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讨”——走向胜利的阶梯
来源:解放军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三年前,军史办的同志给我送来由我们集团军老首长汪洋将军著述的《十次突击》一书。每当捧读它,都有一种肃然起敬之感,作者在书中对本可获得的更大战绩失之疏漏而深深的自责,对本可捕捉到的战机失之交臂而深深的遗憾,对本可减少的伤亡由于处置不当而深深的愧疚等等,不断“检讨”,这种自责自省的精神,确实令人震撼。 

  汪洋同志戎马一生,屡建战功,但他却能毫不隐讳地把数十年前打胜仗中的“不足”暴露在数十年后崇敬他的后人面前,这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和开阔的眼界。只有这种境界,才敢于无情面地解剖自己;只有这种眼界,才会不放过自己的问题和失误,甚至将“败笔”放大,放大到更引人注目的程度,从而警示后人加以克服和弥补。《十次突击》是汪洋同志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书中谈到的1947年昌图攻坚战。那时汪洋同志是担任主攻任务的2纵5师14团团长。战斗中,他创造了掘壕抵进的突破战模式,出色地完成了主攻方向的突击任务,确保了5师全歼守敌4000余人,自敌最高指挥官第五十一师副师长邹麟以下无一漏网,受到了纵队嘉奖。这是一次不小的胜利,但汪洋同志却没有一丝的喜悦。战斗结束的第二天,他怀着悲痛的心情,再次来到阵地:“我仔细察看的目的是研究为什么伤亡会这么大?如何改进技术战术提高部队的攻坚作战能力,使以后的攻坚战斗中不再重复出现这种现象。”他在不断总结中深思,在极度悲痛中“检讨”,从中寻找失利的原因:“因为突破口选择错了”、“炮兵火力没有发挥作用”、“部队攻坚技术战术动作不熟练”。讲到自己的时候,他说:“我对部队的情况不熟悉”、“我没有学会和掌握重量爆破这一技术,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一个打了胜仗受到上级嘉奖的指挥员,却还要背负如此沉重的责任,似乎不合常理,但他却说:“无论哪个方面能不出现失误,14团昌图战斗都会避免出现那样的局面,付出那么大的代价。”深刻地“检讨”,体现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一个优秀军事指挥员对党负责、对战争负责、对官兵生命负责的巨大勇气、博大胸怀。

  汪洋同志正是由于在昌图攻坚战后做了深刻地“反思”和“检讨”,从而在数月后的彰武攻坚战的主攻战斗中,以很小的代价,换取了更大胜利。

  汪洋同志的“检讨”启示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战胜自己是最难的,但又是最重要的。只有今天战胜自己,方能在明日战场上战胜强敌。对照将军的胸怀和勇气,我们深感汗颜:有的工作还没做,就急于出经验,把纸上的计划说成已落实的成果;有的夸大成绩,掩盖问题,满足于一得之功,沉醉于沾沾自喜之中;有的一俊遮百丑,甚至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等等。勇于“检讨”,是力量、信心、勇气的表现,是共产党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品格。我们必须拿起“检讨”的武器,像汪洋同志那样,敢于揭短亮丑,不怕否定成绩,不怕否定自己。

  汪洋同志还为后来人准备下一场战斗提供了冷静而不是浮华的思索:新的军事变革催生了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变。面对信息化条件下非接触、非线式、非对称的鲜明特点,对于我军来说,既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过去,一仗打不好可以总结经验教训,以利再战,而信息化战争,初战即决战,很难有让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机会;过去,我军的优势是近战、夜战,200米刺刀见红,而信息化战争,对手拥有的是高技术装备,我们的优势成为了劣势;过去,我军强调集中兵力打歼灭战,而信息化战争,由于我军机动力、打击力和防护力不足,这一传统战法受到了挑战;过去,我们靠人民战争,赢得了胜利,而信息化战争改变了人民参与战争的方式,人民战争传统也遇到新的挑战。面对种种挑战,我们如何应对?读《十次突击》,深感汪洋同志似乎在以自己的实践与探索,破解着这个谜团:运用不断“检讨”的思想和行动,做未来战争的准备。

  作为人生总结的《十次突击》,汪洋同志是倾心写作的,在逝世前22天,他还亲自题写书名,想在病榻上完成全部书稿,但却未能如愿,只完成了“八次突击”的定稿就撒手人寰,留下了遗憾。但这本书对我们工作方法的指导、思想认识的启迪必将具有永久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