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数字技术给传统报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竞争加剧了,报纸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数字化进程将给报业格局与报业市场、报社和报业集团的运作经营以及报业从业人员的工作方式等带来深刻的变化,拓展传统报业新的发展空间。应对挑战,抓住机遇,要求我们加快推进数字报业发展战略,推动多元传播格局下报纸出版方式和报业经营模式的转型,实现报业核心竞争力与信息网络传播技术的深度融合,牢牢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条件下舆论宣传和市场竞争主导权。
本期《前沿关注》讨论的主题是:“数字报业的实践及前景”,刊发的5篇文章分析了数字报业给传统报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目前发展数字报业需要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介绍了一些报社进行数字报业建设的具体探索。展望数字报业的发展前景,我们对报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媒体间的竞争是越来越激烈了,无论是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之间的竞争,还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竞争,这其中最显著的是对广告市场的争夺和分割。就报纸而言,在过去的一年里,在我国高速发展已有十个年头的传统报纸,其广告收入“跌”声一片,利润急剧下滑甚至亏损,而相对应的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广告收入则以120%以上的速度在直线上涨,“寒冬论”、“拐点论”、“冰河期”在过去的一年里弥漫和困扰着我国报业。有人发出了谁动了报业的奶酪的追问,有人慨叹报业风光不再,也有人以积极的姿态投身于与新技术和新媒体的融合中,对报业的下一步发展进行先期探索。在不同地区、不同媒体的实践和探索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数字报业”概念的引入和操作,2006年,“数字报业”战略甚至还被正式写入了《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可以说,数字报业是中国报业继激光照排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历史机遇!
什么是数字报业?
“数字报业”包括两个层面的涵义:一是利用数字技术改造报业本身传统的生产方式,包括印前、印刷、发行、管理等各个环节;二是利用数字技术“重塑报纸出版业的行业边界和业务形态,推动多元传播格局下报纸出版方式和报业经营模式的转型,实现报业核心竞争能力与信息网络传播技术的深度融合”。
数字报业会在三个层面给予报业深刻的影响:一是数字报业会给报业格局及报业市场带来变化;二是数字报业会给报社和报业集团的运作经营带来变化;三是数字报业会给报业从业人员的工作方式带来变化。
数字报业的核心竞争力仍然是内容资源的整合运营力,因此在内容整合生产上要通过大采访部大编辑部的理念和运作方式,实现内容资源的整合,拉长新闻信息服务产品链,一次采集生成,多次发布,最终形成不同产品。
在我国,数字报业是从报业数字化开始的。20年来,中国报业在数字化进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这一阶段报社采用计算机编辑激光照排系统,印刷环节淘汰铅活字,编辑记者逐步以计算机为工具,取代了手中的笔。第二阶段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这一阶段,报各部门组成计算机信息网络,综合新闻业务网的建立和运作成为报社的数字化平台,并且逐步在互联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不过,“数字报业”不是简单的“报纸数字化”,两者有着本质区别。数字报业的模式是先做网络后做报纸,而报业数字化的模式依然是先做报纸后做网络。在“报业数字化”的概念中,数字化的目的是为纸介质报纸的出版、印刷、发行和广告等传统业务服务的,即报纸还是第一位的,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数字化的处理,形成网络报纸、手机报纸等产品。它遵循的还是先做报纸、后做网络这样一个传统的业务流程和经营架构。而数字报业是对传统报业运作方式的一种颠覆,是建立在报业的核心能力之上的。在“数字报业”时代,报业的核心能力不在于报纸本身,而在于利用数字技术对新闻和一切有价值内容的发现、选择和创造能力,在于内容的聚合、管理和分发能力,在于内容的营销和增值服务能力。这就要求报社从思想观念、工作流程、组织架构、管理体制、运营模式、交易方式等各个方面,都要围绕数字内容产品的生产、传播和营销来展开,至于采用什么样的传播技术、显示技术和介质技术,完全取决于哪种技术能够更好地展现这种核心能力,更好地将这种能力转化为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
数字报业已成为报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当前,数字内容的新型产业链正在建构和重组之中,一旦产业链成熟,内容提供商就会占据产业链的上游。在数字内容时代,并不是只有报业一家在做内容产业,通过新技术提供的可能性,其他关联企业和机构完全有可能成为内容提供商,数字内容产业决不会因为报业的缺席而不再发展。因此,不管自觉也好、不自觉也罢,报业必须朝着数字内容产业这个全球范围内势不可挡的趋势去转变和发展,实现报纸、网络、手机等多介质媒体平台的结合,在内容生产、广告营销、发行方面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
数字报业已开始进入实验性探索。2006年8月6日,“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开始启动,全国15家媒体以及提供技术支持的北大方正、诺基亚(中国)、中国网通3家公司,成为首批试点单位。“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由新闻出版总署报刊管理司发起并组织实施,旨在探索适应数字报业发展需要的数字化、网络化的内容显示介质技术、信息传播技术和运营模式,实现传统纸介质出版向数字网络出版的转型,推动报纸出版业的重大变革。该计划以三年为期分步推进,成员单位将整合资源,合力完成实验任务,并共享实验成果。
数字报业给报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数字报业会给全国报业带来巨大的变化。如果说是激光照排技术使得中国报业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话,数字报业则使中国报业又一次面临重大的历史机遇。数字报业是报业一次更为深刻的颠覆式的变革,而激光照排只是从技术层面大大提高了报业的生产效率和印刷质量。
