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移动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站建设启示录
《中国电信业》记者 北月 孙磊
一边是ICT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一边是很多偏远地区仍停留在比较低级的生产方式上。农民作为社会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团体,似乎总是最后才能享受到先进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好处与便利。一直以来,我们似乎都亏待了农民。为进一步缓解这种状况,目前中央已经将“三农”问题提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明确指出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要发展现代农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用现代化的技术与设备来武装农业,其中推进农业信息化无疑是重点之一。这一点在业界已经达成共识,那么农民到底需要怎样的信息化?记者日前在四川采访期间,通过对当地农业信息化及移动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站建设的调研,找到了这一问题的些许答案。
实现村村通电话只是农村信息化、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随后如何做到以信息化服务农民、农村及农业才是更为关键的。
(小标题)信息化≠接电话
有目共睹,目前村村通电话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无论是固定电话还是移动电话都正一步步在农村市场普及,而且目前正逐步从行政村向自然村进行延伸。在为村村通电话工程所取得的成绩感到欣喜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农村信息化与“提供话音业务”并不能划上等号。实际上对于绝大部分农村市场而言,话音业务不仅是个利润绵薄的领域,也并非是农民最迫切需要的通信服务。因为信息闭塞,他们对于专门的农业信息内容有着长期以来的需求和渴望。
“讲到农村信息化,农民到底需要什么信息,想要怎样的信息化,这是首先需要明确的信息。”四川移动李华总经理向记者讲道。由此看来,信息化绝不只是接电话那么简单,如何及时地提供极具针对性的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服务信息及农业科技信息等才是最需要重点考虑的。
四川作为农业大省,在对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需求表现得十分突出。记者在四川采访期间了解到,农民最盼望的就是致富,但是究竟种什么、养什么、从事什么行业才能致富,却一直是看不到、拿不准。因此他们非常希望政府能够联合相关企业为他们提供专门的致富典型、致富项目等,给农民提供“点菜式”的服务。与此同时,由于地理条件所限,许多农民普遍感觉信息闭塞、匮乏,尤其体现在农业政策信息、农业生产科技信息、市场信息、气象信息、劳务用工信息等方面。另外这些信息化还必须要因地制宜,信息的内容要适应本地情况和需要。对于信息服务提供者而言,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如何对市场信息进行分析、加工,而不是简单地把原始信息告诉农民。否则可能会导致一些信息过时或是不够有针对性,反而会其到事倍功半甚至是南辕北辙的坏作用。
与此同时,农民作为社会中的自然人,在信息方面有着自身的社会需求,包括社会大的气候、教育、气象等。而且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娱乐信息、消费信息等也提出了很多需求。另外还有许多农民在接受采访时还向记者反映,他们希望能够拓宽信息渠道,实现信息互动。尤其对于一些瓜果或是农产品专业户而言,当这些农作物遇到虫害处理不了时,他们最希望的就是能通过电话、网络立即向专家进行咨询,而不是自己翻书查阅或上网查找解决办法。而且在农副产品销售季节,他们更希望能够借助信息化手段,拓宽自己的销售渠道,能够更好、更快地将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从上面的调查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村地区对于信息服务的需求表现十分强烈,其迫切性已经远远超过对于通电话的需求。由此看来,实现村村通电话只是农村信息化、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随后如何做到以信息化服务农民、农村及农业才是更为关键的。
农信机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农业信息化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更为解决农村信息来源这一农业信息化“最初一公里”的问题提供了一剂良方。
(小标题)农信机穿越隔离带
得益于村村通电话工程的一步步推进,对许多世代身处山沟里的老乡来说,外面的世界现在变得只是一个电话的距离。根据李华总经理向记者的介绍,截止到目前,四川全省95%以上的村都通了电话。但距离的远近不能改变什么,新鲜味过去之后,电话究竟对乡村意味着什么?村通工程让农民踏上了信息社会的坦途,而如何才能让农民用得起、用得好电话呢?尤其是如何解决农业信息化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以及农村信息来源这一农业信息化“最初一公里”的问题成为摆在四川移动眼前的重大课题。
为解决好“最后一公里”以及“最初一公里”的难题,四川移动对此进行了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网惠三农助建新农村”的新概念,优质基础网解决了农民打得通的问题,还在打造一流的营销服务网、信息网让农民用得起、用得好。为此,四川移动在四川省建成乡镇营业厅2138个,乡镇服务网点5650个,覆盖全省乡镇90%以上,为千百万农民朋友送去了优质的服务和业务;让农民用得好:以农村经济信息平台为基础,整合涉民信息资源,结合各地农业发展的特点和信息需求,开发价格低廉、内容实用的农业信息产品,让农民更快、更准确地掌握政策信息、市场信息和供求信息,帮助农民朋友致富奔小康。
记者在采访中深刻地体会到,实现农村变化最突出的载体之一就是移动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站以及其主体设备“农信机”。这两者可以说是中国移动农村信息化平台的重要补充和有效延伸,充分地起到了信息化的“二传手”的作用。在自贡采访期间记者获悉,为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满足农村多样化的信息需求,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川移动与自贡市政府联合启动移动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站建设。移动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站内配备了农信机、扩音、收音、话筒、高音喇叭、集成箱等设施,主要面向农村广大居民提供综合信息服务。“通过利用移动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站及农信机等多种终端,四川移动很好地解决了农业信息化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四川移动自贡分公司总经理谭卫向记者介绍到。
