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霖在全国水运工作会议作报告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7月5日, 全国水运工作会议开幕式及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

 

图为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在开幕式上作主报告。

       7月5日, 全国水运工作会议开幕式及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锦涛总书记、家宝总理对水运事业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会前,培炎副总理对召开这次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在谈到水运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时,交通部部长李盛霖指出,水运发展的竞争应该是从“硬件”到“软件”的综合竞争,到2020年,总体实现水路交通现代化。

    他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已站在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我国水路交通现代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有力保障,必须科学分析水路交通事业面临的形势,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着力解决好发展中面临的新矛盾、新课题。

    第一,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要求水路交通必须提高综合竞争力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能力。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进一步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和结构变化,为国际海运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使海运竞争更加激烈。从传统的数量、规模的竞争延伸到海运服务、技术标准和国际规则制定等方面的竞争,即从“硬件”到“软件”的综合竞争,这是世界海运业的一个发展趋势。

    我国海运既是世界海运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全面参与和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是保障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安全的主动脉,在外贸、能源运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以及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势必要求我国水运业同步加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提高综合竞争力,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提升在世界海运界的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提高运输能力,保障国家经济运行安全。

    第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水路交通必须做到又好又快发展。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土地、能源等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承受的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解决这个突出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各种运输方式都各有特点和优势,需要加快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宜水则水、宜陆则陆”。水运具有运能大、占地少、能耗小、污染轻、成本低的优势。大力发展水运,充分发挥水运在减少土地占用、降低能源消耗、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优势,是贯彻落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水运特别是内河航运的比较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如何通过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充分发挥水运资源的综合效能,着力提高水运生产力水平,加快提升水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使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部署在水运发展中得到更好的体现和落实,是我们面临的既紧迫又艰巨的任务。

    第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要求水路交通必须抓紧抓好发展转型。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服务业,拓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要求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一项重大而长期的战略任务。

    水路交通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更是服务性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具有明显优势。必须抓住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机遇,面向市场需求,加大政策支持,加快结构调整,提高水运发展质量和效益,依靠现代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和海运服务贸易,推进水路交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第四,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水路交通必须提高安全保障能力。随着经济社会和水运事业的快速发展,水路运输越来越繁忙,船舶流量越来越大,通航环境越来越复杂,加之近年来气候环境变化,极端天气频发,对做好水上交通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保障安全的责任和任务越来越重。

    他要求,我们必须更加清醒地认识安全形势,更加自觉地增强安全责任感,更加科学地把握水上安全规律,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监管和救助能力建设,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强化安全综合治理。

    面对新形势,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水路交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健全综合运输体系的要求,充分发挥水运比较优势,做好“三个服务”,加快水路交通的结构调整、升级和转型,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推进我国水路交通现代化。

    他指出,到2020年,总体实现水路交通现代化:拥有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水运基础设施、装备和服务体系,海运综合实力强,内河航运优势明显,与其它运输方式相互协调,形成安全、高效、畅通、可持续发展的水路交通系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水运基础设施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功能比较完善,主要港口成为重要的区域性或国际性物流中心;运输装备先进、结构合理,船舶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程度高;耗能低、污染小的设施和装备得到普遍应用,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水上支持保障系统功能健全,安全保障能力强;发展理念领先,行业管理科学,运输组织高效,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推进水路交通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内河航运,不断开拓海洋运输。大力发展内河航运。就是建设以高等级航道为主体的干支直达、通江达海、结构合理的航道体系,到2020年,建成1.9万公里的高等级航道。要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专业化和高效率的港口体系,发展与航道能力相匹配的大型化、标准化船舶和专业化内河运输船队。

    完善内河航运法规体系和规划体系,提高内河航运信息化水平,建设技术装备先进、反应快速的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充分发挥内河航运在水资源综合利用中的重要作用,促进航运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优化配置。

    不断开拓海洋运输。就是建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船队,运力总规模居世界前列,特别是加强能源、原材料等重点物资的运输能力。建成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布局合理的沿海港口体系,加快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集装箱干线港口和国际航运中心,提升港口在现代物流中的重要枢纽作用。

    要培育规模大、信誉好、国际竞争力强的水运企业和一流的全球物流经营人,大力发展现代海运服务业,提高海运服务贸易能力。要完善海运法规体系。在沿海、长江干线等重点水域基本建立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现代化水上交通安全和救助体系,提高维护国家权益、履行国际公约和承担国际义务的能力。加快智能化、数字化的信息技术应用,建成功能齐全、运行高效的交通电子口岸,完善海运科技研发和人才教育培训系统。 (根据中国政府网直播文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