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可如 陈海鸣 罗军辉
近年来,在“政府上网工程”的推动下,各地的人大网站应运而生、蓬勃发展。网站的建设开通,使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互联网上开辟了一块宣传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新阵地,架设起了一座密切联系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新桥梁;提高了人大工作的透明度,扩大人民群众的知情知政渠道,更好地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充分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监督法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这是我国法律首次明确规定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公开原则。应该说,监督法的这一公开性原则和网站的公开、开放的特性是非常契合的,它为人大网站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在新形势下,加强人大网站建设,着重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平台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人大网站是常委会机关的重要宣传阵地,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的重要手段,也是人大机关形象展示的平台,而网站平台是网站发展的基础。因此,各地人大要从思想上予以重视,及时协调解决网站建设和维护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同时要落实的必要经费,为网站平台建设提供物质保障。要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页面的栏目设置,在完善网站功能上下功夫。目前一些有条件的地方人大,在网站上开设了如电子邮件系统、议案建议提交系统、信访案件提交系统、视频系统、网上调查系统、信息查询系统、公告系统等功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应该说都是很好的尝试。这些功能的提供,使一些本来需要通过传统办法实现的工作就可以在网上完成,大大节省时间和经费,更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信息时代的特征。
(二)加强日常维护,充分发挥效用
技术平台构建之后,关键是抓好日常维护,使网站充分地“传情达意”,发挥最大效能。在日常维护管理工作中,及时更新信息,充实内容,发布有关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职权的动态信息、调研文章等等,充分发挥网络平台“海量信息”的优势,以信息化促进人大工作不断发展和创新。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时准确,突出重点。对于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的视察、执法检查等活动,收集准确的资料撰写信息,及时在网站上予以发布。一般简单的信息应当天发布,一些涉及材料较多、需要复核的要严格把关。对于重要、新近的事件信息,可以将其放在“今日导读”等滚动栏目中,在相关栏目中置顶,同时用“new”等一些醒目的标志加以突出,提高信息的点击率。
(2)专题报道,集中信息。网站内设置“专题集锦”栏目,根据相关性原则,对一些重大活动的信息进行归纳集中,制作相应专题,使网民能在一个栏目中了解相关的所有信息。制作专题时要加强前期策划,确定宣传重点,收集相关资料,对重要内容进行解读,深刻剖析时事背景,帮助网民进行延伸性阅读。专题报道使信息发布由“单兵作战”改为“集团军作战”,内容更加集中,资料更加齐全,不仅可以形成了强大的宣传声势,而且还发挥“资料库”的作用。从反馈情况看,这种做法能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对巩固和拓展受众群体起到了很大作用。
(3)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当前是一个读图时代,图片在传播中的直接性,图片所具有的视觉冲击力,符合了信息社会的要求,而且它所具备的优势是以概念为基础的抽象语言符号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在网站信息的发布过程中,最好能够配发相应的图片,尤其是常委会开展的行政执法评议、执法检查等重大活动的信息宣传中配发多幅照片,也可以组图的形式发布,不仅增加信息量,也使页面更加生动活泼、更具可看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开辟视频专栏,收集人代会直播录像和本地媒体关于人大工作的视频报道。
(4)丰富信息来源,增加信息容量。作为一个网站,要想获得更高的点击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网站生动起来、丰富起来,使更多的人对网站发布的信息感兴趣。根据人大工作的特性,要充分拓展信息渠道:一是人大机关的工作动态,这应该是网站的首选信息来源。建议出台相关制度,加强信息考核,就增强常委会机关内部的投稿积极性。二是向乡镇人大征稿。建议在乡镇人大建立通讯员队伍,在每年度的宣传人大制度好新闻评选中,将网站的稿件作为评奖内容,亦可开展表彰网站通讯员的办法,提高通讯员投稿的积极性。三是向“一府两院”征稿。可在“一府两院”聘请信息员,提供“一府两院”的工作动态,尤其是人大决议、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对于信息的更新管理,可以采取固定专人的办法,亦可以给各委办赋予不同的后台管理权限,有关内容由相关委办负责更新。
当然,除了本地的信息之外,在栏目设置上,可以设置“各地要闻”、“外埠动态”等介绍外地人大先进经验和做法的栏目,丰富网站的内容。同时在链接设置上,增加外地人大和上级人大的网址链接,方便网民浏览。
(三)增强互动交流,提高网站影响力
人大常委会是权力机关,同时它也是民意机关,作为人大网站,要充分利用信息交流便利的优势,加强与网民的互动和交流,提升人大网站的活力和影响力,在打造民意机关上充分发挥作用。那么如何增强与与网民的互动和交流,笔者以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来实现。
一是设置公告栏。根据监督法的公开性原则,设置“人大监督公告”栏目,及时公布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报告等做出的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同时在其后设置“评论”功能,听取社会公众对这些议题的意见建议。开设“网民建言”、“市民热线”“民意调查”等栏目,架起密切联系群众的新桥梁,征询网民的意见建议,随时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充分集中民智,改善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策的有限理性。同时,通过这种形式,增强人大工作的透明度,听取广大人民群众对人大各项工作的意见。
二是开设论坛。征聘有丰富论坛管理经验并有良好文字表达能力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力量,充当论坛管理员,并由他们兼任相关版面的版主。在一些议题的交流、探讨中,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激发群众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筛选、整理意见建议、呼声要求、投诉举报、揭露批评等言论、信息,选送相关工委或常委会领导,为领导掌握舆情、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是议案网上督办。对同级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进行网上办理,把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登录上网,把政府及相关部门办理的情况及时上网,通过电子认证的方法让代表直接在网上对办理的情况是否满意进行表态,这样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人大代表提出了什么议案和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是怎样办理的,以更好地促进代表履行职责,促进政府及相关部门更及时高效地办理代表议案和建议。
四是要加强网上信访办理力度。许多群众对人大网站寄予厚望,他们通过电子来信反映民声,提出要求,人大网站要加强后台的办理工作,通过人大机关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办理,做到件件有回音,尤其是对那些牵涉到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要督促政府切实办理,并在网上公开答复,以进一步增强人大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提高人大网站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对于以上几种方式,笔者以为一个网站选择2—3种左右的方式即可。因为一般基层人大网站都属于小投入、小制作的网站,而且人手有限,过多地开辟互动性栏目的话,精力上难以到位,不能及时处理、回复,反而变得有名无实,失信于民。
在这里有一点是值得大家注意的,网站开放性的特性,也使得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网络信息的发布者,每个人都可借助虚拟身份畅所欲言,这当中既有理性的、建设性的看法和观点,也有一些非理智的个人情感宣泄。因此,在以上这些栏目设置的技术层面上建议选择留言版的形式,由管理员在后台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必要的筛选和审核,然后进行发布。对于网站中网民反映较多、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要在咨询相关单位和部门后,及时给予答复,做好解释说服工作,把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实事求是地告诉他们,把当前政府为解决困难和问题所作的努力明明白白地公之于众,在交流中求得理解,在沟通中取得共识,在讨论中凝聚人心,引导社会舆论沿着理智、建设性的轨道发展。
(作者:浙江省玉环县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