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昌祥 中国报刊业经营管理正面临挑战和转型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报刊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创新包含两个部分:从宏观上看,涉及到我们国家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的体制创新问题;从微观上讲,涉及到作为市场主体的每一个报刊单位的经营机制创新问题。

    一、经营管理取得显著成绩

    从总体上看,近年来,特别是2003年以
来包括报刊业改革在内的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试点单位的积极探索,报刊业的改革取得了重要突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积极推动报刊出版单位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从总体上保证了新闻出版业的正确导向和良好秩序,促进了新闻出版业健康发展。报刊出版单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市场化经营机制逐步完善,适应市场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首先,中国报刊业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国共出版报纸1938多种,我国报纸的结构经过历次调整,逐步形成了以党报为龙头、各门类报纸共同发展的局面,报业年产值达到400亿元左右;全国期刊出版总数达到9468种,期刊业已经成为年产值超过170亿元的一个文化产业形态,报刊业的总产值已经占到整个新闻出版业产值的一半以上。

    其次,报刊社经过数年的改革和探索已经初步形成具有代表性的经营管理模式。经营管理模式是我国报刊出版业能否在多元传播格局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在报刊出版业面临深入改革和结构性调整的现实下,相当一批报社、刊社和报刊集团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探索创新、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他们在获取骄人业绩的同时,创造了很多颇有价值和开拓意义的经营管理模式,其中广告补偿型模式、发行制胜型模式、辐射拓展型模式和纵向拓展型模式等,还具一定的典型意义。对这些模式进行总结和探索研讨也是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内容。

    再次,报刊出版单位由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改革取得了明显效果。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的是那些改革试点单位,这些试点单位高度重视试点工作,在符合中央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精神的基础上,在改革领导和管理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内部改革、整合资源壮大实力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未纳入改革试点单位的报刊出版单位也在积极探索改革、谋求发展。一些自然科学、工艺技术、竞技体育、音乐美术、生活休闲等报刊社也积极提出转制为企业的申请,力求加快报刊出版单位深化改革的步伐。改革试点单位和其他单位在对现有报刊资源进行调整的基础上,努力谋求做大做强。在跨地区、跨媒体改革发展方面,特别是在公司化运作、股份制改造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发展,这又成为创新经营管理、发展报刊经济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二、经营管理正面临挑战和转型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束缚报刊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体制弊端和机制障碍仍然存在,特别是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新媒体市场竞争力的迅速提升,报刊业作为内容产业中一个主导性行业的地位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报刊经营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具体来说,第一是数字化挑战。新技术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报刊出版业的发展,丰富了报刊出版载体形式和手段,比如手机报刊、电子报刊、网络报刊、卫星版面传输等等,但同时带来的挑战也是严峻的。如何适应这种发展变化,确保报刊出版正确的导向,报刊出版行为的规范,扩大新闻出版的管理广度和深度,巩固和扩大党的宣传舆论主阵地,无论对各报刊出版单位还是对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来说都是崭新的课题和严峻的考验;如何在新媒体快速推进的同时,形成报刊出版单位经营管理的新模式,无论对报刊出版单位还是对管理机关也都是全新的课题和严峻的考验。

    第二是国际化挑战。中国的报刊出版业已经进入了国际竞争的时代,国际传媒资本进入中国的速度加快,比如在期刊方面,我国到目前为止,正式批准的版权合作期刊有54家,这些期刊不少已经成为了相应类别期刊中的强势刊物。从正面说,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国际合作给传统的中国报刊业带来了新鲜的作业方式和一定程度的活力;从负面说,中国报刊业的进一步发展可能遭受外来资本的牵制和压力。目前我国报刊出版单位开拓国际市场、吸收国际资源、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还远远不足,这也成为制约报刊文化传播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形成经营管理在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的能力,也是当前和今后我国报刊出版单位长期的任务之一。

    第三是多元化挑战。目前,已有很多报刊出版单位在多元化经营方面有所探索,进行跨行业、跨媒体、跨区域发展,利用自身的品牌投资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产业和教育、文化、旅游产业等,不但增强了实力,扩大了报刊社的影响力,而且增强了抗风险能力,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立体化经营的效益已经逐步显现。但是这也对报刊出版单位进行多媒体、多行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然能否驾驭这么诸多方面的与报刊业经济相关联的因素,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和稳步的经济增长,就成为报刊出版单位所必须应对的挑战。

    在新的传播格局下,我们必须把确保报刊的编辑出版权和在媒体市场竞争中的主导地位放在首位。以这个目标来审视我们的工作,就会发现我国的报刊管理体制和报刊经营机制还不能适应这种新的形势,还有大量的甚至是艰苦的工作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做下去;以这个目标来改进我们的工作,就必须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增长方式,改进经营方式,增强活力,激发和提升报刊业的竞争力。

三、促进报刊经营管理再上新台阶

    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要求我们必须抓住报刊业战略转型的机遇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更加长远的战略眼光、以创新的理念和规范的管理,推动和提升报刊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我想是不是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工作要做:

    一是加强和改进政府的宏观管理,确保舆论导向正确。这是报刊社安身立命之本,也是经营管理工作的首要保证。党的十七大召开在即,宣传舆论工作必须紧密配合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研究和深化公益性报刊出版单位和转制为企业的报刊出版单位的管理办法,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对于继续实行事业体制的党报党刊、时政类报刊,要切实推进其内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增强活力和竞争力,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这些报刊社是党的宣传舆论主阵地,体制不变,机制要改,一定要努力在搞活经营机制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文化、艺术、生活、科普类报刊社转制为企业。转制后,作为经营性报刊出版单位,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推进报刊企业的公司化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重塑文化市场主体。总署也将对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工作进行全面的调研,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研究和落实进一步深化改革需要采取的政策措施;另外还需要研究和落实报刊出版单位的退出机制,以适应报刊出版单位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的现实需要。

    二是要加强报刊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自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以来,报刊业的体制机制创新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些报刊集团、报刊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在消除体制机制障碍、破解改革难题上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报刊集团、报刊社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初步形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各报刊出版单位还要在体制机制创新上进一步研究新办法、探索新途径。在新形势下,报刊业要在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实现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的转变,必须调整经营战略,大力改善报刊业经营。要在经营思想上实现三个转变:即从数量优先转变为效益优先;从同质化竞争转变为差异化竞争;从追求规模转变为追求质量。对报刊出版单位经营业绩的考核,要从侧重发行量、广告额、经营总收入等数量型指标,转向利润、积累、实力等效益型指标,要把重点放在报刊出版单位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上。这就要求报刊出版单位在经营战略上进行调整,改善经营结构,并向集约化、多元化方向转变,从以印刷、发行、广告等传统报刊业经营为核心业务的战略,向以精确定位的内容产品和定制化的增值服务为核心竞争能力的多角度、多渠道的立体化经营战略转变。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已经成为报刊业的大国,并正在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无论从宏观管理层面还是微观操作层面都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再造,数字新媒体的发展更加速了我们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身处这传媒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我们这一代报刊人别无选择,我们只能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我们只能艰苦奋斗、锲而不舍;我们只能携手并肩、共谋发展。

    (此为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司长余昌祥在“2007中国报刊经营模式创新论坛”上所作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