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霖:做好“三个服务” 促进社会和谐
来源:求是 更新时间:2012-04-14

李盛霖
2007年07月16日12:44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交通是支撑经济协调发展、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沟通城乡、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也是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它面向国民经济所有部门,贯穿于社会生产、流通各个方面,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到2006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34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54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二;拥有生产性泊位36040个,其中万吨级泊位1190个;内河通航12.34万公里,其中等级航道6.1万公里;公路和水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分别占92.8%、53.2%、84.2%和73.1%,90%以上外贸进出口货物通过海运完成。全国已有13个亿吨大港,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4年保持世界第一。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交通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好“三个服务”,实现交通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交通基础设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差距,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交通运输是“吃住行”中的重要一环,是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是交通工作的总任务。完成好这个服务,就是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要求,科学安排,强化管理,加强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能源、重点物资、农副产品、外贸货物以及应急抢险运输,实现覆盖范围更广、服务水平更高的货畅其流、人便于行。

  加快实施和完善交通发展规划。根据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部署,加快实施《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和《全国内河航道和港口布局规划》等交通长远发展规划,尽快建成全国公路运输大通道,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理、相互协作、竞争有序的沿海港口体系。完善和整合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区域交通发展规划,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抓紧公路水路交通结构调整的战略研究,加强交通专项规划的编制,组织实施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规划,推进枢纽城市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的编制,加强交通建设项目前期工作。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计划建成高速公路5000公里以上,确保年底完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建设任务,继续加快西部开发8条省际通道建设。加强沿海煤油矿箱大型专业化码头和深水航道建设,重点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码头、天津港北港池集装箱码头和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等。加快推进以长江黄金水道为重点的内河水运建设,组织实施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继续做好三峡船闸完建期的通航保障工作,建成湘江株洲航电枢纽,加快嘉陵江航电枢纽建设,稳步推进西江、松花江等内河重点项目,开工建设西江桂平二线船闸工程。

  提高运输服务保障水平。按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提高运输保障能力。加强和改进运输市场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建立健全运输市场信用体系,严厉打击无证经营、违章经营。落实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制度,制定推行以服务质量招投标为主要内容的道路客运班线经营权制度,争取两年内建立起全国道路运输信息系统,建立省级道路运管机构GPS监控平台。以国际班轮运输为重点,整顿和规范国际海运市场秩序。加强运输组织协调,保障重点物资和紧急物资运输,健全完善防灾抗灾应急机制和应急预案,强化公路路网的应急保通能力。精心组织春运和黄金周旅客运输工作,确保广大旅客走得了、走得好。继续完善和扩大全国“绿色通道”网络建设,实现省际互通。引导船舶运输能力和组织结构调整,促进船队经营规模化、集约化,加快进口能源、重要原材料运输国轮船队建设,扩大五星红旗船队规模,加强五星红旗船队建设,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大力推进创新型交通行业建设。充分发挥交通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强交通建设、管理领域关键技术和智能交通技术等研究和推广,加快交通信息化建设,完善公路水路管理信息系统及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切实转变交通增长方式,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行业作为重要抓手,高度重视能源、资源和环境对交通发展的刚性约束,切实摆正交通发展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环境保护政策,结合行业实际制定产业政策,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贯穿到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科学合理利用土地、岸线等稀缺资源,切实保护环境,节能降耗,发展交通循环经济,努力实现交通节约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交通条件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这个服务,就是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农村公路面广、量大、保通保畅任务重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好、管理好农村公路,发展农村运输,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

  切实将交通公共服务的重点转向农村。中央确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要求各级政府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增量部分主要用于农村。从2003年开始,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我们启动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农村公路建设,去年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路的投资倾斜力度,出台了以农村公路建设为重点的8项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实质性措施,按照“省部联手、各负其责、统筹规划、分级实施、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与各省区共同签订了落实中央1号文件农村公路建设任务的意见,启动了“五年千亿元”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对车购税投资结构进行重大调整,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比重达到39.5%,新改建农村公路32.5万公里。今年将与各省继续落实部省协议,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和建设目标考核制度,进一步加大投资倾斜力度,车购税投资农村公路的总量将超过40%。各省级交通部门和各级政府对农村公路的支持力度也将高于去年。在此基础上,重点加大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特别贫困地区农村公路的建设力度,体现交通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公平的原则。

