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炮装工化兵种科技强军的报道
来源:科技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特约记者 刘逢安 本报记者 唐先武 


    炮兵、防空兵陆续列装新型火炮、野战防空导弹、侦察预警雷达、火控系统、情报指挥系统等装备;装甲兵在陆军合成作战部队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工程兵与主战兵种配套发展,伴随保障和精确保障能力不断提高;防化兵初步建立与联合作战相适应的核化生防护体系,快速遂行核化生防护、核化生应急救援和反核化生恐怖能力明显增强……

  80年来,中国陆军兵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他们着眼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加速现役主战装备更新换代和信息化改造,建设了一支精干合成、灵敏多能的新型陆战力量。

  “战争之神”显威信息化演兵场

  炮兵是战场上最重要的火力突击力量之一,以其强大的火力、较远的射程、良好的射击精度和较高的机动能力等诸多优势,获得了“战争之神”的美誉。

  我军从诞生之日起就有了炮兵。而作为陆军兵种,军委炮兵司令部于1950年8月1日在北京成立,人民炮兵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抗美援朝、援越抗美、炮击金门和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人民炮兵威镇敌胆,战无不胜,取得了毙伤敌22万余人,毁伤敌火炮1400余门、飞机近万架的辉煌战果,打出了国威军威。

  自行化、信息化、精确化,是当今世界炮兵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我军炮兵潜心发展的重点。我军炮兵已经跟上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步伐,正昂首阔步迈入精确打击时代。

  济南军区某炮兵旅积极探索推进军事训练向信息化转变之路。他们以精确化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精确化训练,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精确判定目标位置,实施精确打击,数声炮响过后,“敌”重要目标灰飞烟灭。从过去的万炮齐发,到今天的数炮制敌,精确化训练、精确化指挥、精确化考评,使今日“战神”更加威猛。

  近年来,我军炮兵积极适应军事训练转变要求,围绕复杂电磁环境下炮兵作战理论创新、战法训法研练、作战仿真系统研制等方面,积极开展重点难点课题攻关,信息化建设取得一批重要成果,探索了我军炮兵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新方法、新路子。

  吉林陆军预备役炮兵师从预备役部队发展需要出发,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起系统配套、功能齐全的局域网和野战指挥网,研发出作战指挥、侦察监视、信息处理等信息化集成装备。几年来,他们直接应用地方成熟技术30多项,先进设备67种、300多件。在专家的指导下,这个师逐步将作战链条上的各种要素和资源进行功能整合和集成,创新出炮兵师(集群)数字化作战指挥系统,对野战条件下由师、团、营、连到单炮的全程数字链无缝连接进行了有益尝试,射击指挥效率大幅度提高。

  目前,我军炮兵信息化建设在理论研究、法规建设、训练方法及手段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开发了“陆军火力毁伤辅助决策系统软件”,为集团军、师(旅)机关和炮兵部队指挥员提供了组织筹划战役、制定火力毁伤计划、进行目标分析与处理、防空兵力部署计划、信息获取处理与共享、敌我态势分析和基础数据库管理等新功能,提高了作战决策指挥效能;组织了信息化条件下炮兵部队演习综合考评试点,研制了“信息化条件下炮兵部队演习综合考评系统”软件,初步摸索了信息化条件下战术演习模式,制定了实战化、定量化、科学化的量化考评办法,为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探索了新路。

  “陆战之王”信息化战场展新姿

  1950年9月1日,我军装甲兵领导机构在北京成立,许光达任司令员。这标志着我军装甲兵作为一个崭新、独立的新技术兵种,已正式纳入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序列。从此,我军建设迈向机械化、装甲化发展轨道。

  近年来,我军不仅拥有了装甲部队、机械化部队,而且创建了两栖机械化部队、轻型机械化部队和装甲数字化部队,向着精兵、合成、高效的目标稳步前进。他们广泛开展科技练兵活动,积极探索高技术条件下进攻、防御的多项技术和战法,在雪域高原、戈壁大漠、海岛湖泊等特殊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刻苦磨砺,部队的组织指挥、快速反应、远程机动、野战生存、信息对抗、协同作战和综合保障能力逐步提高,整体作战能力和遂行多种任务能力不断加强。

  装甲兵具有较快的机动能力、强大的突击能力和较好的防护能力,可通过中远程战略战役机动,在较短时间内实施快速部署或战略预置,形成军事威慑或实施快速打击,将危机遏制于萌芽之中,达成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战略目的。在信息化条件下一体化作战中,装甲兵已成为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力量。

  一次陆空联合演习,在某新型坦克里,可以看到各种计算机、电视屏幕、仪表、按钮星罗棋布,各种指示灯闪烁不停;而过去的老坦克操作系统只有10多个手动开关和按钮。一位新型装甲兵战斗员指着坦克电台说:“它能自动跳频抗干扰与卫星通信链接,千里之外的信息能实时与坦克联通,而操作猎潜式火控系统能很快捕获并摧毁‘敌’目标。”

