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来源:常德市人民政府 更新时间:2012-04-14


 
 
常德市人民政府批转常德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的通知 
 
 
常政发〔2007〕10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德山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市人民政府同意市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常德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年—2010年)》,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七年六月十二日

\
常德市残疾人事业 “十一五” 发展纲要
(2006年—2010年)

    为进一步发展残疾人事业,使残疾人状况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相适应,依据《湖南省残疾人事业 “十一五” 发展纲要》、《常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制定《常德市残疾人事业 “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年—2010年》。
    一、“十一五”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带领残疾人共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基层工作、基础建设和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为主线,坚持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相统一,着力建立长效机制,依法推进残疾人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十一五”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
——残疾人状况大幅度改善,残疾人基本生活总体初步达到小康水平;
——全面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通过实施康复工程,帮助7.58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
——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完善残疾人职业教育体系,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
——登记求职的残疾人基本得到职业培训和职业指导,残疾人就业规模和就业质量有新的提高,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85%以上;
——开展贫困残疾人扶贫行动,帮助5万贫困残疾人和低收入残疾人增加收入;
——残疾人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残疾人体育活动广泛开展;
——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和无障碍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残疾人权益保障水平有新的提高;
——残疾人组织向村组、社区延伸,工作体系更加健全,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十一五”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工作原则
 ——坚持发挥政府主导、社会主力、残疾人主体的作用。各级政府加强对残疾人事业的领导,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的综合协调作用;各有关部门将残疾人工作纳入职责范围,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形成新时期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长效机制;各级财政部门将残疾人事业发展经费列入预算,加大投入,支持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坚持社会化工作方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参与残疾人事业。加强残联组织建设,提高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素质,充分发挥残联组织的“代表、服务、管理”职能作用。激励广大残疾人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培养、表彰一批残疾人模范和残疾人工作的先进典型。
——融入大局,协调发展。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各级政府加强领导,加大投入,进一步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
——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按照统一部署和基本要求,分类指导不同区县(市)、不同类别间残疾人工作。重视并加强农村残疾人工作。
——项目带动,讲求实效。组织实施一批为残疾人办实事的重点工程或助残项目,加大各级残联为残疾人服务的力度,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立足依法推进,着眼长效机制。完善和落实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法规政策,建立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和社会关爱残疾人的长效机制,依法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四、“十一五”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任务指标和主要措施
  (一)康复
    主要任务指标:
    1、加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康复服务能力,扩大康复服务面。农村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75%以上得到康复服务,城镇达到85%以上。
    2、全市75800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康复或功能补偿。其中:白内障复明手术20778例;低视力配用助视器443名,盲人定向行走和生活技能训练370名,装配假肢和矫形器608例,聋儿听力语言训练621名,智力残疾儿童系统训练378名,肢体残疾系统训练876名,6730名精神病患者得到综合防治,社区综合康复训练与服务10000名,供应各类残疾人辅助器具35000件。
    主要措施:
    1、完善康复服务体系。完善以卫生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加强康复专业队伍建设;打造全市白内障复明、假肢安装、聋儿语训等康复服务品牌;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社区服务机构、学校、幼儿园、福利企事业单位等现有机构、设施、人员的作用;指导残疾人家庭开展残疾人康复。
