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冈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前 言

    《凤冈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国家管理经济社会从“计划”转为“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国家在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和我国加入WTO过渡期即将结束的新形势下,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市委二届九次全会精神,结合凤冈实际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是引领和描绘未来五年凤冈发展的导航图,也是政府履行公共职能、制定发展政策和专项规划、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的重要依据。编制和实施好《纲要》,有利于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加快发展的共识与合力,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发展基础及面临机遇

    1.“十五”发展取得的成绩。“十五”以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发展战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十五”计划,西部开发“五年打基础”的目标基本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2005年,完成地方生产总值11.82亿元(现价),年均递增8.6%。财政总收入达到702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241万元,年均递增5.4%(同口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16元,年均递增4%。交通建设、城镇建设、生态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24亿元,比“九五”增长1.5倍,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取得成效,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0年的60∶23∶17调整为49∶12∶39,实现了由“一二三”向“一三二”格局转变。各项改革步伐加快。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扶贫开发成效卓著,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民主法治、精神文明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全县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的局面得到巩固,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十一五” 发展面临的机遇。“十一五”时期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国家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坚持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不动摇、力度不减弱,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保障;二是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快,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使我们利用东部地区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发展地方经济成为可能;三是国家高度重视社会公平,把缩小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提高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作为核心任务,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和坚持“五个统筹”作为促进发展的重点政策;四是通过“十五”计划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基础打得较为扎实,以“四绿”工程为重点的绿色产业体系日趋成熟,对促进结构调整、实现富民强县找到了一条可行的途径,为推进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化进程奠定了产业支撑。随着生态环境、城建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带来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但是,前进的道路上依然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一产比重过大、二产份额过低的格局仍没有根本改变,整个经济还缺乏永续的支柱产业和重大项目支撑,财政增收、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基础设施仍较落后,制约发展的“瓶颈”没有得到根本缓解;一些领域阻碍发展的体制性因素仍较突出,一些部门、干部思发展、谋发展、抓发展的思路不宽、氛围不浓、方法不多,制约了发展进程。

    面对新的阶段、新的起点、新的任务,全县上下务必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着力解决发展中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把思想统一到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上来,推动“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3.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五个统筹”,坚持“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方针,坚持把抢抓机遇、用好机遇、加快发展作为富民兴凤的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存在的问题。牢牢把握“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以“四位一体”农业为切入点,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商品农业快速转变。更加突出工业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努力壮大经济总量。加快发展片区商贸业,强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着力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大力夯实发展基础,加快构建和谐凤冈,努力开创全县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新局面。

    4.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1%以上,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1.15番;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5年完成投资力争突破50亿元;农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分别增长5%和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以上;到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到36∶38∶26;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5%;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总人口控制在44万人以内;人口期望寿命达70岁以上;社会事业取得明显成效;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和6%以上,力争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户达到小康生活水平。

    5.发展构想。倾力打造“一个特色”(绿色凤冈);继续实施四大战略(西部大开发、科教兴凤、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力求五大突破(交通等基础设施、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教育和卫生);着力“五个围绕”,发展六类工业(农牧食品加工、化工、建材、能源、农机具制造、松脂和木材加工业);重点建设六大基地(天然锌硒茶、无公害生猪、优质稻、优质油菜、优质烤烟、中药材);与湄潭、余庆联合建设融“生态、健康、文化、旅游”于为一体的“中国西部茶海”。

