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IT 做信息化优势在于了解业务
来源:计算机用户 更新时间:2012-04-15

 
 
  他是一位医生,注重养生,只要有时间就会和朋友们打半个小时的乒乓球。他没学过计算机,却带领着他的团队使岳阳医院成为上海市电子病例的开拓者。搞IT没有做医生赚的钱多,但他并不后悔。

  宫克奇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下简称岳阳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做IT之前,他是一位中医内科医生。

  虽然没有学过计算机,宫克奇认为自己做信息化的优势在于了解业务。

  他说:“做我们这一行,论技术肯定比不过那些青年人。不会编程不要紧,这些事交给下面的人就行。业务出身的人有经验优势,医学经验、医院管理经验和医院信息化的总体理念,这些都对信息化建设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上海从1999年起就在全市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实行病历一本通,一些医院还专门建立了电子病历系统,岳阳医院是其中最早实行电子病历一本通的医院。

  医生做IT

  转行前,宫克奇是上海岳阳医院的一位内科医生。虽然他现在依然拥有开处方的权力,但只是偶尔在有以前的病人或者朋友来找的时候,他才会“客串”一下医生的角色,平时则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信息化上。

  宫克奇回忆,岳阳医院最早引进信息化是在1984年,那时候医院花了3万多块钱买了第一台微机。这台机器内存只有64K,硬盘只有10M,却像饭盒一样大,软盘驱动器也是只有5寸的360K驱动器。

  这台微机承担了医院的工资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其实就相当于一个记录和计算器的功能,不能算真正的财务系统。

  1988年,因为工作需要,宫克奇被调到了岳阳医院的医务科。那时的他,既要看门诊,跑病房,也要去医务科处理相关工作。八十年代末期,上海市有文件要求综合性医院都要成立信息科,领导就想到了他。

  宫克奇一直有一个爱好,喜欢自己鼓捣一些仪器什么的。装个半导体,也都要自己动手。他在内科临床时,内科所有的器械像监护仪、除痰器、呼吸机等都是他在管。所以,当时要成立信息科时,领导认为电脑也是一种仪器,就让他来做了。

  正好宫克奇也对计算机很有兴趣,没有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只想着从此以后就不做医生了,就来到了信息科。

  刚成立的信息科只有两个人,信息科要管的部门却很多,病案室、图书馆、电脑室等无关IT的科室也都归信息科管。

  岳阳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真正开始是在1998年,那时候上海市正好要推行医保政策,推行一个很大的网络改造工程。岳阳医院先从单纯的医疗费用管理开始,以病人结算为主,包含医院费用结算。到2001年底,这些系统都已经十分完善了。2001年以后,岳阳医院开始考虑怎么从信息管理层转到临床医疗系统方面,配合上海市卫生局开展了电子病历的试点工作,成了电子病历的先行者。

  不后悔的选择

  每年都有几个全国各地的医院到岳阳医院来参观信息化。宫克奇跟参观者说,要搞好电子病例,一定要取得医院领导的支持。同时,信息部门必须要有几个懂医的人。如果信息主管不懂医,一定要挖一些懂医的下属。

  宫克奇觉得信息化要走向临床,一定要懂得医生的需求。医疗信息化需要一些专业人才,既懂一些医学知识,也懂一些IT知识,不一定要懂得编程,但一定要懂得发展趋势,能够把握信息化的发展道路。

  岳阳医院信息中心有两个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都是中医大学本科毕业的,是宫克奇从应届毕业生中挑选出来的。宫克奇觉得电子病历系统的成功,信息中心的人懂业务这点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信息部门和医务部门的工资待遇相比,医务部门要相对高一点,但宫克奇并不后悔。对于前几年新招的两名医学专业的学生,宫克奇说,他们两个已经来信息中心好几年了,从没提过说这里没劲,想要离开的话。留不留得住人才,不单单是金钱原因,还要看这里适不适合发展,工作环境、软环境、还有科室的亲和力等也要考虑。所以,信息中心的亲和力还是比较好的。

  同时,宫克奇还会从各方面想方设法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例如经常向领导呼吁信息化的重要性,提高信息中心员工的工作待遇,尽量帮下属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了解每个人的特长和性格,在工作中发挥他们的特长。

  比如有喜欢搞多媒体图像的,就可以让他去做这方面内容。如果是一些沟通会什么的,就没有必要叫这个人去听。而信息中心惟一的女同志,因为善于沟通,被宫克奇安排去做沟通工作,负责和其他业务部门协调沟通。

