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铁军
来源:中国青年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在济南军区某演习现场,看到参演官兵驾驶坦克、自行榴弹炮,灵活穿插,精确打击,演习总指挥与每个作战单元通信畅通。很难想象,仅仅在10年前,这支铁军还对这些“庞然大物”非常陌生。

  铁军要变革

  上世纪90年代是世界军事变革激荡的年代,也是中国军队新军事变革的起步年代。从成立那天起就“打头阵”的铁军,在这场对中国军队影响巨大的变革中当仁不让地担当起了“先遣队”。

  1997年6月,铁军奉中央军委命令,正式由摩托化步兵师改制成为解放军第一支轻型机械化步兵师,主战装备由传统步兵武器改装为轮式步战车和某新型坦克。

  第一批新装备开进铁军军营时,“上上下下那个高兴氨。从大刀长矛到“汉阳造”,从骡马步兵到传统步兵,从摩托化步兵到轻型机械化步兵,铁军的装备要“鸟枪换炮”了,铁军要使用高科技武器了,铁军要走向现代化了,铁军要更“牛”了。

  铁军在阵痛

  欢呼之后,铁军官兵却发现,他们“只在电影电视里见过”这些新装备。那时候,团、营、连三级主官都是步兵出身,根本玩不转这些“新玩意儿”,管装备用装备都是沿用传统步兵的老办法,所以闹出了“把步战车当运输车”的笑话。

  从摩托化到机械化,两字之差,对于铁军却是“全方位”的革命。铁军陷入前所未有的阵痛之中。

  新装备要用新知识来掌握,而科技素质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当时我们团里的四连长孔海利是从战士提干的。他的个人战术技能在全团干部战士里都是第一名。新装备列装后,他看书学习,比别人刻苦得多。无奈他参军前初中都没毕业,文化基础太差,学习效果很不理想,只好转业了。”现任副师长、时任“秋收起义红二团”团长的叶勇跟记者说起那位优秀的孔连长,如今还是一脸遗憾。

  在那段“阵痛”的日子里,这样“残酷”的例子太多了。一位为团队夺得过20多枚金牌的连长,三进新装备训练班还是过不了关,只好转业。在“立下过无数汗马功劳”的“叶挺独立团”,全团仅留下一名大学生连长,其余的连长全都“挥泪别军营”。

  有人不理解:几十年来,我们铁军没有这些新装备不是也照样打胜仗嘛!

  这不奇怪,在美军向机械化转型之初,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将军之一巴顿也对“坦克要取代马匹”心存疑虑,并在一篇题为“机械化与骑兵”的文章中,历数坦克的缺陷和骑兵的优势。

  然而,今天的铁军不应重复巴顿将军60多年前走过的弯路,因为,战争的发展已经证明了一切。于是,铁军掀起了“换脑革命”,对全师官兵进行现代战争知识教育,让大家理解,铁军从大刀长矛到摩托化,是在一次次地跨越,铁军的胜利史也是一部敢于超越自我的变革史,从摩托化向机械化转型,是为了铁军能在未来战场上照样能战胜。

  也有人在请求:我们确实能理解,我们也能像过去克服任何困难一样克服这个“知识困难”,只是能不能多给我们一点儿时间?

  铁军领导者的言辞很恳切: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军队比,我们已经晚了。铁军等不起,中国军队等不起啊!

  铁军在追赶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与“知识困难”这个拦路虎相逢时,铁军采取的姿势是:直面。

  新装备刚列装时,铁军的现状是缺教材、缺器材、缺人才、缺训练场地。

  然而,在铁军的字典里没有“认输”这两个字。

  “那时没有模拟训练器材,我们就用树枝当操纵杆,拿脸盆当方向盘,来找驾驶战车的感觉,把来检查工作的总部领导都感动了。”“叶挺独立团”团长黄成友亲身经历了那一段“最苦的日子”。

  请进来教——他们把新装备生产厂家、科研所、院校、军兵部队、装甲部队的各类人才请进铁军,请进课堂。派出去学——列装了新装备的团精挑细选出十几名“高中毕业、主要是干部、懂点儿驾驶原理”的骨干到厂家去学,到装甲部队去学。“所以,我们第一批骨干都是驾驶员。”黄团长说。

  这些“种子选手”学成回来就办培训班,再训骨干,滚雪球般地壮大人才队伍。没有教材,他们就结合学习过程,编写简单的操作规程。当年德军转型时,每个坦克兵的训练周期为1年。即使现在,我军的坦克兵训练时间也需半年。“可我们训骨干时,3个月一期,没办法,部队等着用。”黄团长告诉记者。

  当时的领导干部更苦,白天要学操作,晚上要上夜校学原理,还要抽出时间学战术理论、机械化作战战术理论、军兵种知识及外军在机械化作战方面的知识。“从摩托化到机械化,作战理念、作战方式、训练规划等全变了,我们全得从头学。”叶副师长承认,他这位湖北理工大学的毕业生学新装备时“也很不容易”。

  光掌握了新装备的操作那只是“初级阶段”,要让新装备形成战斗力,还得训练。可训练怎么搞,练什么内容、多少时间,训练合格的标准又是什么……这些统统都要铁军去探索。因为它们是第一支试点部队,总部没有任何相关的规划支撑。

  3年后,6大类300多种教程教案写出来了;24个专业的130多件训练器材研制出来了;“分层次打基储逐渐递进合成”的训练路子趟出来了;《新装备成建制形成战斗力验收标准》制定出来了。2002年年底,铁军接受总部组织的改制换装5年建设达标验收,以7个方面19项内容和课目“全部优秀”通过验收。

  铁军要超前

  向机械化转型,让铁军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观察现代战争的发展脉络,掌握了高科技知识的铁军对未来战争有了全新的认识。

  有军事专家戏称,世界上转型转得最快的军队是吃了亏的军队,像一战后战败的德军向机械化转型,像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几场机械化战争中遭到失败而率先向信息化转型的美军。

  具有战略眼光的铁军领导者可不想“吃了亏再变”,在向机械化转型的变革中,他们已经前瞻性地意识到“信息化来了”。

  向机械化转型,中国军队已经晚了几十年,向信息化转型,铁军不想再晚了。铁军要超前,铁军在向机械化转型的同时,已把目光瞄向了信息化。

  又是一场硬仗,但知识化了的铁军显然从容多了。他们利用已有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模拟技术、仿真技术等,根据信息化战场上电磁环境的特点,把战场上的电子侦察、电子探测、电磁干扰、电子压制、电子欺骗、电磁对抗等复杂环境真实设置出来,为在信息化条件下开展多种训练创造逼真的条件。

  2001年,铁军首次举行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演习。他们与国防科技大学等“5校8所”的信息化专家一道,提出了信息系统与机械化装备一体化建设的7个论证报告,构建起“互联、开放、共享”的信息化平台,第一次实现了“动中通、海上通、战时通”。

  2005年,在“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中,铁军第一次在信息化条件下实现了与外军以及诸军兵种的联合作战。

  记者问叶副师长:“您认为1997年那次向机械化转型对铁军意味着什么?”

  “新生。”他毫不犹豫地回答。

  这个评价一点儿也不过份。现代战争是以机械化、信息化作支撑的,如果铁军死抱着摩托化不放,铁军在未来中国军队的地位“肯定会大打折扣”。

  黄团长也认为那次转型对铁军是个“机遇”,没有向机械化的成功转型,就无法进行随后的信息化实践,铁军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地位,这样的影响”。

  毛泽东曾说过: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无法打胜仗的。

  或许,今天的铁军更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知识铁军将同他们的前辈一样,永远担当“开路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