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之魂”
来源:科技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本报记者 宦建新 通讯员 吴建伟 许登坤 任伟立 龚益松 

 

    7月3日,宁波慈溪市市长徐华江在慈溪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院长卢秉恒,就在慈溪设立西安交通大学宁波研究院等事宜进行了商谈。第二天,慈溪市科技局局长霍建君等就陪同专家在当地进行了深入的考察。
  七月流火,走进慈溪,科技创新依然如火如荼……

  此前几天,6月26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全线贯通,给慈溪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慈溪为什么能快速发展,成为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

  慈溪市委书记洪嘉祥一语道破天机:“创新乃慈溪之魂”。

  “创新乃慈溪之魂”

  地处东海之滨的慈溪市,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依靠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奏响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主旋律。

  围绕主旋律弹出一个个科技强音,给人一种力度的震撼和无限的联想。

  近5年来慈溪市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每年都在3%%以上,2006年财政科技投入达到1.55亿元,是浙江省第一个年财政科技投入超亿元的县级市。

  2002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中国慈溪数码桥,加快信息化步伐的决定,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慈溪成为浙江省内首个国家级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县(市),制造业信息化、社会事业信息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今年5月,慈溪市科技局增挂市信息产业局的牌子,成为浙江省第一个科技工作与信息产业两手抓的县级政府部门。

  “宁波大成”争世界第一、“宁波奇乐”掌握行业命脉、“宁波沁园”创造奇迹……慈溪民营企业凭借自主创新,研发成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领域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双双突破百亿元,“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项目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慈溪市共获得授权专利1803件,其中发明专利36件,授权总量同比增长86.6%%,在宁波市三分天下有其一,位居浙江省县(市、区)第一。

  宁波慈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006年核心企业共实现产值14.3亿元,出口创汇17352万美元,净利润5750万元,有效带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慈溪市先后成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区)、浙江省首批科技强县(市、区),科技综合实力跃居浙江省县(市、区)第二。7月,慈溪市跻身全国县级市自主创新综合评价榜十强行列,位居第七,并荣膺“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称号。科技创新带来的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06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450亿元,实现财政收入62亿元,工业经济总量达到1602亿元。

  坚持自主创新,这是慈溪市面对挑战的必由之路。

  当前,慈溪经济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进入了一个资本、土地、能源等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率逐步递减的时期。只有依靠自主创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就要求慈溪不仅要有敢为人先的魄力、创新的工作思路、完善的保障措施,更要建立起强大的支撑体系。

  创新是慈溪发展的“华山一条路”。

  摆在慈溪市科技工作面前的问题是:“华山一条路”,怎么走?

  创新形成“慈溪十法”

  实践中形成的慈溪科技工作十法,走通了“华山一条路”。“慈溪十法”是对多年来慈溪科技工作的一次总结。

  慈溪一法:氛围营造。近年来,慈溪市委、市政府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切实把科技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建立了由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的机制,每年明确考核指标,落实目标责任制,强化各级党政领导对自主创新的重视力度。在2006年召开的全市科技大会暨自主创新动员大会上,对有突出贡献的十位优秀科技工作者、十家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十个重大科技项目进行了表彰重奖,着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慈溪二法:政策引导。去年,慈溪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发展模式转型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并先后制定出台了《进一步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强化政策导向,激励企业加快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慈溪三法:产业导向。根据当地特点,制订了“慈溪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重点鼓励和扶持企业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4年来,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均增长33.8%%,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从2003年的16.3%%提高到2006年的22.1%%。

  慈溪四法:经费支撑。慈溪市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过去4年,市财政累计投入科技经费4.6亿元,成为浙江省首个年财政科技投入超亿元的县(市),2006年达到15495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5.0%%,带动企业科研投入20多亿元。近年来,市财政每年安排4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企业研发投入进行补助等。

  慈溪五法:平台建设。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慈溪市在家电、轻纺、轴承、模具等优势支柱行业中,逐步培育一批在国内有特色的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引进组建了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华东分院、浙大产品创新设计服务中心宁波分中心等,筹建高科技孵化中心,中国航天生物科技园、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宁波分所相继落户。目前,全市建成国家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1家,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分中心2家,国家级研究院分院1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0家。

  慈溪六法:主体培育。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慈溪把培育一批拥有现代企业管理能力,高度重视自主创新的科技型企业作为全市自主创新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采取引导扶持等措施,重点支持100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科技进步企业。目前,全市有宁波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市本级科技进步企业71家。在全市百强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科技进步企业占40%%。市政府表彰的工业企业纳税大户中高新技术和科技进步企业占50%%。

  慈溪七法:专利保护。慈溪在浙江省率先出台了鼓励企业发明创新的激励政策,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对授权专利进行补助。建立企业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的行业专利检索查新数据库。4年来,累计授权专利4498件,其中发明专利84件,授权专利总数多年列浙江省县(市、区)首位。目前,企业专利产品已占主导产品的90%%,全市企业专利实施率平均达77.8%%。

  慈溪八法:项目攻关。围绕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10大产业领域,引导企业进行科技攻关。过去4年,全市共实施国家级和宁波市级各类科技项目703项,有127个科技项目获得了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成功应用于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双层环氧粉末涂敷技术及产品”等多个项目的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

  慈溪九法:科技合作。慈溪先后与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等“两院八校”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每年安排700万元科技合作专项资金,对科技合作项目按技术合同金额给予30%%—50%%补助。4年来,先后组织800多家次企业参加了50多次重大科技合作活动,150项科技合作项目正式签约,100多家企业与国内66所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科技合作。

  慈溪十法:信息应用。通过加快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着力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和城市综合服务能力。4年来,全市新增各级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152家,实施国家电子信息推广应用项目9项。目前,全市制造业二维CAD基本普及,三维CAD在产品设计中广泛应用,12%%的规模企业不同程度地实施了ERP项目。

  创新拉动慈溪走向“高端”

  民营经济发达的慈溪市正在实现一个历史性的转变:经济发展从投资驱动型向创新拉动型转变,产品开发从以仿制、仿造为主向依靠自主创新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慈溪的产业、产品在创新拉动下走向高端。

  2006年,全市有科技活动的规模企业达到283家,其中销售超亿元的企业达到106家,一批企业纷纷涉足高科技行业,积极从事自主创新,一批新技术、新产品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或先进水平,成为高端产品。目前,全市已有10家家电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制定,涉及家用饮水机、电风扇、电熨斗等7种家电产品。方太厨具自行开发的五腔驱动核心技术引领燃烧器的新革命;塞纳电器的“电热膜新产品”,打破了世界上少数国家在技术和市场的垄断;新海电气的“CR打火机和CR点火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欧盟的技术壁垒……今年上半年,全市共获得授权专利1280件,其中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319件,授权总量同比增长97.8%%。这又一次演绎了慈溪市委书记洪嘉祥所说的:“创新乃慈溪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