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电子支付命悬央行 牌照不是救命稻草
来源:IT时代周刊 更新时间:2007-07-16
    牌照始终是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一块心病,如今这样的期盼到了临界点。

  有消息显示,央行的《清算组织管理办法》数易其稿后,公布在即,第三方支付业将迎来牌照时代。 
  
  “在政策还不明朗的情况下,企业的任何投入、任何动作都是冒险”,一位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老总告诉《IT时代周刊》,但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总裁陆兆禧却说,“每一次听说要发了,我们就充满期望。”

  政策的制定,给这个产业带来冰火两重天的境况。由于准入门槛高,牌照成了稀缺资源,行业佼佼者获取牌照的希望最大,这也意味着其他支付企业将面临“或被合并或转行”的命运。

  监管之忧

  两年前,第三方支付还在央行的视野外。

  与电子商务共生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诞生之初为网关接入服务商,是标准的“互联网草根”。由于技术单一易复制,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行业的发展停留在低价竞争阶段。

  真正引起央行重视的,是第三方支付企业提供的“虚拟账户支付工具”服务,这是一种连接网络卖家和买家的独立账户管理服务,买家先将钱打入第三方开的账户上,收到卖家的货品验收后,给第三方发出确认信息,此时,第三方才将账划归卖家。

  一位专家告诉本刊记者,“独立账户管理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网络交易中的信用问题,但是第三方支付企业中存在着大量的资金沉淀,这些资金的利息怎么算?资金用途在监管上存在难度。一个潜在的风险是,第三方支付企业有吸储能力,这可能给非法转移和套现提供便利。”

  这种基于互联网技术诞生的新支付方式,也成为金融业的新问题。前不久,央行发布的《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中提出,“将打造一个以人民银行为核心,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体,支付清算组织为补充的支付服务组织体系。”第三方支付企业属于支付清算组织之列。

  而在这之前,第三方支付被央行定性为“非银行类金融业务”。据消息灵通人士介绍,这次牌照的发放,央行除了制定资金门槛外,将综合考虑企业的盈利能力、信用记录、社会贡献等方面。牌照发放,意味着第三方支付企业正式纳入金融监管体系,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性质也将从互联网技术公司转变为金融支付企业。

  “我们欢迎政府对第三方支付市场进行监督和指导。”首信电子商务中心总经理高佳卿这样说。但是,业界还是担心,监管是否会重蹈其他行业“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覆辙。因为第三方支付企业本质上是互联网公司,创新是它们的竞争优势,然而,金融监管非常严格,纳入监管后,第三方支付业的发展会受到很多限制。

  中国光大银行电子银行处副处长魏建祥认为,“国内支付公司属于IT科技企业,很少受到金融监管方面的要求。如果牌照下来了,首先这些企业将受到监管,不再按照IT企业方式,那么庞大的准备金,要接受银行烦琐的检查,很多支付企业是应付不了的。特别是我们支付企业是在互联网下诞生的,如果像银行一样古板地开拓一个产品,他如何能够和银行匹配呢,这都会产生监管要求上面的制约。”

  “同时,银行的所有业务规定,其客户都采取的是实名制。但目前电子支付企业所服务的客户不一定采取实名制,如果采用金融业的管理办法,很多矛盾将无法解决。”

  差异化生存

  被纳入监管,意味着第三方支付厂商有了合法身份,但它与银行的竞争关系与生俱来,合作只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据专家介绍,目前我国的在线支付有三种形式:网络银行、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无论哪种,资金的结算都由银行完成。网络银行是银行自己监管,自己运营;后两种被称为支付清算组织,由银行提供平台。网银在线总裁关国光认为,“这种关系类似于电信行业的运营商和SP”,他将第三方支付企业定位为“金融增值服务企业”。“银行的态度和举动,左右着第三方支付业的走向。”