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6.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高度重视农牧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健康、安全、优质农牧产品。实施优质稻工程,扩大优质稻基地面积。健全完善良种繁育体系、疫病防疫体系、饲料饲养方法体系、市场营销体系,推进生态畜牧强县建设。按照“猪—沼—茶”模式,大力实施“15116”工程(到2010年,建成茶园15万亩,其中有机茶5万亩,建成一个茶叶综合批发市场,打造一个茶叶知名品牌,实现产值6亿元),建设百里茶海长廊,打造“中国西部茶海”。巩固优质烟基地县地位,产量稳定在15万担左右。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无公害辣椒、中药材、蘑菇等区域特色产业。大力扶持和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和营销龙头企业,推进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努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强农村市场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和完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扩大农产品市场流通。实施农业科技增收工程,积极推进“白色农业”( 微生物菌液在农业上的应用)试验示范,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7.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一路两池”(通村公路、沼气池、小水池)规划建设。继续推进通村公路建设,着力规划建设一批高标准的通组通寨公路、产业公路、机耕道,构建农村运输网络体系。以沼气池建设为切入点,以“四位一体”为载体,搞好村镇发展规划,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创建独具特色的“四在农家”,集中力量改善一批农村居家生产生活环境,力争全县50%以上的农户用上沼气生态能源,实现农村“家居环境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生态家园良性化”目标。大力实施以“三小”为主的雨水集蓄利用“益民”工程和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灌溉小水池2.5万口,切实解决干旱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配套产业建设,大力实施烟(粮)水配套、茶水配套等工程。加快实施“沃土工程”、坡改梯工程、中低产田土改造和土地治理工程,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8.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解困。以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基本增收门路、提高基本素质为主要任务,以168个一类贫困村(原小村)为重点,抓住全省实施“百乡千村”工程的机遇,集中扶持,整村推进,集中力量解决好贫困山区水、电、路等实际困难。有计划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建立健全特殊贫困人口长期社会救助机制和抑制因灾因病等返贫的长效机制,确保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9.大力开展劳务输出,切实增加农民务工收入。劳务输出可以增加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增长农民见识,稳定农村经济和活跃农村市场,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高度重视劳务输出,为劳务输出人员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加大力度宣传外出务工人员的典型事迹。外出务工人员自身要提高文化素质,学会一技之长,拓宽就业门路,学习法律、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到2010年,全县劳务输出人员超过1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0%以上。支持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促进“回流型”企业发展。

    10.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努力促进社会公平。认真落实中央政策,继续加大投入,着力改善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公平,建设符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更加“殷实、幸福、文明、和谐”的凤冈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1.推进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新型工业化进程。按照“五个围绕”(围绕农产品加工、农村市场、改革改制、加强企业管理和提高企业效益、提高服务质量和改善投资环境)的思路,突出发展“六类工业”。依托农业资源,大力发展具有优势潜力的油脂、茶叶、精米、猪肉等农牧产品加工业;引资开发以重晶石精加工、铅锌矿和钾钙肥、氨基酸发酵有机肥生产为主的化工工业;扩大以农机具生产为主的制造业;合理规划以原煤、水电开发为主的能源工业;发展以水泥生产为主的建材工业;发挥林业资源优势,发展松脂加工、木材加工业。按照“产业集群发展、企业集中布局、土地集约利用、资源节约使用、污染集中治理”的要求,充分立足县情,结合城镇总体规划,在城郊积极筹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园区。“十一五”期间,使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保持20%以上的增速,用五年时间初步建成适合凤冈县情的新型工业体系,实现“二一三” 产业格局。

    12.突出发展绿色产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培育绿色资源,搭建绿色平台,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严格按照生产及加工规程,强力推进“四绿”工程,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用绿色品牌提升凤冈知名度,树立凤冈形象,加快推动县域经济结构调整进程。

    13.加快发展片区商贸业。以县城为中心,大力发展以餐饮、宾馆、酒店、娱乐、购物、金融等为主的片区商贸业,活跃城乡经济。依托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特别是杭瑞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带来的机遇和富集的农产品优势,完善现有市场设施,新建大型农产品综合市场、商业批零市场、购物中心、仓储设施、农机农具市场、畜禽交易市场,构建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融合周边商贸往来的市场体系。建设货物周转场,积极组建物流企业,开展总代理、总营销、配送、电子商务等营销服务。加快发展文教卫体等需求潜力大、服务范围广的片区社会事业。完善交通运输体系,组建和扩大客货运输企业规模,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按照县城总体规划,根据国家产业导向开发房地产,规范管理、交易、开发行为,使房地产市场走向专业化、规范化。

    14.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依托“红色遵义”,打造“绿色凤冈”,发展生态旅游。认真做好旅游规划和市场开发,精心培育旅游项目,开发玛瑙山等旅游景点,建设永安“茶海森林公园”,力争建成万佛山→太极洞→西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努力打造“旅游之海”,大力发展乡村生态生活游,将凤冈建成“贵阳→梵净山”旅游驿站。

五、加强以城建和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15.强力推进城镇建设。按照“扩大规模、完善功能、建管并重、提高品位”的要求,实施县城“南扩西进,跨河发展”。以规划为龙头,强力推进县城建设,做大城镇规模,壮大城镇经济实力,提高县城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全面完成步行街建设。推进新城区向龙潭河发展,使县城面积扩大到6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6万人左右。加强城市管理,积极申报国家级卫生县城,基本建成“规模适度、功能完善、个性突出、生态优美、社会和谐”的文明卫生城市。加强乡镇集镇建设,实现绥阳、琊川两个中心乡镇集镇人口达万人以上,蜂岩、永安、土溪、永和等重点集镇人口超过5000人。加快农村综合新村建设,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到2010年,城镇化率达到35%。

