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领钱、谁占编,上网可查
湖北秭归县的农民黄大旺前几天领到了良种补贴,心里有点不放心,“会不会被村干部截留克扣?”他觉得镇财政所也不大靠得住,就趁到县城卖菜的间隙跑到县财政局,请人用那里的电脑打开当地的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输入自己的名字一查,网上公开的资金额和自己拿到的一样多,他这下放心了。
从去年开始,湖北省全面推行财政资金和人事编制公开,目前省财政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以及各市州相关部门共120多家开通了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公开相关信息共4万多条。全省从省到乡四级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136万多人的编制情况,以及惠农补贴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财政项目资金共118亿元全面上网,今年公开的财政项目资金将增至140亿元。
推行两年,公开网络基本完善
湖北省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简称公开办)副主任徐新生介绍,“用人”和“分钱”的事比较敏感,过去公开的范围有限。资金使用不够透明,人事编制更是神秘,群众对此有意见。
湖北省从2005年开始推行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当年8月,该省京山、秭归等14个县市开始试点,把种粮补贴、低保等财政资金,机关和事业单位编制情况实名上网。网站开通短短10余天,访问量达117万人次。
去年,湖北全省开始推行财政与编制“两公开”,下半年网络基本完善。现在,任何一个人登录湖北省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在编制查询栏目输入一个行政机构名称,从机构首长到各个岗位的公务员实名编制记录就显示出来,包括名字、编制类别、录用时间等项目,大多数的记录中还包括了人员的具体岗位。若换成输入人名查询,也可以获得同样详细的编制记录。
而在省网联接的各州、市财政与编制公开网站上,任何人都可以查到湖北省分配到每个居民、农户的财政补贴资金,以及财政项目资金的使用、项目地址、建设单位、起止时间等信息。
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查询点
公开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方便群众知情。到去年底,全省各城区、乡镇的财政部门建立免费查询点约3000个,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并有工作人员为群众提供帮助和咨询。当阳市有15家乡村网吧自愿为群众查询提供免费服务。
通过网上公开和群众监督,一批资金和编制违规问题暴露出来。初步统计,去年下半年全省累计收到群众建议、投诉5000多件。40多个市县纠正违规享受各类补贴2.8万人次,涉及资金1000多万元。全省50多个县市共清理出近4000多名“吃空饷”人员。随着问题的纠正和处理,今年以来此类举报逐步减少。
公开“倒逼”部门改善行政效能
“两公开”改善了一些部门的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此前,一些自然灾害救助资金等财政项目资金存在跨年度使用现象,“及时雨”往往变成“马后炮”。网上公开后,规定项目资金15日左右必须上网,资金分配和拨付时间大大缩短。网上公开也降低了管理成本。省财政厅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过去每年至少组织两次检查,监督惠农补贴落实情况,差旅等都要花钱。现在资金信息全部上网,各家各户都可以查询,少一分群众都不答应。
更可喜的是,两公开促使一些部门增强了服务意识,改善了干部作风。咸宁市一名机关干部说:把“分钱”和“用人”的事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实行阳光操作,想搞不正之风也难。这也形成“倒逼”态势,对暴露的问题必须按时答复和解决,慢了不行,拖着更不行。
湖北省的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还开通了网上建议、投诉、答复等功能,实现及时互动。该省日前对6个县市的调查表明,与“两公开”内容有关的上访比过去明显减少。汉川市新堰镇一度上访者较多,还因此发生过恶性事件。实行“两公开”后,一些群众从动辄上访转向网上查询求助。
“‘两公开’将逐步与全省电子政务建设相融合,形成长效机制。”湖北省公开办有关负责人说,还将依法扩大公开的范围,丰富、细化公开内容。(记者张志峰)
阳光下的政务 湖北省电子政务加速建设纪实
按规划,第一批涉及单部门或多部门的48个应用系统投入运行,部门信息的共享机制初露雏形。政府各部门以前分散、独立的资料,正在得到有效融合,政府行政效率将大大提高。省财政厅和省编办共建财政与编制公开信息系统,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和省直部位机构、编制、人员情况对社会公开,开创了全国先例。这一信息公开,日均点击量高达5万次,网民的监督,为我省清理了1000余名吃空饷者,财政负担大大减轻,百姓拍手叫好。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在5月23日召开的全省电子政务工作会议上指出:电子政务是政务公开的主要手段,是为民服务的重要渠道,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措施。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工作,办好政府网站,使之成为提高效率的平台、为民办事的平台、助民生活的平台、监督政务的平台和与民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