  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今年新改建农村公路30万公里,其中中央投资计划安排建设农村公路21万公里。加强质量监管,抓好督促检查,把好质量关。加强资金使用监管,积极推行农村公路建设纪检监察巡查制。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今年出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督促各地出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做到责任到位、资金到位,完善制度,逐步实现“有路必养”。继续推进农村公路渡口改造和渡改桥工程,切实解决水网地区、江河两岸和岛屿居民过渡难和渡运安全问题,实施县乡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让农民群众过安全渡、乘放心船、走方便桥。继续统筹城乡交通发展,加快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推进路站运一体化和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推广安全、经济、适用的农村客运车型,合理安排农村客运线路,扩大农村客运覆盖范围,落实扶持政策,确保农村客运班车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

  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基础性作用。今年中央1号文件把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根据这一新任务新要求,我们从服务现代农业的新视角,拓展农村公路发展思路,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注重发挥农村公路在发展现代农业和改善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布局和要求,把农村公路延伸到农田示范区、生产园区、生态观光区、畜牧养殖基地等人流、物流集中的地点。把农村公路建设变成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积极动员农民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和客货运输,为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就业、转移富余劳动力创造条件。加强对农民工、养路工以及从事公路运输业的驾驶员、维修工的交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从业能力。认真贯彻中央农村综合改革的要求,在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中,不修农民群众不愿修的路,不增加农民负担和乡村债务。
 
 三、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交通运输保障能力

  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安全放在交通工作的突出位置,既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安全监管,又不断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性、适用性,让人民群众出行放心;既不断增加交通有效供给能力,又不断提高运输服务的效率、质量和水平,让人民群众出行满意。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加强安全监管和能力建设,交通安全形势稳中趋好。去年,全国港口吞吐量大幅度上升,水上交通流量持续增长,水上交通事故四项指标大幅下降,事故件数、死亡人数、沉船艘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17.2%、21.5%、18.3%和10.6%。共组织协调水上搜救行动1620次,成功救助16753人,救助成功率达95.7%,获救财产价值达63.14亿元。开展了国省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公路安全保障和危桥改造三项工程,共改造和治理急弯险段等安全隐患里程2.2万公里、6.8万处,改造和加固危桥1719座。与铁道部联合开展了公铁立交安全整治工作。加强交通建设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组织了以公路桥梁、隧道建设项目为重点的专项整治。

  今后,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进一步提高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加强水上安全监管和救助能力建设。继续加强重点水域、重点船舶、重点时段和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建立水上交通安全长效机制。深化渡口渡船安全专项整治,加快海船更新改造和老旧客滚船淘汰步伐,改善船舶技术状况,完善载货汽车滚装码头危险品检测手段。督促乡镇船舶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旅游船安全管理。深入开展交通平安建设,抓好15项具体措施的落实。加强港口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维护港航治安稳定,建立健全港口安全评估制度和体系,启动建设全国港口保安信息系统。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强海事监管、专业救助装备和队伍建设。

  二是建立道路运输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继续落实道路安全监管职责,建立道路运输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加强道路客运和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开展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评估,监督道路运输企业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好挂靠车辆的安全管理。继续组织好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危桥改造工程、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及公铁立交安全整治,确保道路运输安全畅通。继续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建立车辆超限超载治理长效机制。

  三是加强交通建设项目施工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项目施工安全工作,强化各级交通质量监督机构的作用,落实《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针对高风险施工,继续开展建设安全专项整治,完善应急反应机制,规范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程序,提高应急反应水平。抓紧修订《公路工程施工安全规程》和《水运工程施工防护技术规范》,推进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法制化、标准化。

  四是加强交通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加快编制《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完善公路水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提高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事故预防、处置和救助能力。深入开展公路水路交通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风险普查和监控,加快交通应急平台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加大公共安全设施建设投入。

  五是完善和创新便民服务措施。继续完善运输网络,逐步实现高速公路长途客运网络化、中途客运直达化、短途客运公交化、出租车客运规范化;加快农村客运网络化和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有效衔接和优化城乡客运网络;不断提高城市交通的便捷程度,开展特大城市公路客运枢纽换乘系统规划建设试点;加快水路客运旅游化、高速化。不断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全国公路气象预报预警系统、公路水路信息服务系统和动态交通信息导航系统的作用,为公众提供及时、准确、高效的出行信息,提高交通公共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进一步完善交通应急保障机制,继续提高在雨雪雾等恶劣天气快速疏导滞留旅客的能力。加大对收费公路的监管力度,逐步减少二级收费公路的规模,督促收费公路经营者在运营管理中更好地体现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组织推进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提高通行能力和通行效率。

  (作者:交通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