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问题与对策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好,有效解决当前农村各类突出矛盾和问题,这是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向全党提出的重要任务,不管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离不开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卓有成效的工作。农村工作千头万绪,而最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就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这是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把广大农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重要组织保证,也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
一、当前农村和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党员整体素质不高。或文化素质偏低,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意识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真本领;或政治素质不高,只管自己富,不管大多数,在班子中不服众,在党员中无威信;或年龄偏大,虽有良好的愿望,但工作力不从心,无法正常履行职责。普遍存在村支书难选的问题,一些具备条件的党员,主观不愿干,愿干的党员除上述原因外或年老体弱,或“双带”能力差。
支部、村委整体功能发挥不好。有的片面强调党支部的核心作用而忽视村委会的村民自治作用,事无巨细、大包大揽,有的片面强调村委会的村民自治作用而忽视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导致班子整体合力不强,工作中不能形成互补,支书、主任不团结,彼此不信任。
班子主要成员个体综合素质不高。工作中不能独挡一面,遇事推诿,办事拖拉,工作效率低;缺乏事业心、责任感和主动性、创造性,为官一任,面貌依旧。致使在班子中无凝聚力,在党员中无号召力,在群众中无向心力,说话无人听,办事没人跟。
经济发展不快。有的支部没有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路子,没有启动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主要经济项目,无“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支柱产业支撑,相应的村级服务组织尚未建立或有名无实,导致基础设施滞后,集体经济无收入,农民增收难度大。
村风民风差。由于缺少正气上扬的思想文化,缺少对农民教育的投入,缺少有的放矢的思想政治工作,致使一些地方封建迷信盛行,宗族势力介入社会政治事务,国家观念、集体意识、奉献精神日渐淡漠。
二、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要目标和方向,加大对农村的投入
一是以电网、道路、饮水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二是以多形式、多载体,以农民身边事、身边人中典型为榜样的讲文明、树新风、乐于奉献和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传统教育的投入,让先进上扬的思想文化在农村有平台、有阵地,同时加大惩治邪恶,弘扬正气的力度;
三是农村经济发展涉及的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直接面向群众,直接面向基层,直接面向解决实际问题,杜绝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关系项目;
四是经费在以国家工业反哺农业的基础上,可以在我国推行省管县的体制改革,减少中层管理环节和行政成本,以进一步解决对农村投入不足的问题。
创新以加强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思路
一是在村级组织班子的职数设置上实现精简、统一、效能的目标。支部、村委各设3职,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两委委员尽可能实现交叉任职。村委会设一名副主任,两名委员,其中一名妇女委员。村委会3名干部可分别兼任文书、计生专干、团支书、民兵连长、治保主任,妇女委员同时兼任妇女主任。保持村级班子日常工作为5人,即支书、村主任1人,副主任1人,文书专干1人,妇女主任1人,团支书1人。
二是在选人标准上不拘一格用人才。要冲破习惯势力的禁锢,不能把稳当不出问题作为唯一标准要求,而对有点问题的人而拒之门外,只要主流好,能带领群众把商品经济搞上去,就选用谁。
三是在选人范围上做到多层次、多渠道选拔人才。不能局限于在现有党员干部上绕圈子,既要从现有党员干部中挑选,又要注意从普通党员中挑选;既要从本村范围内挑选,又要注意在本村范围外挑选;既要从务农人员中挑选,又要注重在从事第二、三产业中的人员中挑选,更要注重从善于发展商品经济的各类个体户、经济联合体、私营企业老板、回乡知识青年和复员退伍军人中挑选。
四是在党员发展和后备干部选拔上要适应新时期村级组织建设的需要。对于基本符合党员标准的“双带”能人要及时和侧重培养,对于适合任支书、村委主任的人选更要及时作为后备干部加以培养锻炼。对于是党员的后备干部可以配备为不拿固定报酬的支部副书记或委员,不是党员的后备干部配备为不拿固定报酬的村主任助理,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接受考察和得到培养、锻炼、提高。
五是在对组织班子的要求上从满足于过得去转到能带领群众迅速开创商品生产新局面的高标准上来。不仅要对那些问题较多的基层组织作为重点及时进行调整,而且还要对那些工作一般化,没有什么作为和建

[1] [2] 下一页

树,尤其是打不开商品生产和工作局面的基层组织进行及时调整。对基层组织中难以担当领导商品经济重任的一部分年老体弱、缺少文化的老同志,既要肯定他们过去的贡献和尊重他们,又不能无原则的迁就和照顾,也要做好工作,果断调整。
六是在组织班子的组合结构上从只注意个体素质转到注重班子的群体素质上来。班子成员的年龄,一般应由45岁左右、35岁左右、25岁左右的年龄结构组成,使班子成员的新老更替形成一个自然梯次。班子成员的文化结构多数应由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组成。在整个村社干部中,按照“智能互补,专业配套”的原则,合理配置组织班子群体,力争做到既有熟悉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又有懂得生产经营管理的干部;既有以工副业见长的能工巧匠,也有精通种植业的庄稼把式。同时也要注意组织成员的气质特征,做到刚柔相济,配合默契,减少内耗,提高效能
七是在领导班子建设的内容上,要从偏重组织调整转到抓整个班子建设的配套建设上来。组织班子建设是一项多元的总体工程,必须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统筹安排,综合施工。要立足当前,放眼未来,注意把组织调整和思想整顿结合起来;把班子调整和建立后备干部队伍结合起来;把对干部的使用同进行比较系统的培训结合起来;把组织班子成员的思想教育同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结合起来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