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来源:芜湖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市公安局局长陈文明访谈录 
 “‘坚持科学发展,打造五大优势’是市委、市政府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出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公安机关担负着维护社会稳定、打击违法犯罪、服务人民群众的神圣职责,在打造社会环境优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陈文明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公安机关要以强化“四种能力”为切入点,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探索警务机制改革   强化社会控制能力
坚持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探索与之相适应的警务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的改革,不断强化公安机关的社会控制能力,向社会提供全方位的安全服务产品,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探索符合公安工作实际的情报工作模式。建立健全以指挥中心为龙头,民警和各类信息情报员为终端的情报信息指挥调度网络,建立情报信息引导指挥决策的工作机制,提高服务决策指挥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立足本地治安和警力配置实际,深化信息采集队伍、采集渠道和采集手段建设;建立多功能于一体的情报信息综合流转管理网络。提高情报主导警务资源配置能力,科学分析确定最有利于公安作战需要和职能发挥的机构设置、警力和警务资源配置比例,实现警力数量、智力结构、警用装备组合的合理化、最优化;科学合理配置打击、防范、控制所需的最佳警务资源投放比例,真正实现打防控资源配置一体化、效益最大化;实现警务资源布局全盘化、效益可持续化。实现从传统型粗放侦查模式向现代型精确打击模式转变;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动态巡防模式,研判预警机制和社区“五张网”建设,促进打防控一体化。 


推进科技强警战略   强化信息化应用能力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正规化,促进公安工作全面发展。实现网络、技术、应用、警务的良性互动。依托网络的时空压缩、双向互动、虚拟空间的特性,实现信息的协同共享和警力的无增长改善,切实提高队伍的信息化应用能力。


      推进治安防控的信息化应用,加大对技防产品、技防设施的普及应用,加强技术防范型联网报警系统、出城卡口车辆自动记录系统、城市道路交通监控系统、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利用有线和无线网络,采用终端接入等多种接入手段构建信息防控体系,整体提升对社会治安环境的信息化防控能力。推进社会服务的信息化应用,全面完成涉及公安业务的电子政务建设,利用构建“网上虚拟警务区”等多种方式,网上受理社区居民的报警求助、业务咨询和非涉密信息查询。全面推进各类公安信息资源的协同共享,提升信息的利用率和价值,增强公安机关协同作战的能力;通过各类涉案信息资源库的建立和相关信息资源库的关联,为公安机关实施行政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以文明创建为抓手  推进“平安芜湖”建设
推进和完善“平安芜湖”建设,实施“畅通工程”。针对市区各拥堵路口、路段,通过单行线、渠化车道、信号配时优化等手段合理组织交通,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加大对城市周边事故多发路段的排查、整治力度,对各项造成交通事故隐患的严重违法行为实施严管严控;在城市中心区主干道各路口建立流量、流速等交通信息采集点,为道路交通智能设施奠定基础。


以整治火灾隐患和加强预案演练为重点,切实保障消防安全。加强消防监督和执法工作,坚持日常防火演练和消防安全教育两手抓,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加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消防站和消火栓建设。


以文明创建工作为抓手,认真落实社区安全防范工作。全面整合社区资源,探索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模式,加强社区和农村警务室建设,健全完善各项社区和驻村民警工作制度;充分利用“创建安全文明社区”这一载体,进一步完善居民小区安全防范体系。


 践行法治理念   强化执法能力
坚持从更新执法理念入手,大力改革执法方式、加强执法监督、提高执法效率、改善执法环境,狠抓广大民警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确立和执法学习培训;全面提高公安机关的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公安执法队伍。


    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强化“民本意识”,最大限度地实现和满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要求。深入改革执法方式。加强对公权领域的治安管理,科学制定有效政策措施,指导群众提高社会安全自治能力;在执法手段上,提高公安机关运用经济手段、社会化管理手段和科技手段管理社会治安的能力;建立常态的公安执法机制,加强日常执法检查与监管工作,尽可能少地组织大范围作战式专项斗争。多途径监督执法体系协调运转,对民警分岗位、专业、标准进行资格认证,对办案民警严格实行执法分级制度,充分保证执法素质;建立定期与随机、书面审查与实地考察、内部督查和社会调查相结合的考评机制,切实保障执法质量;坚持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保障执法的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