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
来源: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更新时间:2012-04-14

 

    为了进一步促进全州商务事业健康、稳定发展,根据《甘肃省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临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我州商务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期间商务工作开展情况
    “十五”期间,全州商务工作按照“以特色工业为基础、优势产业为支撑、商贸流通为突破口、改革创新为动力,内外贸双轮驱动,市场、信用、服务三大体系共建,发展大商贸、大市场、大流通,把临夏建设成为甘肃中南部民族贸易区”的总体目标,培养市场主体,提升市场档次,发展新型业态,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强化行业监管,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国内外的经贸合作,发展出口贸易,商务事业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05年底,全州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亿元,同比增长11%;完成出口创汇675万美元,同比增长26%。
    1、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商贸流通持续活跃。一是加强市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通过政府引导,动员社会力量,结合经济园区和小城镇建设,突出重点进行市场建设,印发了《关于加快十大市场、十条特色商品街、十大商场建设的意见》,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市场档次。积极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及代理制、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新型营销方式。同时大力发展生产资料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目前全州有135个市场、17090个商业网点,共有代理制企业22家,连锁店172家,大中型便民超市22家。二是重点扶持、发展壮大商贸龙头企业,深入调研,确定了八坊集团、华安生物等一批具有一定实力的商贸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三是结合实际出台了《临夏回族自治州牲畜屠宰管理办法》,对全州肉食品行业实行监管,保证了人民群众的食肉安全。同时对盐业、食品、酒类、医药、生产资料等专业市场进行重点整治,净化了市场经济秩序。四是对全州消费品市场及节假日大宗商品的购、销、调、存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为州内市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2、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充分发挥驻外办事处内联外引、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宣传推介临夏,提供劳务、经济信息服务等工作。2006年设立了马来西亚·吉隆坡代表处,为我州进一步开拓东南亚市场、开展国际经贸合作创造了条件。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国际贸易,增加出口。以中东市场为重点,先后六次组团赴沙特开展经贸考察,2003年在沙特吉达市设立了经贸代表处,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沙特吉达·中国甘肃临夏经贸洽谈会”,参展商品主要有帐篷、纺织品、蜂蜜、食品、民族用品等30余种,共完成交易额1212万元人民币。
    3、对外联系更加紧密,外资外援工作成效明显。利用各种渠道和途径,想方设法、积极争取国际援助项目。通过省上和国家有关部门,主动加强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教科文组织、儿童基金会、人口基金会等国际组织的多边合作关系,争取医疗卫生、基础教育、扶贫等领域的无偿援助项目;加强与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双边合作关系,争取环境保护、人力资源开发、畜产品开发及畜牧专业管理人员培训项目;加强与国际上从事发展和经济合作交流的民间组织和基金会的联系,积极争取社区综合发展、技术培训扶贫等项目;加强与临夏籍华侨、关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卫生、人饮工程的国际友人和企业家的联系,争取更多的社会事业项目、援助资金。从1981年至2005年,我州各类受援项目59个,受援资金2579.4万美元。
    4、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出口额明显增长。我州出口贸易中民营企业和农产品出口占主导地位,这是我州出口贸易的一大特点。全州出口创汇1999年为2.2万美元,首次突破零,到2005年,全州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达15家,出口商品有豆类、蕨菜、硅铁、干酪素、地毯、皮革制品等30余种,主要销往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意大利、埃及等国家和地区。“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出口创汇1950万美元,年均增长45%。同时成立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临夏支会、国际商会临夏商会,并开展了原产地证办理业务,积极促进出口贸易。
    “十五”期间,我州商务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和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现代商务观念滞后,发展“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的现代商务理念还没有真正形成;二是支撑商贸业发展的产业相对脆弱,工业产品缺乏;三是市场结构不尽合理,市场体系单一,市场特色不鲜明,管理机制不健全,营销方式比较落后;四是商贸业发展的环境趋于弱化,集散地商贸发展职能减弱;五是商标、品牌意识淡薄。2005年底,全州共注册商标160件,省著名商标仅有“五山池”、“黄河”、“鬼见愁”等;六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经营者信用意识较差。