  不能好心办坏事

  医生是一个很有个性的职业。医生这个行业有一些客观因素。很多是从自己体验出发来看病,尤其是中医,是从一个一个的单体看病体验出来的一些体会。同一个病,每位医生开的药都可能不尽相同。

  同样都是肺炎,每个医生的诊断方式也不一样。同样患肺炎的病人,这个病人用这种药可以治愈,另外一个病人,吃同一种药可能就没有效果。所以医生看病的过程,也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相对其他行业来说,医学比较个性化。

  有些医院做电子病历是由信息部门包办。结果到后来,全部推翻了。因为各科有各科的习惯,医生的个性化非常强。信息部门做出来的软件医生觉得不合适。

  岳阳医院做电子病历的时候,宫克奇强调必须要各个科室自己做。开始由信息部门打好框架和结构,内容由各个科室自己去弄。

  宫克奇说,如果信息部门好心帮大家都做好了,到后面反而会变成苦恼。医生不懂信息化的时候会觉得这样做挺好,一旦开始使用,不符合自己的使用习惯,就会有意见。

  南宁有家医院,做电子病例纯粹是为了方便医生。做的时候把这个病人的情况复制到另一个病人,只改一下姓名、年龄和性别。当时宫克奇在参观这家医院的电子病历时就觉得,这样可能是很方便,但是个性化的东西一点都没有了,时间久了恐怕就会出现问题。

  在使用中完善

  两年前,曾经有一次医疗纠纷,医院向法庭提供了病人的病历复印件。病人提出异议,说上面有修改的痕迹。其实医生是用红笔写的,但复印出来都是黑色的,法官也觉得病案作为法律证据是不能修改的,双方为这个事情纠缠不休。

  实行电子病历以后,想要修改电子病历很麻烦。首先要经过医生上级领导批准,然后是技术部门同意修改,最后还要修改数据库里面的编码。只凭一个人就想在病历上作假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事情。

  使用电子病历以后,也许医生会感觉到它有点“紧张”。系统经常会跳出个对话框,告诉你该做什么了。例如该给某位病人检查了,必须和病人进行谈话等。如果不按它说的做,就没法进行下一步操作,而如果事实上你没有操作又消掉对话框的话,你的行为已经反馈到医院质量监控部门了。

  病人在治疗期间,病人的情况都可以在医务管理处质控室的电脑里看到。每一个病人一入院,控制台就以红、蓝、绿、黑的任务栏显示,质控部门就会有重点地随时点击检查。有时遇到医生没有在规定期限内查房、没有填写相关医疗文书,系统都会自己跳出对话框向质控部门“告状”。

  虽然电子病历带来了很多好处,但他的推广工作也遇到了一些障碍。因为是医生出身,宫克奇比较了解医生的工作和使用习惯。他尽量从医生的角度出发去搭建系统,所以比一般软件公司做的系统更接近医生的使用习惯。

有的医生并不是反对信息化,口头上也不会说信息化不好,而是说信息化很重要,希望做完这个系统后他自己就什么都不用做了。但是系统不可能做得这么自动化,他们就理解为系统做得不够好。

  如果上级部门偏听,反复修改系统,就会使IT部门越做越没有信心。所以宫克奇认为系统一定要在不断使用中完善,还要做硬性管理,用行政管理来支持,使下面的科室支持这项工作。

  岳阳医院刚开始上电子病历的时候实行的是双轨制,可以手写,也可以用电子病历。一开始用电子病历,医生写得很慢,很耽误时间。规定了3个月的试用期,3个月之后,等医生都熟练了,就必须把手写病历抛掉。

  电子病历推广试用时,在繁忙的科室,遇到的阻力最大。一些大的科室,像内科、外科,这些属于病历比较多的科室。因为有门诊和住院病录,同类的病房也很大,病人也多。每天都有7、8个病人入院,出院也是7、8个病人,工作量很大。门诊医生一天要看20、30个病人,平均一个病人3、5分钟。如果医生使用电脑不熟练,打字打半天出不来,也很耽误时间。

  因此,宫克奇采取了一些小科室进行试点。比如皮肤科,肛肠科,这些科室没有什么重危病人,时间比较宽松,病人也比较少。在这些科室试行半年以后,从一点到全面铺开,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

  现在,病房的电子病历已经达到了百分之百使用。门诊方面,因为岳阳医院是中西医结合医院,有些年老的中医老专家不会用电脑,但也达到了90%的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