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上半年工作报告
来源:义乌新闻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扩大会议工作报告 
 
同志们:
本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中央党校重要讲话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总结上半年工作,研究部署下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以良好作风扎实推进国际性商贸城市建设。现在,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市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以虚促实,好中求快,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快速健康发展。上半年,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完成财政总收入28.5亿元,同比增长27.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21.4%;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18.5亿元,贷款余额570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98亿元和10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59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964元,分别同比增长17.9%和12.1%。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专业市场繁荣兴旺,上半年实现市场成交额182亿元,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134亿元。市场建设进展顺利,国际商贸城三期、木材市场、家具市场相继开工。会展经济增势强劲,上半年共举办各类展会21个,我市成为全国首个获出国展览权的县级市;金融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2家股份制银行在义乌设立分行;购物旅游品牌日趋响亮,上半年接待游客245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14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18%和22%。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7%,完成技改投入14.5亿元。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4.6%。品牌建设成效显著,新增中国驰名商标7件。着力缓解工业用地瓶颈制约,为255家企业解决工业遗留问题。开放型经济增长较快,自营出口额同比增长26.6%,小商品出口欧美市场大幅增加。建立贸易信用保险机制,防范外贸风险能力不断增强。
发展环境日益优化。扩权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开,省级部门和金华市已下放各类经济社会管理权限604项。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商博大桥、民航航站区扩建、巧溪水库除险扩容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220千伏西陶变扩建等电力基础项目建成投用。政府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政务审批日益规范,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义乌成为全国首个可以直接受理审批外国人在华就业行政许可的县级市,最高人民法院指定义乌法院可以审理部分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城市创建工作成效显著,荣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称号,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复检,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市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开展节地型新社区建设和节约型村庄整治,农村宅基地整理和“空心村”改造工作取得突破,新启动实施20个村的旧村改造和100个村的村庄整治。深化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农村饮用水安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完成46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积极开展农民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通过举办就业洽谈会、推介会,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余人。进一步加大财政扶农力度,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提高到3500万元。高效生态农业和设施农业加快发展,新增农用地流转面积1.1万亩、大棚面积15万平方米。积极开展土地挖潜工作,落实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47万亩,垦造耕地1452亩。
社会发展更加和谐。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稳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精心组织“打黑除恶”等专项斗争,社会政治平稳有序,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高。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三级网络,信访基层基础进一步巩固,信访总量不断下降。狠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关停了一批安全隐患生产经营单位。扎实开展安全生产示范村建设,初步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集中整治,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完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覆盖面不断扩大。更加关爱困难群体,残疾人事业、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
文化大市建设扎实推进。加强舆论引导,弘扬新时期义乌精神,营造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社会氛围。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建设城乡一体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成功举办全国职业篮球全明星赛等高水平体育赛事。认真组织“文明出行”等系列宣教实践活动,开展“乡风文明村”创建,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成功举办2007文博会,实现成交额17.5亿元,到会专业客商5万多名。
作风建设成效明显。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新任务、新作风”和“树新形象、创新业绩”等主题实践活动取得实效,“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行动深入开展,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破解了一批影响科学发展的瓶颈障碍。建立健全联村干部挂牌办公等系列规章制度,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深入推进“先锋工程”,完善村(居)基层干部廉洁自律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顺利完成市级班子和机关部门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总之,上半年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政治稳定,发展形势喜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转变作风、真抓实干、难中求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市场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降低商务成本压力加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土地、水等资源要素制约问题仍然严重,产业升级任重道远;社会建设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任务艰巨;影响重点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的因素较多,重点工程建设总体进展不快;一些部门和单位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不高,少数领导干部创新意识、进取意识不适应发展要求,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上述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创新创业,奋勇争先,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之所以能够保持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能够实现自身的不断跨越提升,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义乌能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不断解放思想,善于抓住机遇,始终重视创新、坚持创新、践行创新。义乌的发展道路,就是一条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之路。当前,义乌正处于市场化完善期、工业化转型期、城乡一体化提升期和国际化加速期。无论是应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需要,还是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要求,都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要把创新作为发展理念来强化,作为重大战略来推进,作为工作举措来落实,以创新谋发展、以创新求突破、以创新促和谐。
