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 北京报道(梁钦):多位电子政务信息化专家认为,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化,已经从第一阶段的搭建基础设施网络向满足应用需求过渡。在这一关键阶段,必须重视信息资源的合理、正确的开发利用。
近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组与《光明日报》组织举办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专题研讨会”。会上,与会专家对于我国目前的电子政务信息化现状及未来规划发表了看法。
图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专题研讨会”现场
据与会专家介绍,当前,我国信息化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中国社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主任、社科院信息办主任解延德指出,中国有很多、很好的信息资源,但是目前没有很好的开发和利用。我国应该尽快建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一套机制。
解延德指出,如果我们可以把各个领域的信息开发利用起来,那么相信我们各级机构的办事效率会提升很多。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防范来自互联网上的文化侵袭。近年来,很多国外机构开始研究中国历史信息,甚至通过这些信息分析中国的外来。“我们如果现在不对信息加以保护的话,就像历史上丢失文物一样,我们只能到大英博物馆等地方欣赏本该属于我们的文物。”
解延德还指出,“文化是民族的,是世界的。但是说在世界上有地位,信息资源共享的时机与程度一定要把握好。放在信息化上也是一样,一定要以应用为目的,不要盲目全上马。”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估计,近几年我国仅仅在政务信息化的投入远远高于500亿元,但老百姓离享受电子政务信息化的成果还很遥远。
汪玉凯指出,世界银行将全球信息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处在第二个阶段向第三个阶段转化,中国整体处在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转化。
整个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共享是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在政务信息化的过程中,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共享也是最难的问题之一。未来中国要进一步推动政务信息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共享也是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陈传夫建议,应该制定《信息资源的增值利用法》,规范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通过颁发信息资源增值利用许可证的方式,促进政府信息资源的二次增值。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提出了信息大国向信息强国转变的六个创新,并分析了浙江地区中小企业自觉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形成行业网站聚集的现象,指出为中小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是发挥信息资源作用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帮助众多中小企业做小做活,形成产业群,其竞争力可以超过500强大企业。
北京信息产业协会秘书长徐祖哲列举北京市轨道管理不统一、市政交通一卡通不通市政项目、学生优惠公交卡还采用原始盖戳方法、桶装水质量监控不力、各部门争相发卡、各部门争相设置收费终端等诸多现象,对北京市在信息化过程中不注意信息资源共享的问题进行了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