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产品创新迫在眉睫,路在何方?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07-07-05
       2005年,电话支付的诞生革命性的将电子支付从线上延伸至线下,多元化支付理念由此开始逐步得到了业界普遍认可;2006年,倡导个性化支付的“支付2.0时代”又突破了单一支付产品的应用局限,按需支付、行业应用的理念又成为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共识。

  在发现电子支付对传统支付渠道与工具的替代率越来越高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当传统行业对电子支付的需求越来越明确,越来越明显,支付市场是走向细分还是融合?是否支付产品越丰富,就越能满足市场需求?如果是,我们是否有足够多的产品来支持市场的细化?如果不是,我们是否需要一种可以灵活应用的产品来支持多行业、多形态的支付需求?新一轮产品创新的擂鼓已经敲起,但路在何方值得我们深思。

  产业发展的思路通常是用一种简单的产品切入最显而易见的市场,随后随着市场的扩大,需求的多元化,形成市场细分和产品细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支付产业也是如此。当支付产品走向多元化,市场细分也就开始了。在同一个平台上,可以整合多种线上、线下支付产品——在线支付、电话支付、手机银行支付、会员支付。通过选择合适的产品或产品组合,在售前阶段就主动去发掘行业或商户的需求,进行定制开发,将这些产品或产品组合嵌入到行业/商户的业务流程中,以此来提高行业的电子化程度和电子支付的应用水平。

  虽然目前的应用情况还不错,但是我们应该想到,中国的支付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目前看得到的应用领域只是冰山一角。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走向电子化,并且增长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此外,电子支付应用的前提是与电子商务模式相适应,通常人们会认为电子商务的模式看似只有简单的B2B、B2C、C2C三类,事实上,当支付环节真正深入到行业,我们就不得不面对更多B2B…B、B2B2C多层次的业务模式,以及每个环节上收付款双方的不同需求。

  但如果每一个行业甚至每一个大商户都需要一种个性化的支付产品,显然支付企业会疲于应对。因此,支付企业需要未雨绸缪,在电子支付需求大面积爆发前,创新产品,使其能够产生多行业多业务形态应用,适应多种电子商务模式,实现交易双方甚至是每个交易环节都有最合适的资金流转方式。

  那么这一轮新的产品创新应该从何处入手呢?

  先考究一下电子支付的定义——电子支付是指单位、个人通过电子终端,直接或间接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电子支付的表面属于IT技术领域,而其实质是金融增值服务,核心就是资金的转移。其中又分化成收款、付款、扣款以及最终的结算等环节。资金流转方式可能是线上,也可能是线下;可能是定期定额,也可能是非定期定额;可能是一对一,也可能是一对多;交易发起人可能是商家,也可能是用户。此外,交易是否需要扣款确认;是否需要资金冻结担保;是否需要实时分账;是否需要时实结算……各种各样我们能想到或不能想到的问题都会随着市场的发展不断出现。但是我想,只要能把握住收款、付款、扣款、结算等几个关键的资金转移环节,在产品设计时充分考虑这些环节中可扩展性,易接入性,使产品本身在关键处能够灵活改变形态,这样,或许就不必根据每一个行业和大商户进行新产品开发,而只需对这款革命性的产品进行个性化设置、调整,即可实现“以不变应万变”。

  当然,我们不能奢望一款支付产品对所有行业都有适用性,但是对标准化产品来说这款产品应该具有通用性,比如电子客票、电信充值、包月类定制服务等。首先这样的产品不牵涉物流,第二,产品提供方本身具有可信度,不牵涉诚信问题。这样第三方支付企业就可以单纯关注支付产品本身,提高产品的通用性。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着其生命力,而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则取决于其创新能力。在电子支付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产品创新已成必然。然而我们发现,已经有相当一段时间业内没有发布革命性的支付产品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行业领域又在不断对支付提出新的需求,这些新需求,无疑为电子支付公司提供了广阔的产品创意空间。个人认为,一种具有通用性的,可多行业、多业务形态应用的产品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创新方向;抓住了第三方支付企业实际上是交易的受委托方和交易逻辑的设计者这一本质,我想支付企业便会找到突破口,实现新一轮的产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