推进创新,就是要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就是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就是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弘扬新时期义乌精神,使创新成为全市上下的自觉行动;就是要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更加关注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大力推进党的建设创新,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能力。
下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改善民生为主线,以改革开放、自主创新为动力,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保证,推动创业富民、创新强市,不断提升市场化、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和国际化水平,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加快推进国际性商贸城市建设。
重点要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推进市场功能创新,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义乌市场只有不断发展提升,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长盛不衰。必须坚持和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加快国际商贸城三期建设,创新市场功能,优化市场服务,进一步提升市场整体竞争力。
全力打造新一代市场。按照数字化、国际化、标准化、人性化要求,强化绿色、环保和节能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国际商贸城三期,全力打造新一代市场。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建设质量,确保三期市场在2008义博会前投入使用。大力推进功能创新,加强结算平台、授信平台和信用平台建设,完善结算服务、资金支持、信用保障体系,鼓励市场经营户向贸易公司方向发展;大力推进服务创新,开设信息查询、商品导购、外商服务、出口服务等配套机构,提供采购、托运、出关等全程化、一条龙服务;大力推进贸易方式创新,发展电子商务、洽谈订单、物流配送等现代经营方式,提高终端市场控制力。加强国际商贸城周边道路、商务、仓储、物流、信息等配套设施建设,优化服务环境。认真做好三期市场行业布局调整调研工作,制订科学合理的招商政策,加大对国内外知名品牌、产品和企业招商力度,促进市场更加繁荣。   
  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市场发展规划,有序建设专业市场。改造提升宾王市场、篁园市场、农贸城等现有市场,加快建设木材市场、家具市场、副食品市场等新市场,确保市场繁荣。积极培育小商品原辅材料、半成品、机械配件等新兴市场,加强城乡集贸市场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积极引进和培育新兴行业,引导专业街规范发展。大力发展中国小商品数字城、在线义博会等无形市场。
  提升市场影响力。加强义乌城市与市场的整体形象策划,加大海内外宣传推介力度,提升义乌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完善“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信息采集与发布体系,提升义乌市场在全球日用消费品价格形成中的话语权。要进一步巩固和占领国内市场。积极引进全球品牌商品,开设国外商品经营区,逐步实现“买全球货、卖全球货”。推进“信用市场”创建和“商标库”建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和举报奖励等制度,严厉打击假冒、仿冒等侵权行为,打造新时期商业文明。扩大贸易信用保险范围,完善外商信用档案和查询系统,严厉打击外贸欺诈行为,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积极发展高端服务业。高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按照服务市场、服务产业、服务生活的要求,加快发展创新金融、现代物流、品牌会展、创意设计等高端服务业。抓住国家逐步开放金融市场契机,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努力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创新提升义博会,发展壮大文博会,扶持培育五金电器、化妆品等展会,积极引进更多的专业展会,努力打造知名会展城市。完善“大通关”体系,加快内陆口岸场站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努力打造区域物流枢纽。加快发展创意设计产业,重点发展工业研发设计、建筑规划设计、广告创意、咨询策划等领域,努力打造创意城市。加大购物旅游宣传力度,积极与境内外旅游机构合作,加强旅游软硬件建设,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推进各种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建设“数字义乌”。
  (二)推进自主创新,提升工业经济整体素质。自主创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破解资源环境制约的根本途径。要紧紧围绕建设国际性小商品创造中心的目标,全面实施自主创新战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制订完善支持自主创新的财政、税收、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力度,鼓励企业“零增地”技改。建立风险投资机制,重点扶持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先进工艺技术、重大先进装备的研究开发,加快建设小商品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办好第三届“百名专家教授与千名企业家科技对接活动”,引进一批科技成果,解决一批技术难题。扎实推进自主品牌建设和标准化建设,鼓励企业争创自主品牌、知名品牌,支持企业参与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的制定,建设品牌强市。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适时选拔第七批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修订出台拔尖人才管理办法,在创新活动中培养人才、在创新事业中集聚人才。
  优化产业布局。按照有利于产业链延伸、有利于产业集群化的要求,高标准开发建设省级开发区,整合提升各功能区。狠抓工业遗留项目的审核报批和供地工作,确保每个项目尽早落地、尽早开工、尽早投产,形成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坚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盘活存量土地,加强标准厂房建设与管理,依法处理工业用地闲置和移用等问题。全面落实节能减排各项举措,大力开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建设,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装备制造业。
  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重点支持具有自主品牌、高附加值、优势行业产品的出口,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和重要资源的进口。创新招商选资方式,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名牌产品企业,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加快“走出去”步伐,完善促进境外投资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到境外开设贸易机构、开办生产加工基地。加强外经贸公共服务平台和促进体系建设,完善贸易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的经济交流与合作,鼓励企业抓住国家西部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机遇,在积极参与中发展自己。
  (三)推进城市功能创新,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加强市域一体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不断增强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增强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树立“精品城市”理念,不断提高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水平。完善城市公共设施,加快国际文化中心、国际展览中心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老铁路线改造和城市快速通道建设,优化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保障城区交通顺畅。加快中央商务区建设步伐,抓紧做好项目包装。完善商业网点规划布局,建设若干高档商业零售区。推进城区老小区改造,改善社区便民服务,不断提高社区建设水平。高度重视国家卫生城市复查工作,严格对照标准,狠抓查漏补缺,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市为契机,不断提高城乡绿化水平,加强城乡环境整治,建设优美的城市生态。
