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木桶”全面变长
来源:通信产业报 更新时间:2007-07-09


通信产业报 (韩婷婷)电子商务政策环境正逐步完善;但随着网银用户的增多,电子支付的安全问题成为下一个需要解决的“短板”。

2003-2006 年是中国电子商务上台阶的重要时期,电子商务应用初见成效。据《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企业网上采购商品和服务占采购总额的比重约8.5%,企业网上销售商品和服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近2%。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发展相关的政策法律环境、信用环境、数字认证、标准体系、在线支付、现代物流和人才培养支撑环境有所改善,一些标志性事件铸成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里程碑。

200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就是这样一个标志性事件。电子签名法确定了电子签名法律的有效性、可信性、CA电子认证机构的准入以及电子签名的保障。为电子交易的确认提供了法律的保障。

此后,我国电子商务市场迎来了一段发展的黄金时期。据赛迪顾问统计,2005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7400亿元,比2004年增加一半;2006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共实现交易额1.1万亿元人民币,再次实现了接近50%的增长;而据赛迪顾问预计,这一势头将继续保持,2007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总体规模将会达到17000 亿元。

此外,2005年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若干意见》也对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中提到的一些原则,如充分发挥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应用中的主体作用,促进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协调发展,加强政策法规、信用服安全认证、标准规范、在线支付、现代物流等支撑体系建设,探索多层次、多模式的中国特色电子商务发展道路等指导思想等,为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动力。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对于非接触经济,提倡诚实守信更为迫切。该意见提出,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建立科学、合理、权威、公正的信用服务机构;建立健全相关部门间信用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建设在线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用数据的动态采集、处理、交换;严格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逐步形成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信用服务体系。

电子商务信用环境的改善,催生了用户的需求。2006年,有超过80%的网民已经尝试或者愿意尝试网上购物。

此外,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应用在2006年得到进一步普及,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数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度提高。传统行业参与电子商务的热情不断提高,一些重工业、制造业网上采购比例不断增加,网上金融业务不断扩张。

据赛迪顾问提供的数据显示,从交易额来看,政府网上采购在电子商务总体交易额中所占市场份额最高,达到19%;其次是流通行业,如各种零售、批发贸易领域的电子商务交易额也较高,占18%;处于第二梯队的行业包括制造业、能源、电信、金融等领域,其行业份额都在6%-10%左右。

这主要是我国改善了电子支付的安全性。安全问题一度成为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为了实现安全的支付,国家相关部门强化了监管,设立了市场准入门坎。CFCA等机构成功地在金融行业推广数字证书的应用,累计发放CA证书已超过100万张。电子支付由于客观上具备跨越时空的便利,首先在大的网站内部和金融行业内部得到应用,在采用了相当可靠的安全措施后,电子支付又在B2B大型交易中广泛兴起。中国工商银行宣布截至2006年11月其电子银行企业网上银行客户达59万,个人网上银行客户2262万;企业电话银行客户84万,个人电话银行客户2291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日前联合发布的《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则在政策层面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注入又一剂“强心针”。该《规划》在继200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2005年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若干意见》以及2006年颁布的《2006-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之后,首次在国家政策层面确立了国家发展电子商务的战略意图,明确了“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原则、主要目标和任务、重大引导工程,以及配套的保障措施。相关专家分析指出,该《规划》的发布预示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将迎来宝贵的战略机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