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军”对抗美军有差距
来源:中华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美军一出,谁与争锋!
   
    ——驳置顶文《敢向美军公开叫板的我铁军师武器装备》兼谈两军师级战力对抗
   
    本来不想写这么一篇带点“长他人志气,灭自已威风”的贴子,也知道写这样的贴子会费力不讨好,但坛子里这几天关于铁军127师换装后战力卓绝,全胜美军的吹嘘文章漫天飞扬,置顶都有好几篇,只怕有点太过了吧?怪不得有网友说论坛的阿Q精神实在强大!余怕长此以往,不但意淫之风难禁,恐怕连义和团操练的“铁肚功挡子弹是可行的”一类贴子就要“Q”(扣)门问世了。

    所以,我只有穿起马甲,顶起锅盔来承受多军种、全方位、高精度、近距离、长时间的火力急袭,以警醒明示中美两军的差距。只有头脑冷静、意识清醒、正视差距、痛定思痛、奋起直追、善于学习、弥补不足、扬长避短解放军才能战胜对手,维护国家统一,确保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罗嗦这么多,一乃表明我并非XP媚洋之流,二乃也是怕某些冲动的网友光是看了标题就进来骂,没有起到实际的警醒作用。所以,要拍砖的先看了再说:
   
    一、开宗明义,我们今天探讨的是实质性的武器装备,最好少跟我说形而上的如:人的因素、战斗精神等等,因为多数网友只要谈及美军,言必怕死!我想完全避讳,也不现实。只有点到为止的说说美军的战斗精神,但希望网友们不要在这个问题上作更多的纠缠。因为我要反驳的文章其标题就是“敢向美军叫板的我铁军师武器装备”。
   
    奋青们看清楚,说的是武器装备。而且就使用武器的人来说,美军的单兵素质也不见得就比解放军差;还有客观的说,美军的战斗精神也是一流的:其实美国人并不怕死,只是他们不愿做无畏的牺牲.他们无法做到义无返顾地冲向敌人的机枪!! 但当需要时,他们也能毫不犹豫的把死亡抛在脑后,在二战中的表现就能说明这一点!! 以上论断是一位参加过二战的德国军官所说。敌人是最有发言权的,不是吗??

 以下文字引自纪实文学:《冰血长津湖》的开篇前言:
   
    “朝鲜乃至世界历史进程的战役,更令人感慨的是在风刀雪剑的苦寒高原上,参战的双方无论是志愿军的九兵团还是美军的陆战1师,在惨烈的战斗中都表现出令人难以想象的超凡英勇与顽强。

    在几乎是绝望的不利态势下,美军陆战1师苦战突围,将陆战队顽强坚韧之传统发挥到极致;而在几乎是一无所有的后勤补给下,缺衣少食冻饿交加的志愿军九兵团官兵,完全依靠意志和精神在与钢铁、烈火以及冰天雪地的恶劣天气搏杀,彼此都以自己堪称军人典范的行为赢得了对手的尊重!”
   
    ——这难道不是对美军战斗精神的真实注脚吗?如果有朋友还要对美军的战斗精神有所探讨的话,请另开一贴,专论美军的战斗精神。但本文不宜再讨论了,谁要再说的话,我就简单说:美军的战斗经验又岂是我军现在可比的呢?
   
    二、为一目了然,便于类比,根据置顶贴《敢向美军公开叫板的我铁军师武器装备》一文所举,归纳出的铁军编制和主要武器概况:
   
    通过新闻报道,我们了解到,目前铁军师编制兵力构成为:一个装甲团,二个装步团[一个是叶挺独立团,另一个是,秋收起义红二团],另外还有一个炮兵团,一个高炮团和其它师直属分队组成。

 [A]铁军师装甲团:
   
    96式主战坦克:93辆.
    89式履带装甲输送车:31辆
    89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18门

    [B] 铁军师的二个装步团[叶挺独立团与秋收起义红二团]
   
    92轮式步战车:93辆
    92A轮式装甲输送车:93辆+(10-12)辆=105辆(取最大值)
    69-1式40火箭筒:每班一具(三三制计算、两个团)共约162具
    83式122毫米牵引式榴弹炮:18门x2(个团)=36门
    87式25亳米牵引式双管高炮:6门x2(个团)=12门
    北京212红箭-8A反坦克导弹发射车:6-8辆x2(个团)=16辆(取最大值)
   
    [C] 铁军师的一个炮兵团:
   
    66式152毫米牵引式加榴炮: 36门
    81式122毫米火箭炮,:18门
    100毫米轮式突击炮:6-12门
    红箭-9反坦克导弹发射车:6-8辆
   
    [D] 铁军师的一个防空高炮团
   
    59式57毫米牵引式高炮:24门
    90式35毫米牵引式新高炮:18门
    95式4管25毫米履带式自行高炮:6门
    前卫单兵肩射防空导弹连: 8-10具
   
    笔者补充如下(均根据公开资料)
   
