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海峰
打开电脑,轻点鼠标,高精度的电子地图、彩色航空影像以及城市的三维模型呈现在记者的眼前。城市建设规划部门的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就可以依据电脑上提供的数据信息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分析,从而对城市建设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
近日,由市规划和建设局承担,攀枝花市城市地理信息中心实施的“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基础空间信息平台建设及应用”课题通过有关专家的鉴定,该成果被认定在国内相同领域具有领先性和示范性,这对我市城市数字化建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个城市建设规划方案是否科学?对城市将来的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按照传统的规划管理办法,规划部门在查阅大量的资料以后,再按地形图数据逐一规划,并要到现场进行实地勘查。如今,城市规划彻底告别了“纸上谈兵”的时代。这一切的改变都有赖于“城市基础空间信息平台”的搭建。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市就已开始实施“数字攀枝花”的前期工作,相继启动了“攀枝花城市规划管理系统”等工程,并完成了1:500,1:2000数字化地形图的制作及一些基础数据的采集。2002年,我市获得世行100万美元贷款和国内配套的40万美元资金支持,用于“数字攀枝花”建设。同时也成为全国第一个用世行贷款构建现代化的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和系统框架的城市。
多年来,我市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数字攀枝花城市基础空间信息平台研发工作。为了更好地发挥城市空间资源信息集约化整合与服务优势,从2003年开始,市规划和建设局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利用世界银行第四期技术援助贷款,研究了基础空间信息平台的系统架构、技术标准、数据更新机制、采集方式、转换技术,构建了以多比例尺数字地形图、彩色航空影像图、空间三维模型、地下综合管网线以及城市规划、地籍等典型空间数据为内容的“城市基础空间信息平台”,实现了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
目前,该信息平台已广泛应用于我市城市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工商、税务、统计等领域。在其他领域该平台也有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如通过此平台,消防部门可以迅速了解火源地附近的水源位置,及时有效的进行调度;公安部门可以准确锁定案发地,进行警力部署,根据地理位置调用监控设备;自来水公司、煤气公司可以马上找到泄露点,分析出抢险方案;施工部门可以准确掌握地下管线的情况,避免施工中对地下设施的破坏;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在互联网上了解城市的规划建设、项目办理、土地利用、市政改造等各类信息以及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服务行业的具体位置及相关信息。
该成果作为城市数字化建设的基础,还将被广泛的应用于政府的办公、决策、城市应急、企业的管理以及社会公众服务的方方面面。政府各部门的各类信息将被有效的整合,并及时地发布,这将大大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同时,相关部门可以准确及时的掌握全市的资源、危险源、污染源等信息,为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如今,数字攀枝花城市空间信息平台在开始涉足办公和公众服务等领域的同时,也使我市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向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向迈进。
相关链接:攀枝花数字城市研究项目是市政府主持建设的攀枝花数字城市、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工程建设内容重点包括城市数字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城市管理数字化、政务数字化和生活数字化五个组成部分。基础空间信息平台是城域范围内自然、社会、经济、人文与环境等各种信息的定位基础、集成工具和交换平台,相当于一张最基础的电子地图。该平台的建立,为我市数字城市、电子政务空间基础信息应用方面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奠定了重要基础,将为政府部门实行电子政务工程及向社会公众提供城市空间信息服务奠定了基础,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