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2006年11月10日在玉林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 长 金湘军

    各位代表:

    根据自治区部署,我市今年进行政府换届。现在,我代表市二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实现跨越发展的四年

    本届政府任期的四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好时期之一,全市经济增长加速,改革开放步伐加大,城乡面貌变化加快,群众得到实惠增多,各项事业成绩显著。四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市政协的支持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组织实施了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振兴工业、服务工业"、"爱我玉林,建我家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大会战,扎实推进玉贵走廊建设,夯实了经济加速发展的基础;实施"两个融入"工作思路,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中国·玉林),加速建设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主动参与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建设,经济社会开放度与融合度日益扩大;圆满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上的新跨越。

    (一)经济发展提速,综合实力增强。四年来,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到2005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356.25亿元,比2001年增加142.34亿元,年均增长11.7%;完成财政收入28.64亿元,比2001年增加13.2亿元,年均增长16.7%。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4%,农业产业化发展在广西处于领先地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8.2%,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1.7%;第三产业发展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同步增长,到2005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01亿元,年均增长12%。回顾我市的发展历程,年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从1950年算起共花了44年时间;突破200亿元,我们用了7年;突破300亿元,我们只用了3年。

    (二)经济质量趋好,发展后劲增大。经济发展逐步走上规模、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的良性轨道。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5年三次产业结构为29.3∶33.9∶36.8,实现了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鼓励支持企业产品创新和技术改造,优势行业、骨干企业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业大会战取得明显成效,引导产业规模发展,机械、水泥陶瓷、健康、服装皮革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一批电子企业落户玉林。品牌引领初见成效,培育发展了玉柴、玉药、三环和引进海螺、燕京、旺旺、晶辰电子等一批著名品牌,"玉柴牌"柴油机、"三环牌"日用陶瓷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占广西获中国名牌产品的2/5;"玉林制药"被初步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市经济开发区、北流日用陶瓷工业园区、容县经济开发区等一批工业园区初具规模,促进了工业向园区集聚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促进了服务业加快发展。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市民营企业已发展到18900多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8%,民营经济资产总额、出口额、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占全市的81%、80%和83.8%,成为我市经济的重要支柱,并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占县域经济的比重超过了70%;北流陶瓷、福绵服装、陆川铁锅、博白编织工艺品等县域特色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博白获"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称号,陆川获"广西铁锅生产基地"称号。县域特色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配套经济高速成长,劳务经济逐步壮大,促进了县域经济迅速崛起,整体竞争力位居全区前列。2004年度,玉州区、北流市进入了全区经济发展"十佳"县(市、区)行列,兴业、容县、陆川、福绵四县(区)荣获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是全区获奖比例最高的城市;2005年度,玉州区再次荣获全区经济发展"十佳"县区。

    (三)项目发展强劲,城镇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成效显著,一大批项目开工建设并相继竣工投入使用,新开工项目4461项,四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5.8亿元,年均增长44.6%。项目建设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超过60%。兴业海螺、燕京啤酒、旺旺食品、玉柴小挖、二铸、重机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六景至山心高速、山心至石南一级、北流至宝圩二级公路等一批交通设施先后建成,全市公路面积密度达43.9公里/百平方公里,是全国公路面积密度的2.2倍,在全区率先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洛湛铁路(玉林段)、兴业至岑溪高速公路、玉林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博白红土镍矿冶炼项目、玉柴小挖二期技改(中控)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和利用力度,缓解土地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新区建设带动旧城改造,城镇建设全面加快。全市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1.78亿元,开工建设项目342个。江南新区初具规模,城东新区加快推进,新扩展玉林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云天民俗文化世界、南流江整治和防洪工程、市体育馆、会展中心、江南公园、体育中心,以及玉林城区人民路、一环路、民主路改建等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建成,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品位有了新的提高,玉林市成为2005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之一。小城镇规划建设有序推进,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城镇面貌有了新的改观。全市城镇化率由2001年的27%提高到2005年的32.6%。