由于农信机的强大功效,使其一下子便在农村地区普及开来。农信机主要有一键农信通、电子黑板、信息传播、短信电报、政令传达、远程广播等功能。移动终端信息机通过中国移动的GSM/GPRS网络与中国移动农村信息平台“农信通”网站和“中国·自贡”信息港网站互联互通,可以将农村供求等各类信息向网站发送,通过网站在互联网上传播。通过农信机上“一键直达”功能手写输入信息,所发送的供求信息通过审核后,立即被上传至农信网上。如果需要查询信息,通过农信机的信息查询功能,输入所需查询信息,系统将把从“农信通”网站上检索到的相关信息通过短信形式反馈到本地农信机上。各信息服务站还可实现本乡镇乃至本村组的通知、消息、农业知识广播、新闻、政策宣传到户及政府对村一级的信息传递等功能,为农村搭起了一座最短、最快、最经济的信息“高速公路”。由此看来,农信机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农业信息化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更为解决农村信息来源这一农业信息化“最初一公里”的问题提供了一剂良方。
农产品销售不再愁,应急事件召之能战,互动管理有实效……,“农信机”着实为农村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小标题)信息路拓宽致富路
“真没想到通过农信机发布的信息,几个小时后就有商家前来咨询,这在以前是连想都不敢想的。”在贡井区长土镇元坝村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站,在向记者谈起通过“农信机”为“三农”发展搭建的信息平台时,该村党支部书记熊箭高兴得合不拢嘴,“农信机”着实为元坝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农产品销售不再愁
“我们村一共有奶牛150头,按80头产奶计算,每天要产奶1000多公斤。过去由于缺乏市场信息,牛奶每天只能消化40%,剩下的60%只能靠奶农挑着担子到处去卖,经常出现牛奶卖不完倒掉的情况,大家为这事伤透了心。”“自从农信站开通后,生产过剩的局面完全扭转过来了。目前,我们通过农信站这一平台,与乳品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不仅解决了奶品卖不出去的困难,价格还比过去上升了10%,仅此一项,一年就为养殖户增加收入30多万元。”熊支书兴奋不已地向记者介绍着农信站建立后给村民带来的实惠。旁边一位村民忙插话道:“我们种的西瓜也得到了实惠,往年都是产大于销,到西瓜盛产季节,瓜农为卖瓜伤透了脑筋。今年好了,通过农信站,30多亩西瓜在育秧之前,全部都被外地水果市场和本市的川南水果市场订购完了。”
应急事件召之能战
2月27日晚上,一场突发火灾在相邻的荣边镇尖山发生,农信站在调集民兵参与灭火行动中,又一次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当天晚上7时10分,正在距离农信站7公里远办事的村支书熊箭突然接到镇里的电话通知,尖山发生火灾,要求元坝村立即组织基干民兵前往救援。按照过去的惯例,熊支书先要乘车赶到村里,然后再挨家挨户组织人员,前后大约要花去50来分钟才能将民兵集合完毕。可是在当晚,接到紧急通知的熊支书立即在7公里外用手机启动村农信站的远程广播功能,然后通过悬挂在南环路边村口的两个高音大喇叭通知全村基干民兵迅速在指定地点集合,只花了15分钟,民兵们就集合完毕迅速赶往尖山参与灭火行动。“农信站在扑灭尖山火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互动管理办实事
记者正在采访时,农信站的电话响了,原来,是一名叫熊汝兰的村民通过手机给农信站发来信息,向村委会提意见和建议:“元坝桥头是否能建一个倒垃圾的地方,有些村民将塑料袋和生活垃圾倒入河中,这样下去,可能会影响环境。”熊支书和旁边的副书记荣贤文赶紧记下信息。镇分管副镇长林兵在一旁告诉记者:“元坝村的村务公开、制度建设、工作计划等,都是通过农信站向全村发布,让村民充分了解,同时也请村民随时通过农信站对村两委会的工作进行监督,在村两委会和村民之间开展互动。农信站自元月开通以来,已收集农业信息1000多条,站内储存农业信息2000多条,带动新上致富项目3个,创产值70多万元。
……
“农信机”为农村地区所带来的巨大变化还远不止这些,而透过这些变化我们应该可以得到一些对于推动农业信息化、农村信息化的启示。
首先由于政府在群众中的公信力较高,因此政府应该成为农村信息化的第一推动者。不容置疑,农民还是最相信政府的,因此要有效推进农村信息化,需要政府组织办好一批农业信息网站,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服务。从四川移动与自贡市政府等地方政府联合推进移动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站的建设并共同推进相应网站构建及互联互通,我们可以看出,与政府联合推进农村信息化,不仅有助于提升信息服务的权威性,丰富信息服务的内容,更能减少一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障碍,提高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效率。
其次,解决好农业信息化、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必须被给予足够的重视。记者在许多地方采访农业信息化课题的时候都发现,在县一级或区一级已经有了信息服务中心,还有各类网站,且数目都不在少数,但是到了乡、村一级就缺乏相应的信息服务组织。这样农业信息化到乡、村一级就出现了信息接入“最后一公里”瓶颈以及信息来源“最初一公里”断档问题,因此需要采用乡级建立信息服务点、村级培养信息员的方法,健全乡、村两级信息传播网络。移动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站的建设尤其是农信机的进一步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可以说起到了信息化的“二传手”作用,这对于其他地区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最后,相关部门必须重视增加投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获取信息的能力,并着重培养农民的现代意识。一是现代的科技意识,即让农户具有学科技、用科技、走科技兴农之路的意识。二是现代的市场意识,即让农户具有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掌握市场动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意识。三是现代的信息意识,即让农户具有愿意为信息投入,注重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意识。同时,要大力指导农民提高信息收集、信息辨别、信息应用和信息反馈的能力和意识。让农民在接收信息的同时更要生产信息、传播信息,这样才能使农业信息化建设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