  提升城镇发展水平。按照小城市定位和“市域一体”的思路,统筹规划每个城镇的产业特色和功能定位,积极承接中心城区的产业、居住等功能转移,实现城镇间的有序、协调发展。注重城镇商业资源的规划和开发,加快发展城镇第三产业。加强城镇道路、供水、供电等市政配套设施建设,适时推进老镇区改造,提高城镇建设品位。加快发展城镇的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增强城镇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城镇生态管理和镇容镇貌创建,加快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改善城镇环境质量。
  强化区域交流协作。树立“跳出义乌发展义乌”观念,积极运用市场等手段,在更广阔的空间配置资源,突破我市日益紧张的要素制约。积极参与浙中城市群建设,按照浙中城市群“聚合主轴线”的城市空间发展策略,加快与周边城市的交通、信息等网络建设,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高效流动,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促共荣。进一步发挥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培育总部经济,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在义乌设立总部机构和研发中心、采购中心、信息中心,突出义乌区域经济增长极地位。
  (四)加快新农村建设,提升农村发展水平。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新途径,有序推进旧村改造和村庄整治工作,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构建面向农民生产生活的社区服务体系,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市和示范区。
  加大旧村改造和村庄整治力度。按照节地型旧村改造和节约型村庄整治的思路,积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建多层、高层住宅,缓解用地制约。探索旧村改造与家庭工业园建设相结合的村庄改造模式,引导农民居住与家庭工业相对分离,拓展家庭工业发展空间。加快“空心村”改造步伐,盘活村内集体闲置土地,鼓励开展宅基地整理。加大村庄整治力度,合理安排整治项目,培育村庄整治特色村。加快解决农村住房特困户的住房困难,大力推进异地奔小康工程,引导远郊区农民到城镇安居就业。推进城乡污水、垃圾一体化处理,完善卫生长效管理制度,改善农村环境。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全面整治农村河沟池塘,加快生态村建设。
  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在保持现有村级管理体制不变的前提下,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实现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管理向农村延伸。完善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设施相对完备、服务功能相对集中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增强农村社区服务功能,建立以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主体的专项服务网络,为群众提供社保、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服务。下半年,每个镇街都要确定若干个试点村,以一村一社区、几村一社区、自然村为单位建社区等不同模式,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积极争创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市。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继续推进农业企业化行动,培育发展带动型、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农民。实施品牌农业工程,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发展绿色农业、绿色林业,推进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提高农业自身的效益。推广应用农产品生产标准,积极争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和质量监测体系,实现产品可追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五)深化扩权改革试点,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抓住扩权改革试点有利时机,推进制度创新,用足用好管理权限,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全面落实扩权事项。扩权改革是分步实施、逐步深化的过程。要充分认识到扩权改革试点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增强信心,突出重点,圆满完成试点工作各项任务。要加强与省和金华市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争取更大的支持。对已落实的扩权事项,要规范运作,杜绝滥用和出错。对至今尚未落实事项,要深入分析原因,制定不同策略,争取尽快落实。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365便民服务体系,推行审批流程再造,推进全程代理服务向基层延伸。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逐步扩大综合行政执法范围,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执法体制。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加快基础设施领域投融资和经营管理体制的转换。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强化财政公共服务职能。加强行业协会等新社会组织建设,建立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解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
  深化镇街综合改革。按照上级指导原则和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发展实际,推进和深化镇街综合改革。要针对存在问题,优化权力资源配置,理顺条块关系,更好地发挥镇街在安全生产、劳动保障、教育卫生等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确保市镇两级机构高效运转。
  (六)积极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要切实把改善民生摆到突出位置,统筹协调各方利益,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推进全民充分就业。通过政策引导、培训援助、服务推动,逐步建立起从技能培训到就业推介的一条龙就业服务体系。支持非公经济发展,鼓励自主创业,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深化市场带百村行动,大力培育经纪人队伍,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扩大“政府出钱、农民读书”免费培训覆盖面,优化配置培训资源,提高城乡富余劳动力基本就业技能。加强企业劳动合同管理和劳动行政监察,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增强社会保障能力。探索和完善城乡一体的大社保体系,认真抓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扩面工作,扩大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覆盖面,完善覆盖城乡的居民医疗保障制度。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残疾人事业和慈善事业,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
  努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平安义乌创建活动,健全公共安全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机制,增强处理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坚持“严打”方针,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着力解决突出治安问题。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推进群防群治。认真实施“五五”普法,加强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增强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坚决制止非法宗教活动。深化安全示范村、安全生产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标本兼治,杜绝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深入开展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建设省食品安全示范市和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示范市。积极开展信访“基层基础建设提高年”活动,健全信访工作制度,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七)发展创新文化,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弘扬创新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扎实开展文化大市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素质全面提升。
