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集体失语 信息化项目何以重生?
来源:IT168 更新时间:2012-04-15

CIO在企业中的职能是什么?决策者、项目经理还是网管员?在很多企业,CIO都被冠以IT技术人员的身份而远离企业管理,从而导致CIO在企业决策中集体失语,在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信息化战略中毫无作为。

聚光灯下的黑暗 CIO话语权缺失为哪般?

  曾有人做过一次调查,对100位CIO提出了同一个问题:在企业信息化进程中,企业什么时候最最关注信息化?答案是从“项目决策”、“项目选型”、“项目实施”和“项目出现问题”中四选一?

  结果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企业对“信息化项目遇到问题”的关注度高达60%,其次是“项目选型”关注度达到20%,再次是“项目实施”的关注度15%,而对“项目决策”的关注则仅有5%!

  可见,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决策和实施被大大弱化,从而让CIO的工作成为“聚光灯下的黑暗”,工作很多却只有少部分暴露出来。由于缺乏话语权,企业信息化往往成为老板的一言堂,CIO在信息化项目中则沦为“简单”的执行者。

  造成CIO话语权缺失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原因:

  ① 由于很多企业的CIO都是从信息部门负责人转化过来的。企业或者为了追求时髦,或者为了体现自己单位的信息化水平,纷纷设立了CIO(信息化总监)这一职位,但是,可惜的是,虽然设立了职位,但是没有给予相应的权利。CIO,在企业管理中,更多的是一个摆设,无论在一把手,或者其他人员眼中,可能仍然是一个“高级民工”的定位;

  ② 由于大部分的CIO都是技术出身,对业务经验及管理常识极度缺乏,在大多数时候,提不出实用的管理建议。久而久之,企业管理层就把他当作一个花瓶摆设,只有当真正遇到困难时,才会想到有CIO的存在;

  ③ 信息化投资在企业整个投资中,占的比例较小,而其收回的效益又不是短期所能体现的,或者不能用数字来衡量,或者不是很直观。跟企业其它项目比起来收益不直观,也成为CIO不被重视的重要原因。

为了项目重生 CIO需争得话语权

  显然在权利缺失的状况下,CIO对信息化项目的控制是被动的,在企业中没有话语权,让CIO所主持的信息化项目举步维艰,作为企业的CIO,要想方设法的争取权利,进到企业的核心管理层,使信息化项目在企业中得到重生。

CIO拉“一把手”下水 先做代言人

  失语的CIO没权利分配、调动企业的资源,无法参与项目的最终决策,面对企业的重大信息化项目,该怎么办?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把“一把手”拉下水,让自己成为“一把手”的代言人。

  ① 先做代言人,再做权利人

  CIO在要进行如ERP等重大的信息化项目前,要主动跟一把手沟通,索取必要的权利,争取成为一把手的代言人,并逐渐掌握项目的主动权。先做代言人,再做权利人,这并非企业政治中的权势之争,而是为了保证信息化项目能够正常进行。

  很多企业的CIO,出于种种考虑,不会主动向一把手索取权利,认为这是“以项目为要挟”,其实恰恰相反,如果没有必要的权利,因项目无法顺利开展而最终导致项目失败的责任仍然要由CIO来承担。与其事后受罚,不如拼命一搏。

  ② 先做效果,再谋大局

  信息化项目的成败,人的因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旦员工对项目失去信心,就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因此,尽管有些小的功能对项目整体无关紧要,但为了把握全局,得到员工的认可,CIO也不能对此不屑一顾。先完成一些见效快的小功能,可以帮助CIO谋划整个项目大局。

  只有如此,员工才能对CIO信服,CIO的指令才能顺利的发布下去。而一把手看到CIO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后,也才会赋予他必要的权利。

CIO要从“消防员”变成“教导员”

  “项目出现问题”的关注度高达60%,这是CIO面临的最大困境。哪里有问题哪里就需要CIO,在企业中CIO像“消防员”一样东奔西跑,占用了CIO的绝大部分精力。

  如何从一个“消防员”变成防范于未然、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的“教导员”,把企业的关注度从“遇到问题时”转变到项目的其他阶段,如项目的决策、项目的实施、项目的选型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