    1、人员编制:我军一个步兵师一般8000-11000人,但127师作为济南军区的快反师和甲类集团军的主力师,人员满编超编到12000-13000人也差不多吧。
   
    2、007兄弟所说师直分队包括:侦察(特种)、警卫、通信、伪装、舟桥、工兵、卫生、防化、电子战等部队,合起来大概2个团的编制。
   

 [A]铁军师装甲团:
   
    96式主战坦克:93辆.
    89式履带装甲输送车:31辆
    89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18门 

    [B] 铁军师的二个装步团[叶挺独立团与秋收起义红二团]
   
    92轮式步战车:93辆
    92A轮式装甲输送车:93辆+(10-12)辆=105辆(取最大值)
    69-1式40火箭筒:每班一具(三三制计算、两个团)共约162具
    83式122毫米牵引式榴弹炮:18门x2(个团)=36门
    87式25亳米牵引式双管高炮:6门x2(个团)=12门
    北京212红箭-8A反坦克导弹发射车:6-8辆x2(个团)=16辆(取最大值)
   
    [C] 铁军师的一个炮兵团:
   
    66式152毫米牵引式加榴炮: 36门
    81式122毫米火箭炮,:18门
    100毫米轮式突击炮:6-12门
    红箭-9反坦克导弹发射车:6-8辆
   
    [D] 铁军师的一个防空高炮团
   
    59式57毫米牵引式高炮:24门
    90式35毫米牵引式新高炮:18门
    95式4管25毫米履带式自行高炮:6门
    前卫单兵肩射防空导弹连: 8-10具
   
    笔者补充如下(均根据公开资料)
   
    1、人员编制:我军一个步兵师一般8000-11000人,但127师作为济南军区的快反师和甲类集团军的主力师,人员满编超编到12000-13000人也差不多吧。
   
    2、007兄弟所说师直分队包括:侦察(特种)、警卫、通信、伪装、舟桥、工兵、卫生、防化、电子战等部队,合起来大概2个团的编制。
   

 四、我的看法:
   
    各位网友可以算算,这是什么样的对抗?这是什么样的叫板?且不说数量上有差距,更重要的是空中突击力量的匮乏、夜战装备的不对称和电子战、信息战的严重失衡!在早已摒弃“机械+钢铁+大炮”理论的今天,在早已提出信息战、电磁战、太空战等新战争理念面前,还在大肆炫耀机械化换装带来的战力提升,可以说是一种麻痹的安于现状的思想在作怪,难逃“梦而不知天”的嫌疑。试问整天吹嘘铁军的朋友,是不是就让铁军将士带着这样的装备去叫板美军,去重蹈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人体对抗坦克的惨烈一幕!
    

   资料图:美军M1A2坦克    由于装备的局限性,我机步师的机动性就不如美军,特别是空中火力支持、打击能力更加薄弱。导致在今后的实战中,在受到美军直升机火力精确猛烈的攻击状况下,我机步师的诸多作战意图就不可能得到完整的贯彻。此外,在卫星通讯、定位方面,尤其是部队在移动中的卫星通讯、定位技术上远远不如美军成熟,这样,“信息化战争”的层次会低许多,战场攻击的精确程度就无法得到有效保证。而且在卫星图像的侦察和无人机的全程及大范围使用能力上也不如美军。
   
    还有一块短板就是作战意识的固守,使我机步师在假想作战、训练方面思想僵化、水平落后。假想敌和对敌情的设置上呆板单一,依然局限在与美军实施逐一的山头阵地、高地争夺上,没能开阔眼界,创新思维。这反应了参谋人员对国际局势、冷战结束后数场局部战争发展规律缺乏第一线的深度、直接认识,作战思想基本还停留在朝鲜战争的时代。就是在本论坛的众多贴子里体现了这一点:简单到和美军去比大炮数量,请问这有多大意义?美军的三大优势:空中支援、精确打击、信息平台,我们机步师能拿出手的又有几个?
   
    思路决定出路,经验缘于实践。当然,美军也并非不可战胜,美军也是有弱点的,只是击败他代价较高。比如美军喜欢严格按计划行动,对计划的依赖性较大,这样对装备的依赖也很大;随机应变的能力显得不是很足;而且先进装备对后勤要求相当高,打击其后勤部队,对其有致命影响。也许是条件太好了,士兵的独立作战意识不是很强,一旦受挫就呼叫空中支援,对空军的依赖非常严重。也可以看出美军若不能夺取制空权,其野战防空就有很大的问题,一个重装师才二十几门高炮和防空导弹,缺乏大量的防空武器,在高强度的战场上按需要保护的单位计算是不够的。
   
    自揭伤疤后的阵痛是难免的,如果欢呼雀跃、沾沾自喜的朋友觉得痛了,这篇文章的意义也就达到了。
   
    最后引用某网友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语:就算我们最强的38集团军(8.9万人)也才勉强有把握抗衡美国两个重装师(大约3.8万人)或者三个轻装师(约4.5万-5万之间),这难道不是差距吗?如果有人认为一个127师强悍到独立作战就可以对付同等人数装备M1A2的美军象第一机步师一部(约两个旅),或者同等人数装备长弓阿帕奇的101空中突击师一部(约两个旅),那我只能佩服他的勇气和想象力……
   
    誓把骑士拉下马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