  强化全民创新创业思想基础。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新时期义乌精神,破除“小富即安”观念,营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舆论氛围,进一步激发广大市民创新创业的活力。加强新闻媒体特别是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其正确舆论导向作用。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文明礼仪教育,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大兴学习之风,推进全民学习,着力建设学习型城市。增进市民与外来建设者的文化交流与认同,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深入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办好第十六届农村文化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实施文艺创作精品工程,打造一批反映时代精神、体现地方特色的文化作品。加强文物保护和文史档案工作,重视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抢救和保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投资文化产业。办好义乌出版物中心,发展古玩书画、年画挂历市场,提升彩印、广告、传媒、演艺等行业发展水平。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和保护知识产权行动,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高标准发展社会事业。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化,争创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市。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强化工商学院办学特色,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高标准创建卫生强市,尽快开工建设国际商贸城医院,完善市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努力为群众提供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深入实施小康健身工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深入开展计生“三项整治”,稳定低生育水平。
  三、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扎实推进国际性商贸城市建设,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建设一支风清气正、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
  (一)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创新创业的精神动力。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四个坚定不移”的重要论述,指明了当代中国发展前进的思想保证、强大动力、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我们要把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全面领会“四个坚定不移”的战略意义,以创新的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学习重要讲话,必须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学习重要讲话,必须进一步把讲话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各项部署之中,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学习重要讲话,必须进一步增强创新观念,提高创新水平,不断推进思想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发展。
  (二)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切实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认真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众团体的职能作用。坚持党管武装,深入开展军民共建和国防教育。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积极探索基层民主的有效实现方式,完善村居自治。健全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依法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重大事项公示、听证制度,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三)加强干部教育管理,建设清醒自信有为的干部队伍。要加强干部能力培养,认真抓好新进班子人员、市管后备干部、中青年干部的学习和培训,大规模开展公务员培训,实施“党员人才工程”,提高广大干部开拓创新、驾驭全局、促进发展的能力。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制订出台干部职务任期制,规范干部管理权限,组织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和市管后备干部公开选拔、中层干部跨部门竞争上岗等工作。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真正把那些群众公认度高,能干事、敢干事、干实事的干部选拔上来。要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健全完善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增进班子团结与协作。要加强干部的教育和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班子“一把手”的教育和管理,继续做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经济事项交接工作。
  (四)深化“三级联创”,夯实基层工作的组织基础。深入实施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完善村两委联合议事规则,认真做好村居干部创业承诺制的各项工作,探索建立村两委干部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强新农村建设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选聘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加强基层工作力量。按照“管好党员、管好干部、管好机关”的要求,加大机关党建工作力度,推进和谐机关建设。按照第二轮“三年两目标”要求,纵深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深入开展非公企业示范点“双品牌”建设。加强社区党建,做好社区换届工作。加强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等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扩大党建工作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认真落实中央永葆党员先进性的四个长效机制文件,加快各级党员服务中心建设,深化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深化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巩固和扩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
  (五)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形成真抓实干的工作氛围。纵深推进“作风建设年”活动,以干部作风的转变促进工作的落实,在全市上下努力形成你追我赶、争创一流的工作氛围。要在增进群众感情上下功夫,继续探索行之有效的形式和方法,促进干部零距离接触群众、心贴心走进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要在促进科学发展上下功夫,切实增强干部谋大思路、办大事情、求大发展的气魄和胆识。要在解决矛盾问题上下功夫,深化“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行动,走进矛盾敢于“引火烧身”,破解难题勇于一抓到底。要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探索建立领导干部分工公开、办事承诺、班子建设分析会等制度,促进干部作风的根本转变。
  (六)加快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营造清正廉洁的从政环境。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持之以恒地抓好反腐败工作。加强农村基层反腐倡廉体系建设,重点解决旧村改造、土地征用、工程建设、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规范干部从政行为,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要求,认真落实《中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组织开展楼堂馆所清理和规范工作,严禁高标准配置办公设施。加强行政效能监察,认真组织民主评议基层站所、机关科室活动,深入开展执法监察和纠风治乱工作,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失职渎职行为。加大案件查处力度,着重查处商业贿赂和土地、工程等领域违法违纪问题,严厉查处机关工作人员以权谋利、滥用权力、吃拿卡要等行为,以反腐败的实际成果体现我们抓党风廉政建设的坚强决心。
  同志们,我们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新形势要求我们保持清醒头脑,新任务要求我们落实创新举措。让我们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艰苦奋斗,创新创业,全面推进国际性商贸城市建设,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