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区构筑数字化社会救助体系
来源:经济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本报讯    记者徐文营报道:北京市东城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社会救助信息系统,拓展网络化管理的应用领域,构筑了比较完善的数字化社会救助体系,以实现“社会救助工作一体化,社会救助管理信息化”的目标。

    社会救助信息系统的建立,使东城区26个社会救助职能单位的76项救助业务得到全面整合。2006年5月,信息系统开始在东城区16个委办局、景山街道及其所辖的8个居委会之间进行试运行。目前,这一数字化信息平台给东城区社会救助体系产生的影响初步显现。

    一是救助管理一体化。通过信息系统,区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实现了对全区社会救助工作的统一管理;各救助职能单位可以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统筹协调地开展救助工作;社会力量可以了解救助工作状况和救助需求,有效参与救助活动。

    原景山街道民政科科长张俊杰评价该系统:“省去了好多会议,也加强了各部门间的沟通联系,感觉方便多了。利用系统开展工作之前,我们首先是进行信息采集,光我们街道就700多户,1300多人。当时居委会要与这些居民面谈,收集各方面信息,然后集中将信息输入到电脑里,并且要把居民的各种证件扫描到电脑里,工作量相当大,说实话,当时是不太欢迎这个系统的,可是现在我们真正感到了它的便利,离不开它了。”

    二是救助行为规范化。信息系统以各救助职能单位的救助职责为核心,明确了76个救助项目在主体、对象、权限、程序、资源、实施、反馈等方面的标准,实现了救助行为全流程的规范,不但明确了救助标准,也提高了救助工作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时效性。

    三是资源配置最优化。信息系统可以通过对救助资源的细化分类,精准掌握资源情况,明确其与救助项目和救助主体间的关系,结合对救助法规政策中关键条件的分析,生成针对困难群众的救助需求的智能救助方案,根据困难群众的困难程度,确定救助资源与救助需求间的点对点匹配,实现精确而高效的配置目标。

    四是监督评价科学化。数字化社会救助体系明确了各项定性、定量评价指标,使各项社会救助工作实现了职责明确、流程公开、标准确定,对社会救助工作进行全流程、全方位、全时段的监督评价,促进了社会救助工作绩效全面提高。

    东城区民政局局长赵凌云告诉记者,东城区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将分三个阶段在全区推广,预计今年8月在全区10个街道全面推广应用。北京市社会救助信息管理平台的开发建设也已全面启动,东城区的试点经验将在全市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