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 槿
“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需要电子政务。我相信中国会找到中国的路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高级副代表丁雅珊在今年“亚太公共服务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一番话引起了与会者热议。
一年一度的“亚太公共服务高峰论坛”由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办,今年的议题是“打造互联政府建立和谐社会”。
(一)
作为论坛的协办者,思科中国总裁林正刚对丁雅珊的话深有同感。他认为电子政务的中国特色至少应体现在几个层面。
首先是国情,中国的信息化过程完全不同于西方国家。后者是在完成了工业化进程之后开始实施电子政务的。而中国却要一边工业化,一边信息化,中国的特色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其次是电子政务的体系架构。既要有高屋建瓴的整体构想,又要追求“小步快跑”的局部效果。对于整体架构,则不仅仅指技术,还包括了策略、治理、制度,法制等多方面。在技术上,需要把握的是一个IP架构趋势。
信息技术带来的重大挑战之一是更新太快。一个今天看上去还有些超前的技术,很难说两三年之后仍不过时。但是一个电子政务的整体框架很清晰,它面向应用、服务和提高效率的总体方向很明确的话,就可以在应用的前端,像县、地市一级先建起自己的小型系统,开辟一些服务项目。如果有进展,马上复制到周围的地区,让电子政务尽快见到效益,这正是所谓的“小步快跑”。
林正刚表示,近几年为各地搭建电子政务平台过程中,很高兴地看到“小步快跑”模式在中国越来越多了。他甚至认为某些区县、地市一级的电子政务应用比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发展得更快。但“小步快跑”的前提必须是在一个统一架构上。有了这个架构,大家可以“小步快跑”,再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把彼此都连接整合在一起,否则就会变成“信息孤岛”。
在探索电子政务中国特色的同时,林正刚认为国外的某些尝试同样值得中国借鉴。
比如在陕西省电子政务建设中,思科引入了一种叫做“政企共建”的新模式。其特点是成立一个介于政府和IT企业两者之间的过渡型企业,专门负责实施陕西省电子政务建设,帮助政府通过较少的投资先期建立网络,政府则把网络运行和维护外包给这家企业。同时,该企业还担负着在网络上开发新应用的职责,但不以盈利为目的。
有统计数据称,2005年,我国在电子政务方面的总体投入约为500亿元,去年为600亿元。在“十一五”期间,投入的力度还将加大。
有鉴于此,采取政企合作共建电子政务的尝试将有利于缓解政府的巨额投资压力,同时也让其中的风险与收益双方共担。
(二)
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电子政务的巨额投资,是各国政府共同面对的一道考题。
据美国管理与预算办公室电子政务与信息技术办公室副总监Timothy K. Young介绍,随着电子政务应用的日益广泛,美国每年专项投资于电子政务的钱开始逐年递减。
如今,美国在电子政务方面的预算只占整个国家对信息技术投入的很小一部分,大约占到每年660亿美元整体投入的二十分之一,并且还在逐年下降。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不再关注如何给系统增加新功能,而是重视利用现有的功能,使它达到实施和使用的最佳状态。
Young先生认为,若是为中国的同行提些相关建议的话,中国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法制建设要逐步跟上,以便更好地支持电子政务的实施。项目执行当中,要有公众的参与和向其披露项目的进展等,以期得到最广泛的支持和互动。最后,是完善的治理和管理。治理和管理并不是建立电子政务建设之中或是之后,而是要在建立电子政务建设之前,这对电子政务实施的成败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