    二、“十一五”商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要实现我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商贸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必须突破量的增长,实现质的飞跃,从而发挥出对商务经济的龙头带动作用和市场导向作用。从区位优势和市场潜力分析,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商贸业仍然是我州经济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十一五”临夏州商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打民族牌、走民营路、谋富民策、建和谐州”的基本路子,着眼国际、国内两大资源和两大市场,发展“大商贸、大市场、大流通”,围绕全州“一线两点”发展布局,城镇抓特色,农村抓网络,市场抓提升,服务抓规范,外经抓拓展,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综合竞争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努力把临夏建成背靠青藏高原,面向东南部地区,连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走向国内外大市场的甘肃中南部民族贸易中心。
    奋斗目标是:到“十一五”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亿元,年均增长11%;出口创汇达到1680万美元,年均增长20%。
    三、“十一五”重点工作任务
    1、加快产业开发,强化支撑商贸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把产业优势转化为贸易发展优势,培育具有贸易增长潜力的产业。一是紧紧围绕我州三大特色产业即清真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加工、水电能源、特色旅游业,集中财力物力,全力培育清真牛羊肉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毛纺地毯加工业、畜产品皮革加工业、清真食品加工业、冶金建材加工业、民族用品加工业和旅游商品加工业八大优势产业,建成一批龙头企业。二是依托资源优势,全力培育临夏品牌,积极扶持清真食品、清真牛羊肉、啤特果汁、临夏黄酒、真空百合、临夏砖雕、民族地毯、皮革制品、干酪素、肠衣、中药材、蚕豆、花椒、油菜、旅游等已经显现优势的产品,扩大规模,占领市场,推出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名牌产业和陇货精品。三是以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开发,通过多种渠道,力争新上和改扩建一批商贸业基础设施项目,加快产业升级。重点做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信福工程”、“东桑西移”等国家商务部重点项目。
    2、加强市场建设,努力提升商贸业发展的档次和水平。坚持把流通现代化作为带动生产现代化的主要手段,以我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中心,以优势产业为依托,运用贸易促进、优化资源配置和技术进步,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使贸易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大力发展物流业、服务业,加快构建我州现代物流体系。一是在发展重点上,根据我州的区位优势和经济特色,统筹规划,着力提升以下专业市场,即:广河县皮毛、皮革制品、茶叶市场,永靖县旅游、无公害蔬菜瓜果市场,东乡、康乐、和政、积石山、临夏县的活畜、洋芋、药材、花椒、油菜市场,临夏市应着重完善市场功能,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在兰郎公路沿线建立和布局各类专业市场,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汇点,提高市场资源的整合水平。三甲集在巩固提高原有市场的基础上,通过软硬环境的进一步改善,留住客商,增强皮毛、茶叶等过境商品的集散地功能;和政蒿支沟、临夏市南龙、八坊集团、临夏县双城、尹集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发展活畜、皮毛、粮油中转市场。三是大力发展房地产、金融、劳动力、技术、信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市场。四是调整经营方式,鼓励企业采用国内外先进的营销方式和管理机制,发展连锁经营、便民超市、代理制等新型业态,拓展网上交易、电子商务等先进流通方式。采取更加优惠的招商引资办法,引进省内外大型商贸企业集团入驻临夏,兴办大型超市或购物中心。
    3、注重节会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鉴外地经验,发展节会经济。一是在继续办好“莲花山”、松鸣岩等花儿会,红枣节、油菜节等具有浓郁地方特点的县级小型节会外,探索举办以“黄河三峡”或民族特色为主题的较大型节会,以节会促开放、促发展,在办会方法上既注重形式,更注重实效,通过发展节会经济促进临夏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二是积极主动参与国内外大型节会,在参会方式上由政府牵头,企业作为节会的主体,有选择地组织参加兰洽会、广交会、津洽会、西交会、厦洽会、东盟博览会等一系列国内外重大节会,有计划、有侧重的打出如临夏砖雕、手工地毯等更多品牌。三是整合现有招商引资资源,逐步构建符合我州实际的投资贸易促进体系,建立协调统一的投资贸易管理机构,使招商引资等投资贸易促进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采取节会招商、组团招商、亲友招商、网上招商等多种措施,推介临夏 资源优势,吸引外地客商到临夏经商办企业,吸引临夏籍在外人士返乡发展。
