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朱冰 日前,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组举办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专题研讨会”上,多位业内专家建议,随着数字化信息加速膨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遇和挑战并存,我国需要培养大批信息家,要把信息当作资产来管理。
日前,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组举办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专题研讨会”上,多位业内专家建议,随着数字化信息加速膨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遇和挑战并存,我国需要培养大批信息家,要把信息当作资产来管理。
信息增长带来管理挑战
当前,我国信息化面临一系列问题。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估计,近几年,我国仅在政务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就超过500亿元,但现在离真正享受电子政务信息化的便利还很遥远。世界银行将全球信息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处在由第二个阶段向第三个阶段转化的时期,中国则整体处在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化的时期。
权威调研机构IDC最新的研究报告《数字宇宙膨胀:到2010年全球信息增长预测》指出,2006年全球制造、复制出的数字信息量共计1610亿GB;中国的数字信息量为127.1亿GB,占全球信息量的7.9%。受多重因素推动,预计2010年全球数字信息量将达到9880亿GB,中国的数字信息量将达到900.5亿多GB,占全球信息量的9.1%。
由此看出,中国的信息增长速度要高于全球。IDC中国公司副总裁万宁指出,全球数字信息量迅速膨胀,已经超过了人们现在能提供的设备存储容量。中国数字信息增长的速度比全球水平还要高,信息管理面临挑战。
EMC公司技术咨询专家马隽谈到,EMC在国内做项目的时候,发现很多单位和企业几乎没有专人管理信息,最多只有管理存储、设备和数据的人。“但是数据和信息是不一样的概念,数据讲究量,信息讲究质。一部电影的数据量有几百兆,但是价值未必很大;一条未公布的利率信息,数据可能内有几个字节,但是其价值以百亿计。”马隽说。
“信息家”专管信息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进入21世纪,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正式肯定了信息是一种资产。
专家建议,要把信息当资产来管理,使其像固定资产一样有专人管理。“把信息当成资产管理,首先要观念到位,其次是人员到位,然后再考虑具体的措施和手段。”专家建议。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共享既是电子政务建设中最核心的问题,也是政务信息化过程中最难的问题之一。未来中国要进一步推动政务信息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共享也是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业内专家提出了“信息家”的概念。
信息家(Informationist)是源自国外的一个概念,就是专门管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人。信息家区别于技术专家,他们理解信息的来龙去脉,知道信息如何产生、信息价值何在及如何用信息支持业务;能看到信息丢失、信息无法访问以及信息泄漏带来的风险;能够洞察机会,整合信息,从而释放现有信息的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提出,当前我国需要数以万计的信息家队伍,分别从事理论研究、制度建设、信息规划、实务操作等多个方面的工作。每一个企业、机构和组织,将来都要有相当数量的信息家,就像它们都有相当数量的人负责设备、资金的管理一样。
信息管理需要创新
万宁认为,中国的数字信息量巨大,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的数字化设备普及程度高,信息化成果显著;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数字化信息的加速膨胀,给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IDC研究发现,如果要将全球制造和复制出的所有数字信息全部保存,2007年就会出现存储容量不够用的情况。中国将在2008年开始出现信息存储缺口,到2010年缺口约为248亿GB。
另外,到2010年,近70%的数字信息将由个人创建,企业和机构将负责其中至少85%信息的安全、隐私保护、可靠性和合法性等事宜。姜奇平认为,从信息大国向信息强国转变需要创新,其中,为中小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是发挥信息资源作用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马隽认为,提高信息化水平除了要有人的要素外,还需要设定新的流程,要深化以信息为中心、以信息服务为出发点的观念,实现从管理数据到管理信息的转变;构建以信息为中心、以信息服务为出发点的信息基础架构。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陈传夫建议,应制定信息资源增值利用法,规范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通过颁发信息资源增值利用许可证的方式,促进政府信息资源的二次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