    16.加强交通网络建设。加快建设凤冈柏梓至永安通乡油路、凤冈至彭水(凤冈段)二级公路改造,配合搞好杭州至瑞丽高速公路(凤冈段)建设。实施天桥至蜂岩至王寨等重要乡际公路、乡镇重要出境公路、重要通村公路,总里程1270公里。逐步实施进组公路改造,推进主要旅游景点公路建设,全面实现通乡公路黑色化,基本实现“乡村公路等级化、通村公路沙石化”。到2010年,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乡镇政府所在地、主要旅游景点、重要产业带为半径的1小时经济圈。建设黔东北货运场,改造县城汽车客运站,完成城北车站和13个乡镇汽车站建设。力争建成一港二码头(河闪渡港和平头溪、雷洞码头)。

    17.加强水利电力建设。完成湄凤余灌区二期工程建设,争取动工建设河头水库、崇新水库、金鸡引水工程,加快治理关堰、梁家湾、人民等15座病险库。加大城乡安全饮用水建设力度,完成县城老城区供水管网和部分乡镇安全供水改造,提高供水能力和饮水水质。大力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解决15万人的饮水困难。搞好龙潭河流域治理,加强县城和重点乡镇防洪工程建设。抓好洪渡河流域梯级水电站开发。加强农村无电地区规划建设,继续实施农网改造,全面实现城乡居民用电同网同价。

    18.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建设光缆通信基础网络,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有线电视网,实现有线电视传输市县乡村四级联网。大力发展电信事业,扩大城乡有线和无线通信覆盖率。加强国防动员网建设。实施光纤村村通工程和农村远教工程,推进三网(电视、电信、计算机)融合,完成“三网一库”( 互联网、局域网、城域网和数据库)建设,完善县乡视频会议系统,逐步向“数字凤冈”过渡。推进信息技术在工农业、服务业等经济领域和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社会领域的广泛应用。

六、深入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

    19.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基础教育力度,按照“双高”普九标准,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努力提升义务教育水平。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将凤冈中学成功创建为省级示范高中,龙潭中学建成市级综合性示范高中,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50%以上。重点发展职业教育,支持凤冈职校扩大规模,创建为国家级重点职校。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整合县乡各种资源,开设高中职业课,面向农村、面向市场,开设特色专业,打造优势品牌,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素质。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建成县乡两级示范幼儿园。高度重视民办教育,形成公办民营良性互动,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教育体系。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完成农村中学、中心完小寄宿制工程建设,教学设施基本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教育,中学和中心完小全面实施“计算机校校通”工程,提高现代信息化教学水平。

    20.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建立科技人才评价使用机制,增强科技推广应用的活力。增加科技经费投入,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乡镇和重点领域实现科技联网,开展科技培训和网上咨询服务。围绕农业生产,组织科技下乡活动,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实施农业新“五突破”措施,发展和推广农业机械。推广优良农作物种子、畜禽良种和经济林木良种的引进选育和试验示范技术,推动农业产业和种子创新工程的实施。积极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民营科技机构,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2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使用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落实“人才强县”政策措施,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人文环境。完善国家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再教育机制,建立专业人才定期到边远贫困地区锻炼的制度。积极培育人才市场,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培养和引进经济社会发展紧缺和急需的人才。抓住“育人、引人、用人”三个环节,加强高素质行政管理、专业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三支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党政后备人才、乡土人才、非公有制经济人才、少数民族人才、妇女人才和党外人才。

七、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2.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坚持不懈地抓好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搞好计生优质服务,使出生婴儿性别比趋于正常。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加强计生基础设施和信息化网络建设。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推行村民自治,提高村为主水平。深化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提高优质服务和法制化管理水平。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到“十一五”末,全县总人口、自增率、出生率分别控制在44万人、3.5‰和10‰以内,建成较为完善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利益导向和社会保障机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23.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争取国家支持实施石漠化专项治理工程,推进重点区域的生态治理。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修复工程,完成退耕还林8万亩、荒山造林8万亩、天保公益林7.5万亩、速生丰产林3万亩建设任务。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抓好重点区域和企业的污染治理,降低工业“三废”排放,提高废气处理率、废水排放达标率。培育和发展环保产业,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水平。严格执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禁发展污染项目。加强县城区污染监测和治理,建立和完善环境监控系统,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保证环境安全和环境功能区达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污水处理率达60%以上。着力推进城区、城郊绿化建设,扩大西山至县政府新区一带的绿化。抓好水土流失治理,实施石山区洼地排涝、土地整理等工程,使水土流失率控制在30%以下,提高耕地保有量。加大以六池河、蒲水河和穿阡水库涵养林建设为重点的河流、库区治理,断面水质达到国家级生态示范县标准,河流和饮用水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推进洪渡河、辉塘河、蜂王河等河流的封河育鱼、封岸育林工程建设。实施城乡干线公路绿色通道工程,形成公路两旁防护绿化带。