    (四)各项改革深入,开放程度提高。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全市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基本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城镇集体企业改革取得成效。财税体制、金融保险、农村信用社等改革稳步推进,稳妥处理农村"两会一部"及城市信用社遗留问题,玉林已走出金融高风险区,并在重建金融安全区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2005年末,银行业各项存款余额310亿元,贷款余额151亿元。物价、粮食、供销、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改革有序展开。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多区域合作成效明显。与广东中山市、浙江嘉兴市、西班牙萨拉戈萨市缔结为友好城市。主动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区和泛北部湾经济区,被自治区纳入北部湾(广西)经济区"4+2"格局。加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对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特别是通过举办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中国·玉林)、建设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玉林已成为投资发展的热土。四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000多个,合同投资额294.5亿元。投资10亿元人民币(其中日元贷款62.82亿日元,折合人民币4.62亿元)的玉林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开工建设,是建国以来我市利用外资最大的建设项目。外贸出口规模扩大、结构优化,2005年进出口总额达3.69亿美元,是四年前的两倍多,年均增长39.3%。

  (五)社会全面进步,群众生活改善。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城乡文明程度和全民素质不断提高。深入实施"科教兴玉"战略,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63%。大中小学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职业教育走在广西前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进展顺利。全民健身运动和竞技体育迅速发展,筹办2007年广西第11届运动会工作有效推进。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稳步开展并居广西前列,有效防控了"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疫情。计划生育国策进一步落实,稳定了低生育水平。重视做好国土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城乡环境质量逐步好转。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才、人事、统计、审计、工商行政管理、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检疫、海关、地震、测绘、气象、水文、农机、社会科学、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修志等方面工作全面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四五"普法有效实施,依法治市有序推进,社会治安逐步好转,人民内部矛盾得到有效化解。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民兵预备役建设取得新成效,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取消农业特产税并提前一年免征农业税,每年为农民减轻负担1.17亿元。饮水安全解困工程、农村基础教育、村村通广播电视、农村沼气池建设、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层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基层公安派出所建设、城镇化居民安居工程等为民办实事八大工程基本完成。重视解决库区和革命老区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投资近11亿元,建成项目2.37万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成效明显,建设人饮工程275处,解决25万人的饮水困难。库区移民新村建设及危房改造有了新突破,全民水利建设大行动收效明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扎实开展"创建数字农户、培养新型农民"活动和"三电合一"工作,推动了农村社会信息化进程。积极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稳步扩大城乡就业规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00%按时足额发放,城镇低保对象做到应保尽保,农村低保工作扎实开展,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四年来,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0.7%和8.8%;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9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73元。

    (六)政府职能转变,行政效能提升。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得到认真执行。虚心听取和采纳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四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91件,政协提案838件。积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和学习型政府,加快推进政府管理创新,重点在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上创新方法,推行精细化管理,政府公信力、约束力、执行力得到强化。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显著,2005年,我市政府门户网站绩效排全国333个地级以上城市第39位、西部城市第二位、广西第一位。今年,市政府又获中国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并应邀在中英两国联合举办的"社会创新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国际会议上介绍经验,得到了中外与会人员的肯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一站式"服务机制逐步确立。公务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行政效能有了新的提高。认真贯彻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行政许可法》和政府工作规则,政府行为不断规范,行政监察和反腐倡廉工作全面推进。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初步建立,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听证等制度逐步健全。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以及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凝聚着全市人民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饱含社会各界的关爱。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驻玉部队和武警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海内外所有关心、支持我市各项建设事业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在加快发展、扩大开放、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积累一些有益的经验,这就是: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开拓适合玉林发展的新路子;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必须切实转变各级干部作风,全面提升政府执行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这些经验,将为玉林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益指导,我们要在实践中弘扬创新,不断提高管理经济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够大,人均水平比较低,与全国、全区相比差距仍很大。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够高,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环境和体制性障碍还比较突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任务艰巨。群众生活还不宽裕,城乡发展不够协调,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政府自身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和谐社会建设任务十分繁重等等。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化解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今后五年工作的建议

    今后五年,是我市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开启"十二五"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时期,新一届政府所承担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繁重。根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战略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的目标,按照"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的要求,抢抓多区域合作新机遇,加速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区和泛北部湾经济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实现发展速度更快、发展质量更高,经济效益更好、群众实惠更多,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更加和谐,构建以人为本的富裕文明和谐新玉林。

    今后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

    ──经济增长更加稳健,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1.5番;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2%以上,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以上。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和5.5%,形成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下。

    ──社会环境更加和谐,持续发展明显进步。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下,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轨道。

    ──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和巩固,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持续好转,和谐玉林建设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效。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更加注重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化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巩固发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成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加快建设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开展对台高层次交流、高技术引进、高端产品培育,形成和推动玉林与台湾之间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农业经营管理理念,提升玉林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农林牧产品深加工,扶持发展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拓展农产品流通渠道;提高农民的务工技能和致富本领,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程,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继续抓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建立健全促进革命老区建设长效机制。以非公经济为主体,以集聚经济、配套经济和劳务经济为重点,发展壮大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探索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互动发展。

