重复。
目前很多省级税务业务部门在使用这些总局业务部门要求的业务系统上,也对保证这些业务系统正常运行的硬件设施有着自己明确的要求,所以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一种景况:每个业务系统都配备了高品质的硬件设备,这样不仅硬件投资有重复,而且信息系统也成为孤岛式的格局。曾经了解到一个年税收收入超过2000亿元的省级税务部门,中心机房PC服务器90台,其中应用服务器有25台,都是4CPU、4G内存的高配置。这个庞大规模的处理能力应该远远超过他们现在所承担的任务。
事实上在未来的集中平台之上,单项系统的存在可能是不可避免的。由于目前业务系统是按照税收职能来设计和建设的,数据也一定会存在重复。但面对集中的需要,总局是否需要有一个整体的架构,有一套完整的标准、统一的数据接口规范来进行对单项系统的有效管理,为集中创造便利条件呢?
◆问题三:人员分配和职责定位
金税三期实施以后,税务信息化将成为两级集中模式。那么随着集中平台的建立,包括系统建成以后的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如何对总局信息中心、省级和地市级的信息中心进行定位?如何对他们的工作范围和职责重新描述和定位?因为随着集中平台的建立,他们各自原有的业务模式和日常工作职责会有较大的改变,日常的系统维护和软件开发等工作都将集中到总局和省局,对于地市国地税信息中心的人员,如何能稳定他们,并最大程度地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对税务信息化再做贡献呢?
事实上,这些问题在一些已经使用省级集中平台的省份已经出现了。如何在人力资源方面给予一定的调整和支持,以及如何来分别定位和考核总局、省级、地市级信息化部门?可能现在需要未雨绸缪了。
◆问题四:信息化建设中的供应商管理
现在税务信息化建设中,会产生越来越多的软件开发、系统建设等方面的问题,那么对供应商的管理将成为税务信息化部门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从供应商的选择到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在以前别的政府部门信息化过程中较少遇到过的。而企业和政府部门对系统各方面的要求是有区别的,税务信息化的管理者和建设者可能需要开始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了。
目前税务信息化建设中,对于硬件设备的采购基本采用公开招标形式。这样的做法虽然为政府财政投入节约了大量资金,但因为过分强调低价胜标反而给一些硬件设备的后期维护带来了很多麻烦。目前国税总局对软件系统的招标,开始采用定点议标的方式进行,这样的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进入税务的合作伙伴是了解税务行业业务的厂商,也是有利于税务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国税总局是否有必要总结这些实施过程中经验,并将其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目前税务已经有大量的软件系统开发并进入运行,而现在这些系统的运行维护人员基本是系统的开发厂商。这样的运行维护模式是否对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以及控制系统开发质量等方面是合适的?在系统运行维护等方面,是否需要建立合理的运行维护机制,明确开发和维护的职责和内容,从而保证系统的正常和安全呢?
外因驱动矛盾解决
以上提到的很多问题,基本都是税务行业的内部问题。事实上,这些问题的存在有的已经很长时间了。相信很多税务行业的信息化从业者也都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基本都集中在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也都是内部矛盾。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呢?
其实我们也看到税务行业正在从以职能为中心,向以纳税人为中心进行转变。当我们把纳税人服务的需要作为主要矛盾来解决的时候,是否这些内部矛盾就变得容易解决一点了呢?
今天在整个税收方面,随着12万个税的申报,为纳税人服务的问题已经不再是我们的目标或者口号。当我们去接触这些纳税自然人的时候,税务原来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模式将会遇到巨大的冲撞。也许未来,随着税种的增多,面对纳税个体的复杂性也会随之增加,我们是否应该思考如何调整我们自己来更好地服务纳税人,让纳税人不仅明白自己的责任,也能更方便地履行自己的义务?
税务行业不象金融和电信行业,因为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争夺市场,电信和金融企业不得已转变自己来为客户服务,但我们也看到越早有为客户服务意识的商家,象中国移动和招商银行等,他们得到用户的认可也越多。反过来,其信息化建设也越容易得到业务部门的支持和认可。当然,对于税收干部没有竞争的需要,因此主动改变自己,树立服务意识的挑战是巨大的,也是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