    2、拓展康复服务面。全面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在武陵、鼎城两区,建设白内障无障碍区;在全市开展盲人定向行走和生活技能训练服务;完善桃源、津市聋儿语训中心,办好聋儿家长学校,鼓励和扶持民办语训机构;指导社区、家庭开展康复训练;推行“社会化、开放式”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推广武陵、鼎城试点经验,在全市全面推开精神病群防群治工作,探索创建精神病人康复托养机构;以残疾人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社区服务机构、工疗养护站(点)为依托,开展智力残疾康复综合服务;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市城乡辅助器具供应服务网络;加强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康复科室建设,推动基层卫生机构开展肢体残疾康复训练与服务;加强脑瘫预防和康复;对麻风畸残者实施手术矫治或配备辅助器具;开展残疾预防与康复知识宣传,建立出生缺陷干预体系,减少残疾发生。
    3、做好残疾人康复救助和医疗救助工作。制定政策,采取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对家庭贫困的白内障患者、聋儿、肢体残疾人、智力残疾人、精神病患者给予相应的康复救助,对残疾人配备辅助器具给予适当资助;资助符合条件的农村残疾人家庭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符合城乡医疗救助条件、因个人负担医疗费过重难以承担且影响其家庭基本生活的残疾人,给予适当救助。
    4、保障康复工作经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残疾人康复经费纳入同级财政综合预算,并随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逐年有所增加。
  (二)教育
    主要任务指标:
    1、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
    2、发展高级中等特殊教育。保障符合国家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接受高级中等以上教育。
    主要措施:
    1、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纳入当地义务教育体系,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同步实施。
    2、全面推行随班就读和普通中、小学校设立特教班,整合资源,形成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全市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继续支持津市、桃源特教学校建设。
    3、落实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及其他途径的助学措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国家要求。贯彻执行《湖南省贫困残疾大学生资助办法》,对本市考上大中专院校的贫困残疾学生提供适当资助,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好为残疾大中专学生优先提供助学金和发放教育贷款制度。
    4、按照城镇与就业相结合、农村与生产和扶贫相结合的方针,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技能教育和中短期实用技术培训。重视并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
    5、制定奖励措施,鼓励残疾人自学成才。
  (三)就业
    主要任务指标:
    1、贯彻国家和省、市有关残疾人就业政策,依法推进残疾人就业和再就业,有劳动能力的城乡残疾人就业率达到85%以上。
    2、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残疾人就业服务需求基本得到满足。登记失业、求职的残疾人普遍得到职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
    主要措施:
    1、依法推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对未达到安置比例的,依法征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与地方财政有经常性经费领拨关系的机关、团体及事业单位应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由同级财政部门代扣。中央、省在常单位,自收自支的团体、事业单位,各类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应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由各级地税部门代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要严格按照《湖南省非税收入条例》的要求规范管理。
    2、扶持残疾人自谋职业。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兴办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奖励;适当扶持有能力的残疾人个体从业;开展开办福利性工疗机构、庇护性工厂安排精神和智力残疾人就业的试点工作。
    3、开展残疾人劳动就业执法检查和劳动监察,提高残疾人就业质量。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要切实发挥作用,拓展服务项目,完善服务功能,强化服务手段,为残疾人就业提供职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就业服务。
    4、建立残疾人职业技能优秀人才激励机制,举办全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选拔优秀人才参加全国各类残疾人技能竞赛。
    5、培训盲人按摩人员300名,其中医疗按摩人员30名,保健按摩人员270名。鼓励和支持在职盲人按摩人员接受继续教育。
  (四)社会保障
    主要任务指标:
    1、残疾职工普遍纳入社会保险范围,自谋职业的残疾人逐步参加社会保险。
    2、制定和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措施,贫困残疾人普遍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分类施保”的原则,适当提高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水平。
    主要措施:
    1、扩大残疾人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检查、监督,确保残疾职工参加社会保险;鼓励并组织个体从业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
贯彻国家医疗保障政策,将残疾人纳入医疗保障范围。帮助城乡残疾人加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大病医疗救助,让贫困残疾人病有所医。

