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造船业如何提升竞争力?
来源:舟山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舟山市船舶工业已驶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去年全市船舶建造产值达70.98亿元,建造船舶145艘,同比分别增长132.42%和106%。今年以来,随着扬帆2750箱集装箱船顺利下水,五洲5万吨多用途货船开工建造,我市船舶建造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扬帆、欧华批量化集装箱船以及东鹏、启帆、成路等中小企业的化工船、吸砂船等高附加值船舶的建造,极大地推动了我市造船档次的提升。

应大力推进现代造船模式

我市造船业的发展,可以说顺应了我国整个造船产业发展的东风。未来10年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世界造船中心加速向中国转移。国际船舶市场仍将总体保持兴旺,海洋工程装备需求强劲。据有关机构预测,2010年以前全世界每年造船需求可保持在5000万载重吨以上。同时,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国内航运业对船舶需求旺盛。预计到2015年,四大航运公司对国内市场的年均新船需求量达到400万载重吨以上。

船舶产业正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阶段。在造船业形势看好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我市船舶工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对此,市经贸委在经过专题调查后提出,必须未雨绸缪,增强危机意识,从政府和企业各个层面作出切实的努力,以提升我市造船业竞争力。

目前,国外先进船厂已处于集成制造阶段,正在研究敏捷制造模式;我国两大造船集团主要实行分道制造模式;而我市造船模式落后,骨干企业还处于分段制造向分道制造过渡阶段,虽然像扬帆、欧华已开始应用信息化技术和精度放样等技术,使预舾装率提高到70%,但大部分造船企业仍以整体焊接、整体造船的方式进行船舶建造。对此,我市要大力推进现代造船模式,摒弃传统“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模式,建立社会化协作的总装企业模式,构建和完善总装造船体系;大力推行精细化设计、精细化管理和精细化生产,消除无效劳动和资源浪费;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数据库技术为手段,以CIMS系统为核心,建立企业共享信息平台,促进设计、生产、管理一体化和壳、舾、涂作业一体化。

增强整体技术创新能力

与先进造船国家以及我国先进造船省市相比,我市承接的主要是低附加值船舶,建造的集装箱船、散货船船型总体仍较小,各种类型的油船建造水平仍不具备国家提出的“国油国运”要求的能力。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市造船企业研发和创新能力薄弱,普遍存在“重生产、轻研发”的现象;企业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绝大部分船舶修造企业不具备设计研发能力。因此在国际国内市场中,舟山造船业要获得更多高附加值新船订单,适应船舶工业快速发展,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并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要鼓励船舶企业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加大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力度,加快船舶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信息技术在船舶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中的应用,鼓励船舶企业参与国际船级社资质认证,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现阶段应全力推进浙江省船舶行业技术中心建设,增强我市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做好船舶数字化设计工作,以船舶数字化设计带动我市船舶制造业转模工作的开展。

我市船舶工业特别是造船业已开始从传统制造模式向现代制造模式转变,在此过程中,必须要有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作支撑,而舟山当前对人才的吸引能力与周边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造成目前人才支撑力度不足。一旦我市在建大型船舶项目陆续投产,各种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的紧缺状况还将加剧。对此,我市要加速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要充分发挥本地院校的人才培养优势,扩充船舶修造相关专业,并与省内外相关院校加强联系,为我市船舶工业提供专业人才;加强校企联合,鼓励和引导企业与职业技校之间通过联合、协作等方式,创建技工培养和培训等综合基地,为我市船舶修造业基地建设提供充足的技术工人保障;通过引进与输出相结合,引进国内外专家实地指导,同时派员到国内外先进企业学习先进修造船技术,为我市船舶工业及时输送高级骨干人才和紧缺人才。

破解船舶企业融资难问题

近几年,我市船舶建造阶段资金需求量急升,由于船舶企业以民资居多,而造船资金流巨大,融资能力、担保、反担保问题成为影响订单和企业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市船舶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的窘境,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市造船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政府要引导企业及社会其他力量参与船舶工业融资担保体系,扩大船舶企业的融资渠道;努力促进船舶企业间或船舶企业与其他大企业的联合、兼并,解决中小企业建造出口船舶时遇到的反担保困难;鼓励银行积极推动利用在建船舶抵押的做法,引导银行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和相应条件,向船舶企业提供卖方信贷或为船东买方提供买方信贷。建立以政府为主,引导金融机构、企业及社会其他力量参与,建立船舶风险投资和融资担保的专门机构,使其迅速具备为船舶制造及出口提供担保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