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允恒在中国ERP行业峰会上演讲
来源:天极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今天,由经济日报社、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计算机世界》报社、天极ChinaByte、《经理人》杂志社联合主办,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承办的主题为“ERP WORLD 2007 世界级制造”的中国ERP行业峰会在北京拉开帷幕。多位政府领导、两岸ERP专家学者、著名企业CEO和CIO等人士共聚一堂,就中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管理模式、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以及制造业应用等多个角度,对中国的ERP产业做深度的剖析和探讨。以下是天极ChinaByte发来的现场报道:

  主持人:下面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仝允恒演讲。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仝允恒

  仝允恒:老实说ERP在座有很多业界的精英,会议的主题是“责任 创新 绿色制造”,这是非常宽泛的议题。说明ERP业界的精英他们关注的问题不仅仅是自己产品的推广,而且是关心到社会责任和整个社会的进步。

  我讲的题目是,因为提到世界级制造,我就想它可能要跟企业创新战略有联系,那么世界级制造需要什么,其实需要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建立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需要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需要涉及到制造业所需要的关键要素,包括交货期、产品质量、成本、服务等等,以及在一个多变的环境里它的应变能力。中国企业从改革开放以来,从早期的技术引进形成基本的制造能力,到消化吸收再创新,到现在这个阶段企业开始通过自主开发形成创新能力。一开始引进技术为主,后来形成一些亚核心能力,这时候着眼于短期的竞争能力,现在企业需要的是持续竞争优势,这种核心能力是难以模仿的,能够给企业带来创造价值的能力。

  我们先看一份调查报告,这是前几天国家统计局在清华科技园发布的调查数据。调查了40个城市和40家企业。中国企业主观上是普遍重视技术创新,企业都认识到竞争中创新是至关重要的。企业通过创新提升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包括:成本、品牌、人才、创新。中国企业发展到这个阶段创新成为了主题。所以今天会议的主题,我想讲的主要观点是ERP企业、ERP产业自己的发展需要创新,ERP产业的发展也要关注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

  调查中谈到企业创新的成效包括:打开新市场、增加市场份额、提升公司创新形象、提升商品和服务质量、提高生产能力、使商品和服务范围得到扩展,降低消耗,这为我们企业服务的时候,要关注制造业企业关注的一些成效。

  未来三年企业普遍对创新有一个预期。目前企业创新的障碍,包括竞争环境、风险、金融方面筹资的问题,还有一些市场壁垒的问题,这里非常突出的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短缺,这也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介入ERP WORLD论坛的原因。创新成为中国企业界讨论的非常热门话题,因为创新可以把这个产业扼杀在一个摇篮里,也可以创造一个创新的产业,我想我们所在的这个产业就是创新创造出来的一个全新的产业。创新可以是一些企业的领导地位被摧毁,也可以创造出具有新的领导地位的企业,伴随着创新,大量的企业涌入,大量的企业被淘汰出局。

  前面讲到一个企业采用ERP就可以找死,不采用ERP可能就是等死,其实创新也有一种说法,如果不创新可能会找死,但是创新也可能会有风险。出路选择一个合适创新战略进行创新。因为现在创新谈的太多了,因为概念的延伸包括商业模式的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甚至知识创新。但是最早的创新还是有一个定义,技术的新构想,研究开发和金融组合得到新的实际应用,会产生经济效益,这样一个全过程。大家经过这么多年的研究,学术界的创新归纳了几种模型,一种是属于技术推动型的,一种是需求拉动型的。另外一种在线性的过程中,它的社会和市场以及企业有不断的互动,有一个交互的模型,通过反馈产品新的创新。更复杂的模型可能是每一个环节都有反馈的模型。

  企业通过创新获得了什么?获得了技术的积累。在生产和经营方面可能会有一些收获。还有两个方面是企业相关的互补能力和组织方面的适应创新能力。

  关于创新有很多争论,比较典型的争论是中国采取的后发者技术战略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企业的创新就是通过引进,外商直接投资,FDI,拿来主义,跨国公司在中国办企业的技术溢出实现我们的技术进步。近几年讨论比较多的是怎么样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中国的技术进步。第二个方面的争论是关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争论。一种认为要素方面中国劳动力比较便宜,可能应该更多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要从高技术领域通过动态的竞争优势,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当然有的认为中国的创新从要素提升实现技术产业升级,也有人认为应该通过干中学推动技术的产业升级。中国产业企业所面临的新形势,我们面临的一些新的形势,经济全球化、WTO,引进消化吸收的创新的战略受到挑战。国内市场的国际化,这种以市场化技术的战略可能也受到挑战。这样,国内的制造业其实面临着若干种技术战略的选择,包括我们一直在实行的一种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这样一种战略。还有一个,在和跨国企业与狼共舞的情况进行合作开发,还有一种是采用国外技术自主开发新产品。或者是在元器件创新为主与构架创新为主,或者产品创新或者工艺创新上进行选择。

