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有"电子农民"数千名
来源:海南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7月19日下午,海口秀英区永兴镇美目村农民王登权家门口的空地上,停着一辆广西牌照大型运输车。附近村镇的农民,正把成吨的菠萝蜜过磅后送上卡车。每年经王登权手销出去的菠萝蜜以百万斤计。他说:“成为电子农民以后,我的客源更多,生意更好做了!”
  
   信息灵菠萝蜜卖价高
  
  在王登权家的一间房内,摆放着他用来上网的电脑。
  
  王登权熟练地点开由省科技厅和海口科技信息产业局主办的(海南)电子农务网(ww.dznw.gov.cn)的页面后告诉记者,近日在网站上发布菠萝蜜供应信息后,已接到一些客商的求购电话。
  
  他说:“以前信息不灵的时候,菠萝蜜5分钱一斤都卖不出去,只能喂羊喂猪。有了电子农务网的帮助,客商多了,销路好了,每斤能卖到1块钱甚至更高的价格。”
  
  永兴镇荔枝种植大户吴开茂,依靠上网发布供应信息,实现增收10余万元。他说:“买回一台电脑,等于带回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海口“电子农民”近3000
  
   “目前全海口已有电子农民近3000人,电子农务已成为海口农民获取各种政策信息、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以及发布农产品购销信息的平台。”海口市科技与信息产业局局长朱东海说。
  
  据了解,率先试点电子农务的永兴镇,仅热带瓜果就使农民增收了1500多万元,人均增收567元。“我们搞电子农务目前花费不过几十万元,投入产出比是相当可观的。”朱东海说。
  
  拿锄头的手也会点鼠标,这是电子农民的通俗解释。
  
  今年5月,(海南)电子农务网开通,未来将开发农业实用技术数据库、热作资源数据库、热带病虫害诊断数据库等多个技术支撑平台,通过多种信息渠道推动信息服务进村入户。海南省也已决定在全省推广电子农务,电子农务的未来一片光明。
  
   农村上网有三道坎
  
  与此同时,记者走访中发现,建设电子农业、培育电子农民,还需迈过几道坎。
  
  电脑贵。农村家庭中电脑的拥有率远远低于城市,没有买电脑的农民认为“电脑太贵”。的确,美目村农民林桂兰2006年花4000多元买了一台台式电脑,还没有液晶显示器配置。在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研制100美元电脑,甚至100美元笔记本电脑的今天,政府相关部门和IT软硬件企业能否推出适合农民需求的微利产品,尽早降低“三农”信息化的第一道门槛?
  
  上网贵。家里已接上宽带的农民告诉记者,家里的包月上网费是每月80元,而外省发达地区电信企业对农村用户的收费仅为每月15元,他们盼望企业能够以实际行动体现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
  
  利用率低。在网吧已经普及的农村地区,一个反差强烈的现象是:年轻人相当一部分都会上网,但他们上网主要是聊天、看电影、玩网游,少有通过网络学习生产技术、研究市场;他们的长辈有潜在的电子农务需求,但学习能力较差,掌握如打字这样的技能非常吃力,严重削弱了使用网络的积极性和效率。农村年轻一代能否给年长者适时帮助,或将一部分花在娱乐上的精力,转移到利用电子农务上来,将对“三农”信息化起到不可限量的作用。
  
   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电子农务对于提高更新农业生产技术、解决生产具体问题大有潜力可挖。朱东海说:“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是个案,仅靠参考书籍资料可能不够。在电子农务时代,他既可以通过网络向专家求教,也可以在条件不允许专家到现场的情况下,以在讨论板上发帖的形式讨论,同时方便其他有相同问题的人参考。”
  
  可以想见,通过网络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以加强他们在市场中的地位,传递市场信息指导生产决策,普及农技知识,将是引爆农民对电子农务热情的导火索。
  作者:袁锋、王维、崔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