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士兵加速知识化转型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新华网杭州7月23日电(记者梅世雄、孟娜、吴陈)全师步兵五大技术“全能尖子”丁大超,曾凭着超人的体能获得连队最高荣誉--“硬骨头战士”。然而,首次参加两栖登陆作战演练,他却因不懂装甲技术,更不懂新型战车上现代化的电子设备,而成了训练中的“看客”,不得不退出当年“硬骨头战士”评比,并辞去班长职务。

    南京军区某两栖机械化步兵团团长邢国良说,“丁大超现象”让全团士兵意识到,从传统步兵团改制换装为两栖机械化步兵团以后,一个完全靠米数、秒数、环数称雄演兵场的时代结束了,没有知识的士兵,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只能吃败仗。

    4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着眼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需要,颁发《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规划》;4年后的今天,一批熟悉信息化知识,智能、技能、体能合一的知识型士兵已经在部队现代化建设中崭露头角。

    “这些士兵知识面广,创新意识突出,视野开阔,动手能力强。”邢国良说,他们团正在实现三个转变--从传统步兵到机械化、信息化步兵,从单一地面作战到陆地海上两栖作战,从体能型士兵到知识型士兵的转变。

    “士兵素质的转变,更具有革命性的意义。”这位41岁的上校军官说。

    与邢国良率领的那些士兵一样,在广泛开展的“创建学习型军营,争做知识型军人”活动中,一大批有抱负、有知识、有才能的士兵正在各自岗位发挥重要作用。

    入伍时只有初中文化的海军北海舰队112号导弹驱逐舰燃气轮机班班长、五级士官朱桂全,经过16年的艰苦磨砺,如今已经成为闻名军内外的专家型士兵。

    “假如战争明天打响,我怎样才能不辱使命?”是朱桂全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争做知识型士兵的动力。

    朱桂全先后主持150多项装备自修工程,攻克10多项新装备重大技术难题;编写的燃气轮机操作维护规程,成为海军院校本科生教材;参加过20多次重大演习,曾担负出访8国9港航行动力保障任务……

    “把每一位士兵都锻造成为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是各个部队追求的目标。”南京军区干部部门有关负责人指出,直接从在校大学生中招收士兵,是解放军知识型士兵的重要来源和渠道。

    2005年12月,南京大学、安徽大学、福州大学、湘潭大学等11所地方大学的18名在校大学生入伍来到南京军区某装甲团。

    一年多过去了,18位昔日的青年学子全部成为部队建设的骨干,取得多项信息化革新成果,有的还荣立了个人三等功。

    不久前,这18名大学生士兵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分别致信母校,鼓励在校大学生携笔从戎,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