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建设
来源:黑龙江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进一步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发展观和方法论。不仅指出了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的问题,而且指出了发展的途径和方法的问题。深刻学习领会和把握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成果,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抓住第一要义,加快推进文化建设。讲话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这一科学论断,把文化发展提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意义重大而深远。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高度更多地取决于文化含量的程度。在进入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的同时,文化的软实力显得愈加重要。任何一个重大经济活动、社会发展决策的出台,不仅需要多方面的信息依据,而且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论证。实践也充分证明,决策者的科学理论水平支撑着也制约着决策水平,所以,我们党始终要求和大力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建设;一个团队、一个民族的综合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其在社会和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二是文化的凝聚力决定发展实力。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泱泱大国,我们从事的是亿万人参加的社会主义事业,没有一个统一的文化之魂的统领和凝聚,必将是一盘散沙,难以成就大事。所以,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目的就是通过这种核心文化建设,起到凝聚中华民族的巨大力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三是文化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现代文化既是精神食粮,又是经济消费;既是精神大厦,又是经济产业。当今社会,文化不仅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是拉动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我们的战略选择。四是国家主流文化的强音是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在文化国际化的时代,各国都以自己的主流文化争取国际话语权,抢占国际地位的制高点。特别是网络文化的快速蔓延,既给本国文化发展提供良好机遇,更给文化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所以,研究、创新和发展主流文化,探索和加强网络文化建设都具有战略意义。

  坚持以人为本,让文化更好地服务人民。讲话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我们要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丰富实践的高度加以认识和理解。一要践行党的宗旨,使文化更好地服务人民。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我们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学艺术要为人民大众服务。这既是我们文化的出发点,也是文化发展的源泉。二要保障人民的文化权益,使文化更好地惠及人民。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有享受文化教育、文化娱乐、文化赏评、文化交流等权利。我们要依法加以保障和维护。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方便条件。特别是对农村和偏远山区,要尽快解决看书、看戏、看电影电视难的问题。三要活化载体,让文化更好地表现人民。人民是社会的主人,是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文化源于人民,更要歌颂人民、表现人民。要把镜头、版面让给群众,不仅让他们看电视,而且让他们上电视。四要面向未来,用先进文化教育人民。要始终坚持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未来理想的共产主义结合起来,立足本阶段实际,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把握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文化。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发展不平衡,群众需求多层次。同时又在高新技术快速发展,国际文化交流迅速的特殊时期,我国文化建设与管理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推进文化又好又快发展,一要坚持全面性,促进各种文化的整体提升。社会主义文化内涵相当广泛,包括教育、科技,文学、艺术,思想、道德,理论、舆论,等等,在内容上要全面推进,不可偏废。在硬件建设上,广播、电视,展馆、剧场,学校、科研,等等,都要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在人才队伍上也都要全面提高。二要坚持协调性,促进文化的和谐发展。社会的和谐首先是文化的和谐。文化的协调发展涉及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重点是要协调好主流文化与多重文化需求的关系,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尊重群众多重文化需求的前提下,关注和倡导积极的文化因素,引导群众文化需求向更健康、更积极、更先进的方向发展;要协调好文化精品生产与群众文化活动的关系,既要精心打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更要搞活群众文化活动,让群众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积淀文化底蕴,发掘文化题材,培育文化新人;要协调好继承历史文化、借鉴外来文化与创新时代文化的关系,坚持人类文明成果世界共享的原则,积极吸纳中外古今的一切优秀文化元素,但必须是立足于打造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优秀文化,等等。三要坚持可持续性,打牢文化发展的实力。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在推进现实文化发展的同时着眼其长远和未来发展。要重点抓好人才资源建设,集中力量培养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发挥他们在文化高端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还要下气力抓好工作一线的骨干力量的培养提高,鼓励他们干事创业,也要做好基层特色人才及民间艺人的培育,给他们锻炼和施展才华的舞台,这是推动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要突出抓好历史的、民族的、特色的文化资源的保存和开发,有些已带有抢救性质,只有把这些文化传承下来并加以开发,我们的民族文化才能经久不衰,发扬光大;要着力打造有特色、有内涵、有影响、受欢迎的文化品牌,做大做强文化品牌将是我们受用不尽的文化源泉。

  注重统筹兼顾,切实解决好文化发展中的一些制约性问题。在文化上做好统筹兼顾,首要的是把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统筹考虑,物质的丰富和精神的富有是人民的共同追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物质发展的动力。我们既要加大对公益文化事业的投入,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又要对文化产业给予扶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把城乡文化发展统筹安排,既要发挥城市文化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给予优先发展,又要兼顾乡村的文化需求,在加快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引导文化消费,要广泛开展送文化下乡服务活动,要形成机制,常下常新;要把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统筹兼顾,政府要加大公益性文化的投入,保障公民的文化权益,属于公益范畴的,就不能采取产业化的方式,国家应对文化产业加以战略性扶持,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然后再反哺文化事业,增大群众文化需求又能拉动文化产业发展;要把文化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筹解决,这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问题,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是强调文化的社会属性和社会责任,始终把握好文化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导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文化产业也要追求经济效益,但绝不能违背社会责任;要把文化建设与文化管理统筹研究,现代科技迅速发展,建设步伐迟缓就是被动,建设步伐加快就带来管理难度,但是,管理不能被动,要从建设的角度加强管理,以建设推动管理;要把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机制创新统筹推进,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焕发广大文化工作者勇于创新的积极性,使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充分释放、文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使当代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作者张翔单位:省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