通过实施数字报业战略,报业集团可以更有效地开展报网互动。数字报业使报业集团对纸报的传统经营优势在网络媒体上充分地发挥出来,报业集团可以充分利用纸报的生产资源、读者资源的优势,实现报网互动,避免了在同网络媒体的竞争中短兵相接,从而取得竞争优势。
通过实施数字报业战略,报业集团可以转型为综合性传媒集团。数字报业可以帮助报业集团实现由单一媒体走向全媒体、由单一信息提供商转向全媒体信息提供商、服务运营商的角色转变。数字报业改变了以往报纸仅提供单一形态信息的特点,使其具有了提供多媒体信息及产品的能力。也就是说,新闻纸不是单纯纸的形态,而是一种显示终端和存储介质,报社是一个新闻信息提供商。报业也不单单是报纸产业,而是一个内容产业。在新媒体面前,媒体之间的边界将日益模糊,纸质媒体通过细分市场,结合数字报刊内容,报业集团可以向政府、行业、企事业单位、大客户提供信息咨询与服务专供等在内的各种专业化、本地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充分挖掘报业集团信息资源的潜力,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此,报业集团最终也将会成功地转型为综合性传媒集团。
数字报业也会给现有的传统报业带来一定的挑战。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报业积极运用数字技术建设网站和信息数据库,并在数字报纸、电子报、手机报、卫星报等方面都进行了尝试,但这些都只是一些产品形式,实现数字报业需要报业全面构建数字化的资源整合平台,从工作流程、组织架构、管理体制、运营模式、交易方式上适应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要求,如何处理好集团现有的运作机制与这个数字技术平台架构的衔接,将是对传统报业的巨大挑战。
总的来讲,我们认为数字报业带给报业的机遇大于挑战,传统报业将借助数字报业脱胎换骨、凤凰涅槃,获得新生。正像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社长朱夏炎在清华大学讲课时发表的大胆论断中所言――在数字报业时代,死的是纸,活的是报!
报业的领军人物该如何做?
数字报业将给报业带来深刻而巨大的变化,面对这一重大的历史机遇,报业的领导者应该如何做呢?我们认为,中国的报业领导者应当转变观念,乘势而上,顺应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方向,推动传统报业向数字报业的全面转型,使报业集团迅速转型为综合性传媒集团。
发展数字报业首先需要解决下面几个问题:一是要解决徘徊观望的心态。认识到发展数字报业对于报业的重要作用并不难,但在传统报业的盈利模式比较稳固,而且尚有市场潜力,数字报业的盈利模式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很多报社又处于徘徊观望状态,不愿意或者是不敢在数字报业上进行投入。这种态度可能会使自己丧失在数字报业时代大显身手的机会。我们的报业领导者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转型的必要性,积极大胆地在数字报业上进行探索和投入。二是要解决急于求成的心态。数字报业不是发一个号召就能够实现的事情,传统报业向数字报业的转型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探索过程。数字报业的发展受科技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急功近利,要循序渐进。三是要解决好数字报业的商业模式和组织架构问题。实现传统报业向数字报业成功转型的关键是建立数字报业的商业模式以及建立与这种商业模式相适应的数字报业组织架构。数字报业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商业运行模式,这是数字报业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在数字报业商业模式的探索当中,需要报业、广告业、IT业、通信业等多个方面的配合,在广泛的合作中谋求共赢。
目前数字报业在国外已有比较充分的发展,在国内尚没有媒体有较为完全的实践,只是在一些环节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和实践,有些方面甚至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开全国党报报网互动、手机短信互动先河的《焦点网谈》栏目,融报纸、网络、手机短信三种媒体于一体,优势互补,交融互动,取得显著成效。开办当年,便受到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高度评价,省委主要领导多次批示给予肯定。2006年,《焦点网谈》获得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奖,这不仅是河南报刊史上的第一个一等奖新闻名专栏,而且是中国互联网界目前的第一个和唯一一个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
《焦点网谈》的子栏目《短信民声》充分利用手机短信优势,通过短信平台,使河南数千万手机用户实现了全天候24小时随时随地向党报反映各种意见、建议和投诉。《焦点网谈》的另一个子栏目《总编在线》,邀请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所属八报二刊的总编在网上与读者互动,有效地拉近了编者和读者的距离,对报刊的品牌宣传起到了促进作用。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与河南移动公司于2006年5月合作创办河南手机报,目前河南手机报体验用户已达到112万。当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召开,为第一时间报道安阳殷墟申遗结果,大河网、河南手机报和河南日报前方记者精心合作,北京时间2006年7月13日15时16分,河南安阳殷墟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大河网、河南手机报迅速发布,成为全球第二家、境内第一家发布新闻的媒体。
大河网更是主动接触传统媒体,积极开展跨媒体运作。大河网的《记者连线》栏目,通过传统媒体记者与网民的在线沟通,实现了新闻更广泛的传播和延伸;大河网在大河论坛上为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等开设的互动栏目已经达到十余个。大河网打造的网络电视台,也为下一步和广播、电视的融合创造了条件。▲
董 林 栗国彦
(作者分别系河南报业网络中心主任、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