    24.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资源。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土地、水、矿产、能源、森林、生物等重要资源。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建立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信息系统、基本农田保护监测系统,强化土地规划约束和用途管制,确保基本农田保护率达80%以上。坚持“以资源定规划、以规划定项目”的原则,合理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搞好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促进水资源节约利用。加强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等生物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按照国家建设循环经济型生态工业、农业的要求,大力发展“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白色农业,构建生态农业体系。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型重晶石、钾钙肥生产等生态工业。推广节能、节水、秸杆还田和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逐步建立城乡废旧物资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推进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节约型增长方式的形成,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八、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25.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把增加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全面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与就业密切相关的二三产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开发社区服务、环卫、物管等公共性就业岗位,促进各类人员就业,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加强农村劳动力、城镇青年劳动力就业培训、在职培训和再就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和本领。加强劳动力就业制度建设,逐步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引导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继续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培育就业引导的职业教育方向,加强对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指导服务。建立稳定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网。

    26.认真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全面落实城镇基本养老、失业、医疗、低保、工伤和生育保险、农村养老和低保政策,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努力做实城镇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落实以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为主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筹措和营运机制,增强保障基金的调剂能力,推进社会保险管理服务社会化。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扩大城乡低保范围,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抓好灵活就业人员、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失地农民的参保工作,对农村特困群众纳入定期社会救助。认真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持和社会保障政策。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等保障事业,支持社会慈善、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推进城乡殡葬制度改革,加强福利设施建设,兴办福利企业,保障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

    27.提高人民医疗保障水平。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搞好疾病预防控制、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工作,强化甲、乙类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建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保障资金制度,增强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实施县医院整体南迁,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新医院。争创中医特色先进县,发展祖国中医药事业。完善县级医疗机构卫生设施,完成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改扩建和基本设备购置,中心乡镇卫生院达到一级甲等医院标准(50%达到甲级标准),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强化卫生人员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乡镇以上医疗机构卫技人员全部达到助理执业医师以上或相应职称资格,力争50%以上的村级卫生人员取得助理执业医师资格。全面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强卫生监管体系建设,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使农村安全卫生饮水普及率达9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50%以上,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

    28.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认真贯彻国家收入分配政策,落实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工资分配制度,稳定提高职工工资,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完善国家公务员工资制、国有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规则和监管机制,调节收入分配关系,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加强个人收入分配监管和所得税征管。解决好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等困难。

    29.促进文化、广播电视、体育等事业健康发展。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申报成功省级先进文化县。大力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网络文化和广播电视业,繁荣和发展地方文艺。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扶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鼓励和支持非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大力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和组织文化下乡活动。加强农村、社区、企业和校园等社会文化建设。加强对历史文化村寨、文物的保护,保护和开发利用城乡文物古迹,挖掘民间文化遗产,推介民族、民间文化。完成县志续修,传承历史文化。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加强县文物展览馆、综合档案馆、文化广场、茶文化一条街、老年文化活动中心和乡村社区娱乐设施建设。继续实施远教工程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工程,实现有线电视传输市、县、乡、村四级联网。积极开展全民体育健身运动,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建成县城综合体育馆,加强乡镇体育工作指导站建设,逐步完善社区和县城路径健身设施。利用体育场馆,办好业余体校,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提高公共气象监测、预测、预警服务水平。

    30.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建立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保障机制。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煤炭矿山、道路交通、电力生产等重点行业的安全工作。加强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的市场监管,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消防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城乡消防安全环境。搞好各种自然灾害预防工作,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解决人民群众最关系的利益问题。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力争全县率先进入“全市最平安地区”。