    (二)更加注重制造业与服务业,打造泛北部湾中小企业名城

    按照广西"一轴两廊"的"干"字形工业布局要求谋划玉林工业发展,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建设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为主的外向型工业基地。坚持品牌引领、园区集聚、开放带动、环境支撑、人才保障,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通过提升知名产品、知名企业、知名产业,扩大玉林城市的知名度。重点壮大机械、水泥陶瓷、健康、服装皮革等优势产业集群;抓住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良好机遇,认真研究引进电子信息企业的措施,促进电子信息产业从低端向高端,从零散向集聚发展,加大力度培育、壮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继续实施大招商、招大商,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和企业;倾力支持玉柴做强做大,巩固玉柴行业领军企业地位,支持玉柴加快开发柴油汽车和工程机械的升级换代;扶持壮大玉林制药、三环陶瓷、富英制革、海螺水泥、燕京啤酒、旺旺食品、晶辰电子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企业;积极打造北流陶瓷、福绵服装、博白编织、陆川铁锅等区域产业品牌。加快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建设,重点推进玉林经济开发区、玉柴工业园、北流陶瓷工业园、容县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园区建设。加快规划建设北部湾(广西)经济区龙潭产业转移园,积极推进博白文地产业转移园建设。完善落实工业发展政策措施,加快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建设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房地产、旅游、文化、金融、信息、科教、中介、社区服务十大服务行业。加快国际化中药交易物流港、农产品等批发市场和商品物流设施建设,把玉林打造成为区域性商品物流中心;继续办好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中国o玉林),提升会展规模和层次,做大会展经济,把玉林建成广西重要的会展城市;以云天民俗文化世界为龙头,建设特色旅游强市。(三)更加注重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加快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

    按照广西"十一五"城镇化发展规划关于建设"四群四带"城镇体系的要求,不断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强度投入,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持之以恒开展城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快玉州-北流-福绵一体化建设进程,推进玉林中心城区东扩南拓,做强做大中心城市。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围绕骨架拉大、产业做强、市场搞旺的目标,集约发展县城和小城镇。立足功能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县城的承载功能和辐射带动力,培育县城增长极。重视城镇规划,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塑造城镇特色,提升城镇品位。面向市场搞城市建设,树立经营城市(城镇)理念,引入市场机制,有效整合城市资源,特别是要从盘活城镇现有闲置土地、厂房、城中村改造中解决城镇开发用地。以公开公平竞争方式出让国有集体土地资产,为城镇建设筹集资金。在市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成功进行开发性金融合作的基础上,逐步把开发性金融合作延伸到县(市、区),通过多方筹资和招商引资,加快城镇建设步伐。

    (四)更加注重项目投资,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经济发展项目化,项目发展目标化,目标落实责任化",抓好影响全局的重大产业布局、重大结构调整、城市建设、社会发展,以及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力争五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以上,保持投资对经济的强劲拉动,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坚持用开放和市场的办法,大力培育和引进多元投资主体,健全项目目标责任制和激励机制,强化对项目的动态跟踪管理服务,保障重大规划项目的实施。通过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带动中小项目成批连片发展。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策划、论证、包装一批重大项目,充实项目储备库,并加大项目争取工作力度,力争更多重大项目纳入自治区层面统筹新开工。拓宽项目融资渠道,争取国家、自治区对我市更多资金支持,引导和聚集社会资本。落实重大项目责任制,抓好项目建设管理,形成每年开工建设一批、续建一批、投产一批、开展前期工作一批、储备一批的重大项目发展格局。重点推进玉柴机器系列项目、玉柴物流重点项目等;推进兴业、北流大型水泥生产项目,建设中南地区水泥生产基地;继续推进容县晶辰电子、晶石电子,北流佳鑫电子、嘉裕电子,兴业鑫兆兴电子等电子产业项目建设。抓好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中国o玉林)签约项目落地建设。明年启动建设总投资超60亿元的玉林至铁山港高速公路;配合推进洛湛铁路(玉林段)建设,确保2008年建成通车;加快兴业至岑溪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容县至平南至藤县、浦北至宝圩等一批省际县际公路建设,架构通畅的交通网络。积极推进大容山风力发电、抽水蓄能发电项目,建设清洁能源基地。加快推进玉林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全面提升玉林环境水平。大力推进国际化中药交易物流港、福绵"世界裤都"等工业项目和房地产、酒店、旅游等服务业项目建设。以龙潭红土镍矿冶炼项目建设为契机,延长产业链,建设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有色金属加工基地。加快玉林至北海铁路、玉林至钦州高速公路等一批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五)更加注重多区域合作,实现更高层次对外开放