  技术创新对公司来说战略选择要素包括战略模式选择、基本技术选择、创新能力建设、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在战略实施要考虑战略时机的把握、资源配置与人力资源开发、运行机制和创新组织。

  作为制造业来说,可能在技术创新的战略模式里有这样几种选择。在技术定位是高新技术、传统技术、通用技术、独特技术、先进技术还是一般技术。技术来源是自主开发、合作开发、引进或者模仿。在竞争策略方面采用领先政策、跟随策略。市场策略方面是关注市场最大化、细分化、成本最小化。企业制造业创新可以说比较主导的理论是领先用户的策略,但是这些年来新出现的一个理论是关注金字塔底层。这可能都需要做选择。

  市场领先与跟随模式的战略各有有利面和不利面,不能说哪种战略是最好的,总体还是要根据企业的承担风险能力以及企业的资源条件选择合适的战略。在技术创新方面有一个路径依赖现象,因为企业一旦进入技术轨道和主导设计形成,后来就依赖于主导设计。就产生了路径依赖,企业一旦创新会面临比较大的转换成本,面临着用户的惰性,面临着制度和文化的惰性,阻碍了创新。ERP在提供给用户这样一个管理工具的时候,会不会强化用户的路径依赖而阻碍创新呢。

  技术创新的轨道,它有若干种。因为有路径依赖,所以技术创新的方式可能会顺着原来的轨道创新,或者选择另外轨道创新。如果选一个新的轨道创新,可能会涉及到机会问题、主体问题、市场态势问题和创新风险问题。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创新路径可以顺着技术轨道进行,可以选另外的技术轨道进行创新,可以在技术平台进行组合创新,也可以在以主导技术为核心向相关领域渗透。

  总体上讲会选择若干种不同的创新路径。在技术战略选择方面我们总会面临不同的制约因素,包括不确定性和风险,包括创新本身的破坏性,因为创新本质就有一种破坏作用,破坏原来的核心能力或者破坏原来的技术轨道。涉及到资源的投入,涉及企业总体的战略取向,所以就会选择顺轨和转轨两种不同的创新方式。在现实中是很难分清我们刚才说的几种创新方式,总体上讲,我们在不同的技术平台上进行创新的基础上,不断的有一个技术升级的过程。

  现在我们谈很多的是商业模式创新。谈到创新最早人们都谈技术创新,这几年谈的很多是商业模式创新。实际上在新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为企业、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推广到利用自身资源,在特定包含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商业流程中,把商品和服务提供给用户,收回投资、获得利润的解决方案。商业模式的创新逐渐成为企业广泛关注的热点概念。很多企业的成败都可以从商业模式中进行评价和探寻。前几天我参加了一个研讨会,有人归纳了什么是商业模式创新。他说商业模式的创新就是现有模式或者传统模式加互联网。我想这个不全面,但是有启发性。商业模式包括生产什么、怎么生产、怎么销售、怎么服务这么一套东西。其实包括经营内容,服务对象、服务方式、盈利模式可能都属于商业模式的基本内容。但是有人提到商业模式的创新是传统模式加互联网,是不是这样呢?我认为他谈的有一定道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给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带来了很大空间,所以我们看到很多成功的企业跟这个有关。比如说分众传媒、如家的经营模式,基本上是传统模式加互联网,这样其实给我们的信息产业和ERP企业提供了很广阔的机会。在现在这样一种新的形势下,能够为不同的企业,不仅仅是制造业,我想能够为服务业,提供他们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平台或者工具,这可能是我们ERP产业的商机。

  技术创新具有关联性,包括过程关联、要素关联、产业关联、市场关联。涉及到创新本身面临一个创新系统。不同的创新主体,通过各种各样的关联形成一个网络系统,这个网络系统会使得企业的创新有更多的样式。刚才郭总讲到一个例子,浙江的公司生产摩托车,几个电话一打,几天新产品就出来了。我真的在浙江访问过摩托车企业,他的企业原来在上海,后来搬到浙江,我问为什么,他说这个地方创新环境更好。他说想出一个新的概念,几个合作伙伴大家坐到一块儿一商量,一个星期后新的模具出来了,新的产品就推出来了。这是几年前的事儿。当时学术界热闹讨论的怎么样利用虚拟网络组织讨论进行创新,这种创新模式也是对ERP行业的一个挑战。

  在新的环境下创新系统包括企业间的技术联系、区域间的联系,还有国家的系统,为企业提供ERP解决方案这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对于学校来说创新系统不仅仅是有市场、技术,还需要支撑条件,支撑条件包括管理、教育和信息系统的应用。

  在这样一个会上,我希望创造一个条件,使得学校、企业、社会各界能够构造一个共同努力的平台,推动中国制造业强国的发展,也推动ERP产业的发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