    31.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的权利。完善公开办事制度,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范围,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完善民主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加快依法治县进程,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县的有机统一,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和本领。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侨联等社会团体广泛联系群众的作用,调动各方积极性参与经济建设。注重发展残疾人事业、妇女儿童事业。加强人民武装和驻军部队建设,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增强人民保家卫国的国防观念。继续做好“双拥”工作,保持省“双拥模范县”称号。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32.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激励全县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化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推进道德教育深入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农村,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引导人们树立团结奋斗的思想,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构筑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开展“热爱凤冈、建设家乡”主题教育活动,树立凤冈人团结拼搏、发奋图强的勇气。广泛开展“卫生与秩序”为主题、“四在农家”为载体、四创(创文明城市、村镇、行业、机关)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九、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3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作风建设,创新管理方式,建设服务型政府。简化行政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完善政务服务中心运行机制,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建立和完善决策咨询、论证和社会公众听证制度,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推行更加公开、透明、规范的政务公开,扩大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健全机关效能制度,强化目标责任制度。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和工作实际的政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调动公务员履行职责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

    34.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国退民进”的总体思路,深化国企改革,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制任务,建立和完善国有资本从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出机制,推动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资本相互参股,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资产运营效率。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发挥监督管理机构的作用,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非经营资产、自然资源资产监管体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强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深入贯彻县委《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大力引进外资和激活内资,放宽发展领域和范围,坚定不移地支持和鼓励个体、私营等非公资本进入国家未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协调、指导和服务,搞好非公有制经济统计核算。

    35.加强投资创业环境建设。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完善核准制,健全备案制,搞好审批制,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强化对政府投资项目的预算执行和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建立投资项目公示制和投资决策责任制。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建立健全协调规范的工作机制和统一、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和程序,创造投资者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条件。建立企业与个人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和信用不良行为警示惩戒制度,构建“诚信凤冈”新形象。严格执行损害投资环境责任追究制,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创造竞争公平、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健全招商引资机制,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创新引资方式方法,推行“集团式”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等模式,主动参与区域间经济协作合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构建运转高效的协调服务机制、规范一致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项目带动工作机制,吸引县内外人才来凤创业。

    36.积极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动态管理办法,推动土地使用权流转,将耕地逐步向种植能手集中,提高土地经营效益。鼓励农民以土地形式参与入股开发,形成有利于改善劳动力就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利益导向机制。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全面推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解决好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配套完成农村教育、乡镇机构、财政体制等改革,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建立减轻农民负担的长效机制,努力构建农村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37.推进财政金融等体制改革。按照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加大对义务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支出,确保各级党政机构正常运转。加强公共财政预算管理,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非税收入管理制度和县乡财政分税体制,建立“预算严格、收支合理、操作规范、理财依法”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大力培植财源,加强财源建设,着力提升财力自主增长能力,确保县级收入稳定增长。配合国家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鼓励其它金融机构来凤冈发展。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扩大支农范围,强化服务功能。加快交通、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划分经营性和非经营性水利工程性质,推进中小型水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生产要素和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推动以水、煤炭、电力、土地等为主的价格改革,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快人事、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改革,为社会全面进步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十、确保规划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

    38.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牢牢把发展作为富民兴凤的第一要务,发挥党的优良作风,努力从思想、政治、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着手,把发展责任作为第一责任,围绕发展这个核心,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规范有序的考核体系和赏罚分明的奖惩体系,努力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用人氛围,充分调动全县干部群众投身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推进《纲要》的实施。

    39.解放思想,勇于实践。紧紧围绕《纲要》制定的目标任务,坚持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大胆设想和探索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和吸取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从实际出发,树立依靠群众的思想,把全民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加强配合,协同作战,形成政通人和、齐心协力、共促开发、共谋发展的大环境。

    40.坚持项目兴县,借助外力发展。一是进一步强化“县域经济就是项目经济”的意识,大力实施“项目兴县”战略,完善项目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项目前期工作,认真搞好项目储备,并根据发展变化滚动修改完善,力争有更多的项目挤进国家和省市规划盘子。二是加大项目对接力度,积极向上主动对接,对外主动联合,对重点项目推行专家把脉、咨询论证,提高项目申报质量。三是加强项目实施管理,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积极创造项目开工建设的条件。严格工程建设程序,从严政府投资项目“四制”运作,强化资金使用监管,确保工程顺利建成。

    41.健全规划管理体制。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健全规划管理体制,对交通、水利、土地、城镇、工业、特色农业、教育、卫生等关键领域和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通过制定重点专项规划、重点项目规划和年度计划来配套实施。搞好县级规划与市级规划、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建立规划实施评估制度,加强跟踪分析、监测预测,分析经济社会执行情况和重大项目实施情况,确保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建立定期公告制度,及时公示规划实施情况和重大变动情况,推动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的程序化、制度化。

    全县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实现 “十一五”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包装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