    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抢抓多区域合作新机遇,在加快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同时,主动融入"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参与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形成高层次、全方位、宽领域对外开放新格局。

    主动接纳泛珠三角经济区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和产业的辐射,加快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市场和基础设施的对接融合,通过推动区域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玉林与粤港澳的市场相通、资源共享、产业互补,争取更多的东部产业落户玉林。积极参与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发建设,加快交通物流建设和城镇群建设,主动引进和延伸临海工业产业链,使玉林成为北部湾地区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和物流腹地,成为我国东部、中部与泛北部湾连接的交通物流枢纽。充分利用好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让更多的台湾以及其他各地农业企业家和种养业主落户玉林,促进玉林农业开放开发。利用玉林浙江商会、温州商会等商会组织的平台,发挥各地客商的先导推介作用,主动搞好服务,促进扩大投资和"以商招商",力争更多的客商在玉林投资创业。抓住国际国内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筑巢引凤",把玉林建设成为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利用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中国o玉林)品牌,发挥侨乡优势,以侨引侨,以侨引资。创新招商机制,优化招商队伍,使招商工作市场化、专业化、常态化,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全方位加强对外经贸合作与交流,扩大利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

    (六)更加注重人本民生,推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加快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逐步实现由"玉林制造"到"玉林创造"的过渡。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突出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地位,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巩固提高"两基"水平。推进教育集中区建设,提高高中教育普及率,大力支持服务玉林师院发展,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创办高水平的高等职业院校,力争创办一所亚热带农业研究院所,把玉林建设成面向泛珠三角经济区和泛北部湾经济区的人才培养、输送重要基地。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建立人才创新激励机制,加快人才市场建设,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构筑富有吸引力、充满活力的人才新高地。加强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市体育中心等体育场馆建设,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做好体育竞赛工作,集中力量办好广西第11届运动会。建立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降低人口出生性别比,巩固低生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加快节水型社会和生态玉林建设工作,建设以大容山水源林保护区为重点的水源涵养保护区,加强封山育林绿化,城镇周边严禁砍伐开垦,已经开垦的要尽快复种树木绿化。加强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尤其要清除城镇周边、江河上游的污染源。大力推进生态镇、生态村、绿色生态家园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增加就业岗位放到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加强就业培训,完善就业服务,开拓劳务输出,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金,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全覆盖,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不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积极发展社会救济、社会互助和社会慈善事业,继续搞好扶贫开发,完善自然灾害紧急救援机制,建立完善困难群体帮扶救助制度。

    (七)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步伐

    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精神文明创建为载体,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广大公民素质,促进人与人友好相处和互助友爱;从健全民主法制、完善体制机制着眼,从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平衡和谐发展、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等重要方面着力,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规范行政行为和行政执法活动,依法管理各项社会事务,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的联系,充分发挥他们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作用。积极推进司法改革,强化司法监督,保证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为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提供法制保障。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村民和社区居民民主自治机制,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充分发挥城乡基层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积极抓好普法教育,增强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健全完善法律援助体系,依法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认真对待和合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加强政法基层基础建设和队伍建设,加强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公共安全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加大力度清查打击侵财案件、非法"六合彩"、传销等活动;抓好安全生产和防震减灾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重视民兵预备役建设,推进国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八)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努力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

    认真贯彻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行政许可法》和政府工作规则,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法制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健全政府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推行政府绩效评估、行政监督、审计监督、行政问责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促进政务的公开透明,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高政务运行效率。进一步推进"数字玉林"建设进程。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深化政府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公务员的开拓创新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强化公务员作风建设,增强责任感,把各项工作抓实抓好。

    全面深化企业、市场和社会领域的改革,革除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保障体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加快推进城镇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增强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强对政府投资的管理,规范政府投资行为。继续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逐步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积极推进城市管理、税收管理、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改革,不断建立起符合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发展和规范管理各类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深化"诚信玉林"创建活动,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挥金融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毫不动摇地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把玉林建设成中小企业创业的乐土。

    各位代表!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我们肩负的使命神圣而光荣,责任重大而艰巨。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的领导下,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团结拼搏,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玉林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