    4、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强横向经济协作。充分发挥驻外办事机构的“窗口”作用,扩大经济合作协作,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等外向型经济。加强与联合国等机构的合作,大力争取无偿援助项目,积极争取其他国家在环境保护、扶贫、人力资源开发及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援助项目。继续发挥好沙特·吉达、马来西亚·吉隆坡经贸代表处的作用,进一步开拓国际贸易市场,重点拓展以沙特为中心的中东市场和以马来西亚为中心的东南亚市场,加大商品推介力度,扩大国际经贸合作。同时继续全力办好每年一次的“沙特吉达·中国甘肃临夏经贸洽谈会”。充分利用青藏铁路建成后的有利时机,以拉萨和格尔木为重点发展地区,进一步挖掘我州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人文优势,因势顺变,在青藏地区兴办临夏创业园和物流中心平台,找准新的发展点,扩大市场份额,使临夏商贸业在青藏地区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坚持政府组织与民间开拓相结合的办法,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务工经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劳动技能,拓宽劳务范围,以劳务促流通,以流通带劳务,增加劳务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力争迈出国际劳务输出的新步子。
    5、扩大对外开放,发展进出口贸易。大力改善我州投资的软件和硬件环境,加强对外联系与交流,研究探索节会经济,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既要引进资金和项目,又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流通模式、流通业态、流通技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关注和支持外贸出口工作,加快基地建设步伐,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上,重点面向中东和东南亚国家开展经贸合作,努力增加特色商品出口,增强创汇能力。进一步拓展国际贸易新领域,指导企业利用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积极开辟国际市场;鼓励优势出口产品如手工地毯等,充分利用产品和市场优势,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出口品牌;对农产品出口企业实行积极的鼓励政策,支持出口龙头企业与发展优势原料基地相结合,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推动农产品出口快速健康发展。全面落实进出口贸易的各项政策,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努力实现量的有效增长和质的稳定提升,不断壮大我州对外贸易的整体发展实力。
    6、营造社会信用体系,创造良好的商贸业发展社会环境。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一种人人都是环境,事事都是环境的氛围。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发展意识,着力营造亲商安商重商富商的投资环境,创新创业的思想环境,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安全文明的社会环境,为投资者和建设者提供一个公平、合理、守法、诚信的发展创业平台。二是大力提倡和培养流通企业的信用意识,运用法律的、行政的、市场的手段,加大商贸流通领域信用建设力度,努力建立流通业的信用体系。三是落实制定优惠政策,已出台的政策要落实到位,对新办的企业采取多予少取、放水养鱼的办法,在土地征用等方面给予优惠;对出口创汇企业,在资金、出口退税、创汇补贴等方面给予扶持;对农产品的出口、外销方面开通“绿色通道”。四是加强协调,帮助企业解决贷款难的问题,努力扩大生产规模;对一些困难企业,应采取政府贴息、企业贷款的办法,扶持发展;同时要采取“政府引导,民间投资,市场运作”的模式,办企业、建市场,发展现代物流。五是实施品牌战略,在大力发展特色产品的同时注重培育一批品牌产品,在打造品牌上要实实在在去做,组织一定的力量,投入一定的扶持资金,抓主抓重抓突破,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创出临夏名牌产品。
    7、加强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组织、协调和动员各有关方面的力量,按照“治标与治本、打击与扶持、防范与教育、整顿与规范相结合”的方针,综合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促进我州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重点抓好酒类商品市场、定点屠宰市场的整治和检查,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抓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的食品、药品市场专项整治,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建筑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保护知识产权,打击非法传销和各种商业欺诈行为等经济犯罪活动,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8、加快商务发展步伐,全力推进我州商务发展。一是拓宽思路,改进工作方式。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着眼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大市场,主动融入兰州1小时核心商圈和3小时经济圈,寻找发展机遇,明确发展重点,及时研究解决商务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设服务型政府。二是有计划的组织经济管理干部,特别是企业家到外地和国外考察学习,拓宽视野和发展思路,寻找新的商机。同时要加强干部培训,提升经济管理水平。三是理顺商务工作机构,整合商务工作力量,稳步有效地开展各项商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