    2、保障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认真执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逐步提高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等贫困残疾人家庭的生活保障水平。对农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法定抚养义务人无抚养能力、无生活来源的重度残疾人,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政府供养和救助。
  (五)扶贫解困
    主要任务指标:
    1、扶持5万贫困残疾人解决温饱,初步解决温饱的稳定增加收入。
    2、帮助6万农村贫困残疾人接受实用技术培训。
    3、帮助10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进行危房改造或建设新房。
    主要措施:
    1、各级政府将扶持残疾人脱贫纳入扶贫工作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同步实施,针对残疾人特点和需求,采取有效措施,扶持残疾人脱贫致富。
    2、广泛开展项目扶贫。全市每年通过扶贫项目扶持残疾人3000户。每个区县(市)创办一个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发挥培训和扶持示范作用,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提高经济收入。
    3、常年举办各类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帮助农村残疾人掌握一至两门脱贫致富的实用技术。
    4、采取政府预算一点、残联筹措一点和基层帮工帮料的筹资办法,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新建住房或改造危房。城镇修建的廉租房要优先安排残疾人租用。
    5、广泛开展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与残疾人贫困户结对子以及其他形式的“帮、包、带、扶”活动。
  (六)文化与体育
    主要任务指标:
    1、社会各类公共文化机构为残疾人提供服务,适合残疾人特点的特殊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多彩。
    2、残疾人参加全民健身运动的比例达到15%以上。
    3、残疾人竞技运动水平不断提高。培养、选拔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组团参加全省残疾人运动会以及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
    主要措施:
    1、拓展残疾人文体生活平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普遍向残疾人开放并提供便利服务和优惠,为残疾人参加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创造条件。公共图书馆(室)为残疾人提供便捷的借阅服务,盲人协会及盲人相对集中的地方开辟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场所。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设立为残疾人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专门场所并提供服务。
    2、丰富残疾人文体生活,增强残疾人身体素质。根据各类残疾人的特点,在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的残疾人组织和特殊教育学校、福利企事业单位,开展残健融合、形式多样、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艺术、体育、娱乐活动。抓好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依托体校、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招收、培养一批优秀残疾人运动员;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增加相应的设施,创造条件,鼓励、引导、组织残疾人就近、就地参加全民健身运动和社区健身活动。
    3、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选拔残疾人特殊艺术人才,参加第三届全省残疾人摄影、绘画比赛和第七届全省残疾人艺术汇演、第五届全省盲、聋、培智学校学生艺术调演。
    4、提高残疾人体育工作水平。办好常德市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市)开展残疾人运动员培训,形成梯次合理的残疾人运动员培训体系;组团参加2010年第八届全省残疾人运动会,力争有运动员参加2008年第十三届残奥会及其他国际国内残疾人体育赛事。
  (七)社会环境
    主要任务指标:
    1、人道主义广泛弘扬,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深入人心,扶残助残活动深入开展,基本形成良好的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
    2、推进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发展信息与交流无障碍,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营造宽松的环境。
    主要措施:
    1、支持和动员新闻媒体通过不同形式报道残疾人生活,宣传残疾人事业;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人道主义、自强与助残等内容的教育,营造关爱他人、扶助弱者的良好舆论环境。
    2、组织开展好“全国助残日”活动和“志愿者助残”、“红领巾助残”、“文化助残”、“科技助残”、“法律助残”等多种形式的扶残助残活动;全市每年定期开展一次助残募捐活动。
    3、组织好“十一五”“全市残疾人自强模范”、“全市扶残助残先进个人”和“全市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全市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评选活动,大力表彰先进。
    4、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宣传,严格执行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设计规范,对市城区和县城现有道路、建筑物、公共服务设施逐步进行无障碍改造,加强对已建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5、发展信息交流无障碍,采取盲文、手语、字幕、特殊通讯设备等辅助技术或替代技术,为残疾人接受和传播信息,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市电视台要开办手语节目,区县(市)广播电台要开设残疾人专题节目,影视作品加配字幕。
  (八)维权
    主要任务指标:
    1、建立“事业依法发展、部门依法行政、残疾人依法维权”的残疾人事业法制工作格局。
    2、开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制宣传,加大法律监督力度,形成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良好法制环境。
    3、建立残疾人维权工作机制,残疾人权益保障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
    主要措施:
    1、加强残疾人维权工作体系建设,建立以司法行政部门法律援助为主导、各级残联和社会团体法律救助为补充的残疾人法律援助机制。
    2、市、县、乡三级政府要普遍制定和修订残疾人优惠政策及扶助办法。加强对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在“五五”普法中,组织开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全社会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提高广大残疾人的法律意识,培养和提高残疾人法律工作者的维权能力和水平。
    3、加大残疾人保障法执法力度。通过开展执法检查,全面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法,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
    4、做好信访工作。建立残疾人信访工作机制,加大对重大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案件的查处力度,及时、妥善处理残疾人来信来访反映的各类问题,解决残疾人的困难,维护残疾人权益和社会稳定。
  (九)信息化建设
    主要任务指标:
    1、建设全市残联系统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提高残疾人事业各项业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2、依照残疾人事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全市残联系统综合业务数据和信息管理系统。
    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市、县两级残联建立信息化工作机构。
    2、建设信息网络平台。各区县(市)要建立残疾人事业网站,实现业务数据、政务信息的网上传输。建立残联系统业务数据库管理体系和残联内部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重点推进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发放残疾人证等业务工作的信息化。
    3、做好基本数据统计工作。建立基层统计台账,推进数据统计的电子化,提高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配合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对全市残疾人状况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利用抽样调查数据,开展残疾人事业理论研究。
  (十)残疾人组织建设
    主要任务指标:
    1、建立健全以区县(市)残联为主导、乡镇(街道)残联为骨干、村(社区)残疾人协会为基础的基层残疾人组织网络。
    2、加强残联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残联干部队伍素质,做好优秀残疾人人才的培养、选拔和推荐工作。
    3、各区县(市)建成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为残疾人服务的条件进一步改善。
    4、残疾人领证率达到80%。
    主要措施:
    1、完善乡镇(街道)残联组织机构,健全机制,加强力量,提高效能。健全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企事业单位的残疾人组织,乡镇、社区普遍设立残疾人专职委员,形成完整的残疾人工作组织体系。
    2、加强残联领导班子建设和残疾人干部的培养。加快市、县两级残联中青年干部及残疾人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配备工作。建立优秀残疾人人才库。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培训残疾人工作者,提高残疾人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水准和综合服务能力,造就一支思想好、作风硬、能力强、素质高,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
    3、加强专门协会工作。市、县要建立健全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并独立开展活动。专门协会要发挥“代表、服务、维权”作用,密切联系残疾人,活跃基层残疾人生活。
    4、严格标准,规范程序,做好《残疾人证》的管理和核发工作。
    5、加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功能,发挥作用,为残疾人接受康复训练、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和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供服务。


    五、常德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的实施

    为保证《常德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年—2010年)》的实施,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将组织制定配套实施方案,并在“十一五”中期和末期分别开展本纲要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估。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加大投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扎实做好残疾人工作,确保完成本纲要规定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