  近年来,我军装甲兵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总目标,在陆军机械化、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先行、基础和主体作用。立足一体化联合作战需要,他们创新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理论,探索实现作战指挥扁平化的指挥体系、指挥方法和指挥手段及保障体系、保障方式和保障手段;着眼一体化作战、扁平化指挥、网络化协同和精确化保障的需要,推进武器装备由平台向网络转型;围绕精干、合成、多能、高效的要求,创新部队编制体制;围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型的特点和要求,完善装甲兵训练法规体系,充实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训练内容,构建装甲兵数字化等新型部队训练内容体系;紧密结合装甲兵信息系统建设,同步研发作战指挥仿真训练系统,开展正规化、基地化、网络化和模拟化训练,为装甲兵军事训练转型提供多样化方法手段。

  攻难克险壮军威

  2008年,中国工兵将在北京奥运会上担当反恐排爆和工程救援等重任。

  工程兵,这个曾以体力劳动为主要作业方式的兵种,如今已发展成由地雷爆破、道路桥梁、筑城、伪装、舟桥、野战给水、工程建筑、维护等多种工程专业组成的现代化劲旅,装备器材形成系列,保障手段复合多样,作业效率成倍提高,执行多种任务能力大幅跃升。

  从1950年工程兵领导机关成立至今,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上世纪50年代,川藏、青藏公路和成渝铁路,均主要由工程兵部队修建竣工;毛泽东的专列在国内铁路沿线的防爆排爆任务,也由工兵部队担任。90年代,中国工兵成功清除和销毁了战争遗留的数十吨废旧炮炸弹;在中越边境扫雷行动中,400平方公里雷区内,中国工兵扫雷部队排除560多个雷场、220多万颗地雷,创造了速度快、消耗低、质量高、无重大伤亡的世界扫雷奇迹。

  在总参军训和兵种部工程兵局局长王殿华看来,工兵既是战场上的保护神,又是战场上的魔术师;既是开路先锋,又是和平使者。近几年,中国工兵成立了“中国国际救援队”,主要遂行救助地震、海啸等灾害造成受伤人员的任务。

  现在,我军工程兵部队装备器材形成系列,保障手段复合多样,作业效率成倍提高,并多次出国执行维和等援外任务,部队建设得到全面发展。

  这是一组载入军史的数字:1998年,在军委表彰的13个抗洪抢险模范集体中,工程兵部队占了将近一半;2000年7月,某集团军工兵团在河南原阳、舞阳县和沁阳市抗洪抢险中,成功封堵决口3处,确保了京广交通大动脉的安全;2003年,某集团军工兵团、某舟桥团和某舟桥旅,在淮河、渭河流域以及黄河秋汛等抗洪抢险中,共抢救转移群众10万余人,抢运物资3万余吨,封堵决口5处,排除险情284处。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迄今为止,中国工程兵已向联合国5个任务区,派出4400多人次的维和人员,目前仍有1000名中国工程兵在全球4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

  “降魔神兵”建奇功

  防化兵是担负防化保障任务的专业兵种,由防化、喷火、发烟部队、分队组成。其主要任务是指导部队对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群众性防护,实施核观测、化学观察和化学、辐射侦察,实施剂量、沾染检查,实施消毒和消除沾染,组织实施烟幕保障,并以喷火分队直接配合步兵战斗。在炮击金门、解放一江山岛,以及历次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及抢险救灾中,我防化兵都出色完成了任务;在历次核试验工作中,防化兵同样功绩卓著,为我国战略武器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殊勋。

  在炮击金门战斗中,我防化兵奉命在伪装的火炮阵地上施放烟幕。炮击前,近80个发烟罐先后点燃,敌炮兵射击找不到我军目标,只好向烟海中盲目开炮,防化兵首次施放烟幕便建奇功。

  1955年1月18日,在解放一江山岛战斗中,我军首次陆、海、空三军协同登陆作战。为确保这次战役的胜利,防化兵紧急组建了全军第一个喷火连。战斗中,喷火兵与步兵密切配合,摧毁敌地堡、洞穴共66个,占岛上敌工事的三分之一,歼敌200余名,占歼敌总数的五分之一。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防化兵开设有线遥测站首先将沾染数据上报指挥部,为及时准确地证实核试验成功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防化兵也做出了新的贡献。

  1991年江西上饶化学品泄漏事故,1993年深圳化学品仓库大爆炸事故,2000年陕西商洛“9·29”特大恶性氰化钠泄漏事故中,防化兵均出色地完成了救援工作,赢得极高的赞誉。

  2003年12月26日,某集团军防化部队70余名官兵到达重庆开县“12·23”井喷事故现场,立即在井喷核心区域勘测、侦毒、搜救群众。

  我军核化生应急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筹建的第一支国家核化生应急救援队,圆满完成了“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安保工作核化生应急保障任务。2006年,在日遗化武处理中,158天时间里,完成了广州市等7个地点11次双边调查作业,探测面积18万多平方米,回收日遗化武2252枚,回收污染物2620多公斤;先后历时66天,对10个省33个地点实施15次内部调查,鉴别、包装和处理炮弹、毒气筒等2000余件,确认日遗化武300余件,为化武履约核查的进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据总参军训和兵种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新世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核化生救援和反恐维稳、多维空间应对多元核化生威胁、加强防化兵的信息化建设、参与国际军控和核化生应急救援以及反核化生恐怖等非作战行动,是中国防化兵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现实课题。