  即使是第三方支付平台涉足的B2B、B2C和C2C领域,也与银行存在着业务上的交叉。Yeepay公司的余晨认为,“支付网关只是一个简单的通道,把银行和用户连接起来,提供的价值非常低。支付网关所面对的公司,银行也在面对,所以支付网关会受到大商家和银行的挤压。”在一些商业银行看来,网关型的第三方支付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银行自己可以做,银行自己也在大力发展网关,一些原本属于第三方支付的大客户也流失到银行手里。

  “第三方支付的优势体现在小额支付上,与网上银行一单支付数额相比,腾讯有时一单只有几毛钱。”中科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潘辛平说。而在陆兆禧看来,“在C2C市场上,个人用户多,也较零散。银行精力有限,不如第三方那么灵活。”中国光大银行的魏建祥也认为,“电子支付企业最为重要的是定位,也就是专注于面向符合自己特点的中小企业电子交易和C2C。对于银行来说,核心业务放在了大企业上,大量的中小企业是银行所顾及不到的。”易观国际的资料显示,2006年,C2C网上支付人数达637万人,占网上支付总人数的97%,预计到2009年,C2C网上支付人数将会达1535万。

  在B2B、B2C领域,第三方支付的客户也只能定位在中小企业上。在魏建祥看来,“中国的企业每年都有很高频率的注册和消失,对于这些用户而言,银行不可能去做烦琐的调查和认证,这恰恰是电子支付平台和电子支付门户网站发挥长处的地方,它们的特点是随需应变,市场化程度高。”

  救命稻草

  监管是大势所趋。但一位业内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牌照发放不能改变产业现在面临的一些根本问题。”

  “赢利模式单一,这是首当其冲的问题。”据这位知情人透露,目前第三方支付企业首先和银行签协议,确定给银行缴纳的手续费率;然后,第三方支付平台根据这个费率,加上自己的毛利润,向客户收取费用。“目前向银行缴纳的手续费率为1.5%,为了争夺客户,这个利率被压低到0.8%,这中间的亏损,由第三方支付企业自己承担。”有的企业甚至为了争夺客户,推行免收服务费的策略,在他们看来,第三方支付目前处于占领客户阶段,“但是互联网界263电子邮箱的先免费、后收费的策略,失去大量的用户,这个教训值得思考。”这位知情人说。

  低价竞争的背后动因,是这个产业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如果支付平台只满足做一个支付网关的话,就面临很多问题。”Yeepay公司的余晨说。

  在支付业界,一向有“北首信,南环讯”之称,这是两家最早涉水第三方支付的企业,现都已取得了一些市场经验。南环讯的总经理栾毓敏说,“第三方电子支付企业应该做的事情,是深入发掘行业需求,研究中国市场有哪些符合消费习惯的支付产品,所有这一切都要加快开发和研究。”而首信电子商务中心的总经理高佳卿则认为,“第三方支付企业要不断创新服务,快速发展用户,来提高从个人用户到企业用户,从支付到银行这个链条上获取赢利的可能性,并以此来构造支付增值业务的基础和空间。”

  “其次,第三方支付被市场需求拉着走,而不是去制造需求。”上述知情人告诉《IT时代周刊》。不可否认,美国亚马逊贝宝业务的成功离不开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国支付宝的成功又与阿里巴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位知情人说,“市场空间还很大,不同的支付厂商们也体现出不同的特色来,向用户提供了不同的产品、不同的服务。而这些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都是最好的帮助。谁不愿意拥有一款更适合自己需求的支付产品呢?之前的电子商务难以展开,原因是没有用户人群,而之后,更加方便、安全、高效的支付手段将成为电子商务最重要的发展契机。”

  今后的趋势是,第三方支付厂商的业务将更加细化。上海环讯的栾毓敏认为,“对整个市场进行细分将是未来整个电子支付行业发展的方向。这些细分不仅包括支付金额的大小,商户的高、中、低端,还有行业的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