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新闻网特约评论员 贾如军
“从今往后,汉滨区各种告知类公文将通过短信平台直接发送到手机终端,政府机关也不再就此类‘红头文件’进行传统的邮寄和电话通知。”昨日,安康市汉滨区政府工作人员称,他们自7月1日在全市甚至全省“破天荒” 地启用这种短信平台后,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手机也成了办公工具,而汉滨区也因该项举措,每年就能节约5万余元的经费。(7月5日《华商报》)
经过“彭水诗案”后,一提到手机短信,大概多数机关工作人员是“别样滋味在心头”。可是让人没想到的是,安康市汉滨区政府竟然利用手机短信进行办公了——真是“破天荒”,“破天荒”!
然而,笔者这种兴奋的感觉瞬间又转化为了种种担忧。据悉,汉滨区政府要求进入短信发送系统的手机必须保持全天24小时开机,不允许随意更换号码。凡因手机关机、随意更换号码等行为及以未收到信息为借口而耽误工作的,将严肃追究责任。政府对本属私人通讯工具的手机提出如此苛刻的要求,势必产生以下诸多问题:一、私人手机改作“办公工具”后,是否会摇身一变成为“公机”?二、进入短信发送系统的这部分手机,是否会像公车消费那样公然忝列于政府公款消费清单之中?三、按照目前政府部门“公改”套路,成为办公工具的手机会不会进入政府“公机”改革计划?比如,手机折价“卖”给政府,按月报销或补贴相关费用等。
被汉滨区列为短信平台信息发送对象的,有各乡镇、办事处党委书记,各乡镇长、办事处主任及各乡镇办事处党政综合办公室主任,区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主要负责人和办公室主任等。从这个阵势看,短信发送对象该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按汉滨区政府工作人员的说法,改用手机发送“红头文件”,每年可以节约5万余元经费。可是,若笔者上述“担忧”全部变为现实,那么开支在“办公手机”上的费用一定高出原来的成本,更遑论什么节约!因此,汉滨区政府这项改革搞的不好,不但达不到节约行政成本之目的,反而可能造成更大的浪费。
笔者担忧手机成为“公机”还有一个理由:即,以手机短信通知“红头文件”与传统的邮寄和电话通知相比,固然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但是,手机作为移动终端的私人通讯工具,其性质毕竟不同于政府在互联网上建立的公共电子政务平台。政府机关设置苛刻条件,让私人通讯工具为公共事务承担义务和责任,既是不合常理的悖论,又有公权僭越私权的嫌疑。如果没有引入任何“条件”来平衡接受短信人员的心理,这项“破天荒”的改革举措就不可能长久——谁会平白无故去承担这个“莫须有”(没有法律依据)的责任?由此,进一步说明,汉滨区政府此项以节约行政成本为目的的改革,很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成为助推干部手机公款消费、提高行政成本的一个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