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坚持践行“公正与效率”法院工作主题,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2003年以来,他们曾被全国老龄办、公安部、司法部授予“全国老年人维权示范岗”荣誉称号,被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先进执行工作良性循环法院、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和调研工作先进集体。
发挥审判职能 保障和谐稳定
今年3月16日傍晚,余杭法院瓶窑法庭办公室的电话铃声急促地响了起来:“喂,我是鸬鸟镇政府,杭州某针织有限公司近300名职工正集体到镇政府聚集,要求解决公司拖欠工资问题……”
接到电话后,余杭法院立即派人到现场对职工进行疏导,并解答相关的法律问题。次日是星期六,法院为职工开通了诉讼“绿色通道”,到公司查封了机器设备。3月29日,职工们经过充分准备,正式将公司告上了法庭。
4月16日,余杭法院在处理了案外人对财产保全的异议后,及时组织调解。双方当事人终于达成了调解协议,公司于5月20日前付清欠款。案件审结后,余杭法院继续做好延伸工作,督促公司自动履行了义务。
一场纠纷在法院的努力下得以迅速解决。
在审判工作中,余杭法院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司法。在刑事审判工作中,他们充分考虑犯罪情节,灵活运用刑事政策,做到宽严相济。在民事审判工作中,以定纷止争为目标,继续加强法庭与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对接互动,完善委托调解、联合调解、协助调解等多元化调解机制,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在行政审判工作中,该院自2000年在行政审判中引入协调机制以来,着力创建官民对话平台,努力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为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余杭法院于今年4月在杭州地区率先成立了专门审理未成年人案件的综合性审判庭——少年案件审判庭,开展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民事纠纷案件的审理工作,以及未成年人维权、回访、帮教、法制宣传等工作,并积极探索圆桌式审判、法官寄语等方式,以取得寓教于审、法情交融的效果。
余杭法院对和谐的追求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效果。2003年以来,该院共办结各类案件31437件,年办结数由2003年的6041件上升到2006年的8270件;解决争议标的金额21.97亿元。其中,民事审判以调解和撤诉方式结案的比例一直在60%以上。
运用综治手段 破解执行难题
2003年以来,余杭法院共执结案件7787件,执结标的金额5.3亿元,执结率连续7年保持在85%以上。2006年的案件执结率达到92.17%,有效执结率为72.18%,标的到位率为69.12%,有效执结率和标的到位率分别比2005年上升了8.15和7.42个百分点。
2006年,余杭法院在推行执行长负责制以及构建区、镇、村三级执行协助网络的基础上,大胆尝试运用社会力量共同破解执行难问题。2006年初,经余杭法院建议,余杭区委出台了《关于破解执行难推进法治余杭建设的实施意见》,余杭区综治委又发文明确了22个成员单位和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以及镇乡(街道)的工作职责,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综治牵头、法院主办、社会协动”的执行工作新格局,在全省率先运用综治手段破解执行难。
为贯彻实施区委的意见,余杭法院积极发挥执行主力军作用,依托区电子政务平台建成执行威慑机制信息管理系统,法院可以通过该系统查询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房地产登记、车辆登记等执行信息,免除了来回奔波之苦。在余杭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破解执行难工作体系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形成了一个有效监督被执行人的社会网络。2007年4月16日早晨8点,申请执行人葛某向余杭法院提供了躲避执行的被执行人徐某的下落后,同时拨打110报了警。执行人员赶到现场时,110民警已将徐某控制。到目前为止,余杭区公安分局已协助法院执行案件50余件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方便群众诉讼 践行“司法为民”
“虽然立案接待大厅不够宽敞,但余杭法院以优质的服务弥补了这一不足。”不久前,全国、省、市、区的部分人大代表以及省、市、区部分政协委员在余杭法院视察工作时,不少代表、委员对余杭法院的服务措施、服务态度由衷地表示肯定。
近年来,余杭法院不断完善便民利民举措,加大服务力度,以践行“司法为民”原则。
抓好信访接待,促进司法和谐。余杭法院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观念,认真落实首访接待制、院长随访接待制、信访会审制,解决群众“告状难”问题;对涉诉上访老户在进行排查的基础上,落实“四包一定”制度,法院领导还主动上门与涉诉上访老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增加其对法院工作和法律规定的理解;他们还实行判后答疑释理制度,提高当事人的服判率和自动履行率。
完善服务措施,方便群众诉讼。实行预约法庭和假日法庭制度,解决在正常工作时间参加诉讼确有困难群众的难题;探索网上立案、电子公文等便民措施,方便群众参与诉讼;在机关一楼大厅设导诉台,在机关及人民法庭设立相互联网的触摸屏,并向当事人发放诉讼指南手册,加强诉讼引导工作。四个法庭充分发挥电子签章的作用,确保一般诉讼材料和调解书、当庭宣判案件的判决书当场送达。
强化司法救助,保护弱势群体。4年多来,余杭法院对合法权益受到侵犯而经济确有困难的400余名当事人,依法缓、减、免交诉讼费146万余元。2006年,余杭法院又将司法救助延伸至执行阶段,在余杭区政府的支持下,设立了100万元的执行救助专项资金,对申请人生活困难而被执行人又确无履行能力的案件予以适当救助,至今已发放执行救助金共22.2万元。
加强文化建设 夯实司法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案件数量不断增加,疑难复杂案件不断增多。为实现法院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余杭法院在坚持“政治建院、业务强院、从严治院”方针的同时,将工作重心放在了法院文化建设上,以此促进司法能力的提高。
大兴学习调研之风。近年来,余杭法院以调研之风带动学习之风,以调研成果的转化推动法院自身的建设。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该院于每年年初就专门成立了10个课题小组开展专题调研,由于选题准,多个课题被杭州中院确定为调研重点。如由傅樟绚院长亲自担任课题小组组长的“余杭区土地补偿费分配纠纷案件调研”课题小组,所撰写的调研报告,得到了余杭区委、区政府的高度肯定。4年多来,余杭法院有18人次在全国及省、市、区级论文研讨会上获奖,百余篇文章被《法律适用》、《浙江法学》等刊物采用。
凸显审判文化氛围。余杭法院注重加强教育培训工作,4年多来,有400余人次参加最高法院和省市法院组织的各类培训。努力抓好在职学历教育,45岁以下的法官全部达到本科学历,并有硕士研究生9名,在职研究生1名。在全院开展了“四比四赛”活动,即比政治思想,赛精神风貌;比职业道德,赛优质服务;比依法办事,赛司法能力;比业务技能,赛工作效率。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我开一庭,我听一案,我写一书(判决书),我改一书(判决书),我查一案。组织和开展了评选优秀中层干部、优秀法官、优秀书记员、优秀法警和优秀司法行政人员的活动。
重视廉政文化建设。余杭法院坚持将廉政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先后制定出台了《廉政预情制度》、《落实党风廉政责任考核细则》等规章制度;组织法官收看廉政教育节目,发放廉政警示卡,听服刑人员“现身说法”,举行“知荣辱、明礼仪”演讲比赛等活动;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落实廉政保证金制度,将廉政建设列入岗位目标考核。今年,还推出了“六个一”举措,即向每一位法官征集一句警言,在院局域网上建一个廉政警言滚动视窗,给法官制作一张廉政警言书签,在重大节日前,向法官发送一条廉洁自律短信,每月向法官推荐一篇反腐倡廉文章进行自学,开展一次廉政文化建设题材的征文活动。
本报记者 余建华 本报通讯员 蔡国伟 朱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