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至15日,以“都市圈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为主题,由上海交通大学发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支持、长三角经济协调会及法国巴黎工商会合作、中国都市圈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承办的“2007国际都市圈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国家建设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上海市人大、长三角经济协调会、部分省市发改委、科技、建设与规划部门以及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等部门和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领导、专家、学者近200人参加了论坛。
关于都市圈与区域经济发展,与会者早已达成共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办公室副主任尤传礼说,都市圈经济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区域经济。中国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制度已经建立,都市圈发展是大势所趋,政府应通过市场化的运行来推动都市圈的构造,促进都市圈形态的发展。区域间的和谐是众多和谐的基础,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只有实现了东、中、西部之间的共同发展,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共同发展,各个不同区域内部的共同发展,才能最终实现民族的和谐,国家的和谐,社会的和谐。
上海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高汝熹,则从能源利用效率、经济结构和福利效果等视角对中国三大都市圈地区经济增长质量进行评估和比较;建设部综合财务司司长秦玉文在总体思路上,提出了优化长三角城镇群城镇布局应注意的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教授对上海郊区新城规划和建设提出了思路。
巴黎大区的发展计划是都市圈发展的一个生动的实例,法国巴黎工商会总经理尼古拉·雅凯认为,它的吸引力主要在于有能力吸引外国投资、有能力吸引外国人才、有能力吸引游客以及在文化和政治上的影响,而增强这种吸引力主要靠靠近市场、高质量的劳动力、交通设施、通讯设施等,从而促进区域之间的联系。
关于都市圈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与会专家认为,我国城市在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土地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整治成为制约不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尤其是三大城市群,在经济的高速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了资源不同程度的短缺,资源瓶颈制约日益严重。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保治理,优化生态环境。发展城市群,就要联手实施区域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等各种资源,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建立各类资源准入许可和调控制度;同时积极促进区域资源利用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套,支持和鼓励各类要素向科技含量高、资源利用率高、环保和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产业集群,以生态环境一体化发展为各类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罗纳德·华尔教授还提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网络模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古德菲瑞德助理教授以美国都市圈发展为例,总结了都市圈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关于都市圈形成、规划、发展与管理,学者们认为,都市圈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规划。目前,由国家发改委牵头,长三角和京津冀都市圈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区域规划,其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区域的整体定位、产业结构和各城市的职能分工是重点。但究竟如何区分市场和政府的不同作用、开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区域规划及对各城市的职能进行合理分工,仍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都市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对传统的管理步骤——国家作为组织者及执行者的主要角色已经结束。学者们提出,迎接当今大都市的挑战,需要具备以下三个因素来适应管理:政策执行中的多角色参与;因文化的多样性而产生的复杂性;政府作用下降导致非官方决策的增加。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卢艳秋教授说,都市圈的产业结构因素决定了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潜力。外商直接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都市圈的产业结构。都市圈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必须在加强都市圈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经济制度,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外资与都市相关产业的关联度,注重强化相关产业的竞争;完善政策环境,提高主导产业的配套能力;提高都市圈整体人力资源素质,增强都市圈对技术溢出的吸纳能力;加大都市圈内企业的研发力量等等方面下功夫。
中国都市圈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博士陈跃刚还提出,都市圈产业的发展有赖于集聚经济,但当核心城市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它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影响力逐步强大,同时在城市内部,高密度集聚和空间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也带来各种城市问题,造成集聚不经济,从而促使城市向外扩散。因此,都市圈在某些产业上应该以广域产业集群为组织形式,以跨地域企业集团、战略联盟、产业链垂直分工为组织内容,以“链”为架,以“群”为肌,从产业层面冲破行政区经济的藩篱,实现区域范围内的产业整合。为了形成产业互补、减少交易费用并最终增强竞争力,必须促进都市圈物流集群的发展。此外,加强现代制造业发展,促进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形成,打造总部经济产业价值链与空间价值链,发挥城市群在资源空间配置中的支撑效应,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对都市圈产业发展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学者们还从实证角度,对电子政务,苏锡常都市圈城乡一体化的经验,京津冀都市圈人口流动与跨区域城乡统筹,我国城市群劳动力吸纳机制,都市圈的金融创新与竞争优势,以及河北省沿海经济隆起带经济发展模式,公共政策对京津冀空间成长的影响评价及前瞻等都市圈发展与管理领域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展开了讨论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